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分段

2013-07-13 20:32 楼主
本人講《胡希恕講傷寒論》進行分段處理,以方便網友學習。



概 論
就說是這個書啊!前聖後賢。這個書是聖賢留下的,張仲景也算醫聖了吧,這是一種看法,這就是所謂的古典經文哪。那麼又有一種看法呢,說這個書叫《傷寒論》,那麼主要就是論述傷寒了,不能治雜病。你像李東垣說(傷寒論)是不能治內傷。說張仲景長於治外感,認為就是不長於治內傷了。還有的說《傷寒論》所載的方劑都是古方,古方不能治今病,上次咱們還有人提這個問題。這些說法呀,統統是錯的。我們解答這個問題呢,就得對這個書怎麼來的(進行瞭解)。那麼我們才能有一個正確的看待的方法,那麼這就不能不談中醫的發展的問題了。中醫的發生、發展呢,比較久遠。這個書在張仲景這個時候,距現在快到兩千年了,一千六七百年過去了。那麼這個書有這麼完整的體系,可見中醫的發展那還早的多。由於那麼早,所以中醫的這個辨證施治這套東西不是在某一個基礎理論上研究出來的,像西醫那樣,它絕不是。因為什麼呢?當時的時代大家都可以想像出來,限於科學水準它不可能,而且又沒有什麼好的器具,想要對病變的本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人身的反映上,就是咱們現在說的證候吧,在這個上面想辦法治病,中醫的開始它是這麼來的。這麼來的,你們想一想這是很不容易了。那麼這個時間的經過它相當的長久,是經過多少個人體,很長一個時間,逐漸的觀察,逐漸的實踐,他也在這個疾病上看出了一些規律,這個規律呢就是一般的規律。那麼什麼是一般的規律呢?咱們這個書就要講了,這個六經就是的,他說六個類型嘛。(還有)八綱,這都是一般的規律。就是疾病基本是共同的,它有一般的反映。那麼古人呢經過很長的時間,他得出很多的結論,尤其首先得出的是疾病發展的一般規律結論,那麼在這種一般的規律上他想治病的方法。當然那個時候也是實驗,那個時候就是先從實驗來的,他逐漸的實驗來實驗去,做出了一種很可靠的結論。在以前記載這些結論的書最較早的就是《湯液經》。
《湯液經》這個書出的儘管晚,但是發展最早了。叫《伊尹湯液經》,說這個書是伊尹作的,伊尹是商代宰相啊,這個也是不可能的。這個就是以前舊社會呀,封建時代作書的人也不知道中醫是誰搞出來的。那時候結論是很清楚了,很有了啊,那麼只能說是聖人,就像咱們這個《本草》呀弄到黃帝身上了。咱們講《內經》,說是岐伯和黃帝,都不外乎是皇上宰相這一幫人。他們是天呀!生而知之嘛!這是錯誤的,這是歪曲歷史。實質的作書人呢,他也不准是反動,可是他的確也不知道,他不是一個人。所以中醫的發展呀,不是一個時代,更不要說某一個人了。無論是伊尹,或者張仲景,他都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這麼一個東西。它是從經驗來的,所以中醫學簡單的說就是經驗醫學,就是從這個疾病鬥爭中搞出來的。那麼張仲景這個書呀,它是從《湯液》來的。這個在《甲乙經》中就有,他說:“仲景論廣《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同時在這個書,我們現在這個本子裡,全把王叔和那套東西給拿掉了。他這本書有《傷寒例》,《傷寒例》是由王叔和作的。王叔和搜集仲景的舊論,他搞了這個書。那麼他也說是“仲景舊論,脈證聲色,真方,有神效者”,他就是基於這些東西“擬防世急也”,就是這個時候就有的。那麼仲景他也不是杜撰的,他是對《湯液經》,說他論廣,他有所發揮,這是肯定的。
那麼我們想像《湯液經》這個書,它就好像《本草》,比如說桂枝湯,桂枝湯底下就有了太陽病什麼情況之下來用它,是這麼一種德行(情況)。(湯液經)總是以方劑為主的,一聽這個名呀,叫《湯液經》。那麼張仲景呢他就不是用這麼辦法了,他是把方劑擱到一個病上,你像這個《金匱要略》就是的。像“水氣病”啊,“痰飲”啊,針對一種病,那麼這種病裡頭需要哪個方劑,他就把這個方劑拿來。可是方劑的這種應用啊,依本《湯液》,方法不一樣。那麼我們這個《傷寒論》也是,它是治傷寒。我們中醫說的這個“傷寒”,它是不局限於傷感外寒,它是廣義的,凡是這樣熱病之屬,都叫傷寒,我一會講你就知道了。他是拿出這麼一種病,而用《湯液經》各個方劑,徵引很多。那麼中醫它是通過實驗來的,一切的方法規律,一律像王叔和所說的這個是“真方,有神驗者”,有神效者。這些東西都是通過實踐的結論,它是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古時候是這樣的,現在還這樣,它是客觀存在,它是自然界的一種規律,它不變的。我們講這個幹什麼呢?所以現在學這個還可以用嗎,不像他們說的古病(古方不能治今病)。
它是注重這個只要合乎這種事實,你用它就有效,它是客觀存在的東西,所以中醫辨證主要是以張仲景為代表的。那麼它是根據一般的規律,你想想根據一般的規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專對某一個疾病。因此我們對《傷寒論》總要有這麼一個認識,這個認識這裡頭一點不詭辯呀。咱們根據發展的時代,尤其我們這幾年的應用,在我個人身上,我這幾十年,我所用的方劑都是根據古方,並沒有說適於古病,不適於今病,只能治傷寒不能治雜病,這一切我們根據實踐證明,都可以把它反駁了。不是!的確是有效果,而且用之(得)當,確實有神驗。那麼我們對於《傷寒論》,應該有這麼一種認識,就是仲景用的湯液是比較可靠的,所以前頭這個《序言》:“撰用《素問》……”等等的,與皇甫謐這個說法根本是矛盾的。那麼根據我們看呢,當然根《內經》也是毫無關係。
附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14 11:45 2楼
本人想上传音频文件(.rar文件),但是不能加上附件。有哪位网友能帮忙吗?谢谢。
2013-07-15 22:21 3楼
晚香堂注:

1:胡大師將《傷寒論》和《皇帝內經》分割開來,並不影響他對《傷寒論》的貢獻,只是他的視角不同而已。
2:他忽略了五運六氣的解釋,我估計和當時的學術氣氛有關,有在1980年代在高校經歷的人都會有所體會的,據說他是會算命的,對五運六氣應該有所瞭解。過去學習中醫是應該學這方面的,也有可能他長時間不用有些忘了。(劉渡舟大師說是學過的)
2013-07-16 21:35 4楼
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那麼今天我們就開始研究太陽病,
頭一段他說:“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一段,後世說是叫提綱啊。什麼叫提綱?“提綱”兩個字提的對,就是太陽病的綱領。
我們更具體的來說,對於這個太陽病,它是一個概括的特徵,凡是太陽病它必須有這個特徵,那麼也就是說太陽病啊,不是一個個別的病,像咱們說的那個現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個個別的病。
它是專有一定的致病的因素,一定病變所在的地方。
這種(和)現在西醫的病名一個病一個病的病名(是不同的)。
這個雖然叫太陽病,它不是單獨對一個病說的。
這個太陽病啊,凡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有這一系列的證候反映,那麼它就叫太陽病。
太陽病它就是一般的證,無論什麼病,象我們平常見的感冒啊,流感啊,傷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開始發作都有著種情形,這是我們臨床常見的東西了。
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那麼具備這種特徵就叫太陽病。
你就根據治療太陽病的方法治療,那是不會錯的,這太陽病頭一節說的就是這個。
我們再深研究,那麼根據這些證候,我們來更深入的認識太陽病。
那這個脈浮說明什麼問題呢?
這個脈浮就是脈出來了,往外出來了。
它怎麼出來的呢?就是血管裡頭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脈浮。
血液多了就是血裡頭水份多了,他不是說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
脈浮啊,就是我們身上外面這些淺在的動脈,有高度充血的這麼一種情況,脈才出來了,尤其頭項這個部位充血更加的厲害,所以在上邊特別疼,而且強(qiang),這個強啊,就是強直的樣子,這個在書的注裡給改作 jiang,這也通。
這個強啊,現在河南人說身上哪個地方板(音)啊,他就說強。
張仲景是河南人嗎,可見這個強是河南的一個語言,還是對的。
那麼由於這個充血,是上半身厲害,越往上越厲害,這個我們在一般的感冒都得過,一得感冒這個腦袋的血管都蹦起來了,越往上越厲害。
那麼這說明什麼呢?這個充血,靠著外面淺在動脈都充血,而上體部尤其厲害。
“而惡寒”,這個惡寒就是體表熱。
我們平時的溫度啊,他與外面的空氣接觸有一定的差距,他習慣了,忽然高起來了,與外面差距驟然加大了,就感覺外面的空氣很襲(寒冷),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內外的差距了嘛,它就惡寒。
那麼根據證候的分析,我們還要想一想,這是怎麼一個情況呢?
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擴張,大量的體液他往外來,這個時候呢,脈就浮了。而這個發汗呢,人要想出汗那,都在上體部,上體部面大嘛。
那麼這種情形,就把體液大量輸送的上體部來了,所以脈也浮了,尤其上邊更厲害,頭項強痛。
那麼液體得隨著熱一起來吧,西醫也是這麼說法,液體和熱一起來,外面的體溫就增加,就感覺外面怕冷了。
那麼我們根據這些症狀,就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來。
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個證候,要出汗而沒能出汗,它就“脈浮,頭項強痛而怕冷(惡寒)”。
這我也查找西醫書了,他就是這個樣。
太陽病是怎麼樣一個病呢,根據這個證候我們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它是要出汗而達不到出汗,這麼一種病理現象。
這個中醫有個傳統的看法,這個看法還是對的,中醫說正邪交爭。所以說如果我們有了病了,我們的機體對這個疾病是要鬥爭的,它不等著,所以正邪交爭,這是在中醫中頂要緊的一句話。
那麼這個太陽病它為什麼要出汗呢?這就是機體要通過出汗而解除疾病。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這個我們講桂枝湯的時候再講,在內經上也有。
可見這個表證啊,就是這個太陽病是正與邪鬥爭,在哪呢?在表。這個機體利用發汗的機能,打算把這個疾病排除於體外。
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這種自然的量能是有限度的,他有往往達不到,達不到就出現太陽病這種情況了,要出汗不能出汗,滿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這個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個我們可以拿一本書看一看,這個人身體對(病邪)(抗病能力)不行,不用藥…。所以沒用…。這個水分從外邊多了,裡頭就有空氣,所以他容易放屁,這是咱們平常人都能觀察出來的。
可見人的身體有所刺激,它就要適應它,就與它鬥爭。
那麼,有的疾病的這種刺激是相當劇烈的,所以身體呢?它就不能夠(抵抗)。
假如人身體沒有這種衛外的機能的話,就活不了了,怎麼樣的衛生也不行,這空氣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這種外在或內在的刺激,他都起來鬥爭,所以古人在長久的經驗中他說“正邪交爭”,在內經中講的很好了,這一節先講到這。
2013-07-16 21:49 5楼
第一條音訊檔
2013-07-17 21:35 6楼
第2條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這個太陽病,就是指第一條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的證。
那麼假如它又發熱汗出,這個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現這個,身上潮乎乎的出汗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汗啊,覺著有臭味,發熱。
不但惡寒而且還惡風,這個惡風比惡寒厲害。
“脈緩”,緩者和緊脈是對脈,這個緊脈就象煙捲一樣,裹的很緊;你要是倒出去一半,這個煙捲就是緩了,你按著軟不大的,就不是那麼硬了,這叫緩。
為什麼脈緩呢?就是因為出汗了,出來了,水份喪失一部分了,所以這個脈一按就緩了。
那麼後面要講的傷寒,它就一點汗都不出,它的脈就特別緊。
那麼這一段它說太陽病裡頭有這麼一種太陽證:
發熱,汗出,不但惡寒還脈緩,這類的太陽病就叫做中風,這個風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風邪了,就是中的風邪了,這是錯的。
它是因為怕風,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中風,其實它就是個類型的問題。
我們前面講的太陽病要出汗達不到出汗,才有太陽病這麼一種情況,這會它見汗了,應該好了,但它沒好,這就是出汗的機能的關係了。
這個汗達不到驅除疾病質和量的問題,雖然出汗但不能接觸疾病。
而下麵的傷寒乾脆就達不到出汗的目的。
就這麼兩種情形。那麼古人說中風,
那就是拿現象當本質,這是古人的一個錯誤。
古人嗎,像仲景的時候,兩千來年科學水準在那呢,現在咱們不能這麼說了,現在把中風當一個證名看就是了,並不是真有風邪在這裡。
可是因為這個名字的關係對於解釋就成問題了,我們過後再談,現在先不說這兒。
那麼說這個中風,這個“中”字上是有用意的,這個“中”就是拿箭射東西謂之中,中者中於內,這就說明出點汗而邪卻留到裡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虛呀,可是表虛……(音訊缺失)這個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風。
中風者,言其邪深也。這個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較傷寒要深,所以用這個“中”字,這個“中”字是很有意義的。
但這個風邪的說法,先在不要這麼信了,不要說惡風就是風邪,這個惡風它是以為出汗,
身上有熱又有汗,非惡風不可。
這個洗澡大家都知道,從熱水裡出來,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風,你非披上點衣服不可。
它這個身上熱又有汗那就要惡風了,他不但惡寒還惡風,所以惡風比惡寒厲害。
由於惡風,古人說是風邪,這風邪是不對的。
但是這種證不妨礙我們治療,假如太陽病就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這個病。
它有脈緩,發熱汗出這一類的太陽病(就是中風證),這個病邪比較深,不在皮膚這一層,在肌肉那一層。
古人有句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於外表出汗了,皮膚疏鬆,所以這個邪乘著這個虛,它就往裡面去,到哪呢?
它進不到太裡面,就在肌肉這裡面,所以後面我們要講了,桂枝本為解肌,不叫發表了,這是第二條。
2013-07-17 21:38 7楼
第2條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這個太陽病,就是指第一條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的證。
那麼假如它又發熱汗出,這個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現這個,身上潮乎乎的出汗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汗啊,覺著有臭味,發熱。
不但惡寒而且還惡風,這個惡風比惡寒厲害。
“脈緩”,緩者和緊脈是對脈,這個緊脈就象煙捲一樣,裹的很緊;你要是倒出去一半,這個煙捲就是緩了,你按著軟不大的,就不是那麼硬了,這叫緩。
為什麼脈緩呢?就是因為出汗了,出來了,水份喪失一部分了,所以這個脈一按就緩了。
那麼後面要講的傷寒,它就一點汗都不出,它的脈就特別緊。
那麼這一段它說太陽病裡頭有這麼一種太陽證:
發熱,汗出,不但惡寒還脈緩,這類的太陽病就叫做中風,這個風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風邪了,就是中的風邪了,這是錯的。
它是因為怕風,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中風,其實它就是個類型的問題。
我們前面講的太陽病要出汗達不到出汗,才有太陽病這麼一種情況,這會它見汗了,應該好了,但它沒好,這就是出汗的機能的關係了。
這個汗達不到驅除疾病質和量的問題,雖然出汗但不能接觸疾病。
而下麵的傷寒乾脆就達不到出汗的目的。
就這麼兩種情形。那麼古人說中風,
那就是拿現象當本質,這是古人的一個錯誤。
古人嗎,像仲景的時候,兩千來年科學水準在那呢,現在咱們不能這麼說了,現在把中風當一個證名看就是了,並不是真有風邪在這裡。
可是因為這個名字的關係對於解釋就成問題了,我們過後再談,現在先不說這兒。
那麼說這個中風,這個“中”字上是有用意的,這個“中”就是拿箭射東西謂之中,中者中於內,這就說明出點汗而邪卻留到裡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虛呀,可是表虛……(音訊缺失)這個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風。
中風者,言其邪深也。這個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較傷寒要深,所以用這個“中”字,這個“中”字是很有意義的。
但這個風邪的說法,先在不要這麼信了,不要說惡風就是風邪,這個惡風它是以為出汗,
身上有熱又有汗,非惡風不可。
這個洗澡大家都知道,從熱水裡出來,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風,你非披上點衣服不可。
它這個身上熱又有汗那就要惡風了,他不但惡寒還惡風,所以惡風比惡寒厲害。
由於惡風,古人說是風邪,這風邪是不對的。
但是這種證不妨礙我們治療,假如太陽病就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這個病。
它有脈緩,發熱汗出這一類的太陽病(就是中風證),這個病邪比較深,不在皮膚這一層,在肌肉那一層。
古人有句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於外表出汗了,皮膚疏鬆,所以這個邪乘著這個虛,它就往裡面去,到哪呢?
它進不到太裡面,就在肌肉這裡面,所以後面我們要講了,桂枝本為解肌,不叫發表了,這是第二條。



晚香堂注:
“中風”中的“風”還是有特別意義的:
1:表示“風邪”有特別的性,像風一樣,無孔不入。
2:如身體比較虛的部位。
3:像風一樣會遊動,身體的疼痛和不適會遊動的。
2013-07-18 20:31 8楼
第3條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這太陽病證啊是表陽證,是遲早要發熱的。
不過開始得的時候,或者已經發熱或者還未發熱的時候,有的人一有病了頭疼等等的看病的時候還沒發熱呢,可它轉手就要發熱。
無論已發熱還是未發熱,必惡寒呐,一定是怕冷的,所以這個惡寒是表證的一個特徵。
它一定怕冷,而且不汗出的這個怕冷特別厲害,在臨床上也是,麻黃湯證比桂枝湯證的怕冷要重的多,尤其是大青龍湯證,冷的更厲害。
“體痛、嘔逆”,他一點也不出汗,這個人的氣息不得旁達,你象桂枝湯證他不是不往上撞他也撞,但輕,所以也有幹嘔啊。
而麻黃湯證他一點汗也不出,氣息一點也不往旁走,他都往上撞,所以它嘔逆。
那桂枝湯證身體不是不疼,也疼,但它疼的輕,那血管不是緩了嘛。
這個傷寒是無汗,他這個充血不光往上面沖,他哪面充血都比中風重的多,所以身體都疼,不光頭項。
這就是有汗無汗的關係,有汗脈緩無汗脈緊。
這個陰陽俱緊就是上下脈全緊。這個緊啊,你拿手一按脈,非常的界限分明。
這類太陽病就叫傷寒,就是太陽傷寒。
那麼古人取這個名詞跟中風一樣,也是由於這一類的太陽病必惡寒,惡寒比中風明顯顯著,所以他就叫傷寒了……(音訊缺失)。
那麼古人管這個有汗的叫做中風,沒汗的叫做傷寒。
這個古人限於當時的科學水準,我們現在就不應該這認識了,還要說什麼風傷哪了,寒傷哪裡,這明明白白的,現在都是常識了,不是什麼科學專門的事了,還要那麼講就是錯了。
可是這個“傷”和這“中”這是要分析的,所以仲景的文字都這樣。
他起個名字,你看“中風”與“傷寒”,這也是很有味道的。
“中”,這個邪深。“傷”者,傷於外。
咱們擦傷、碰傷,都是傷於表皮,這個(傷寒)是皮表不開,汗不得出,所以一想發汗就好了,他就是人體的病邪淺,這叫做傷寒。
這三條,頭一條講的是太陽病的提綱,也就是概括的特徵。那麼這種太陽病再細分,
有兩種,一種太陽傷寒,一種太陽中風。
主要的差別,一個是汗出,一個是無汗。
由於這個汗出和無汗,這個證候就不同了。
2013-07-19 21:21 9楼
第4條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病,一開始的時候全發生太陽病,所以說太陽受之。
不過這個話是有語病的,什麼語病?
還是說是開始得病時太陽經受邪有熱這個味道,我們現在不要這麼看了。
那麼就是不管是傷寒病,就是感冒也是如此的,一開始得都是太陽病,尤其第一天。
如果脈平靜,平靜是怎麼的呢?就是不特別大,不特別快。
這都說明病輕,一般輕病都是這個樣子,這樣的病是不會傳的。
什麼是傳呢?
仲景的書是這麼講的,開始病在外,它往裡邊傳,傳入半表半裡,傳入裡。
雖然開始在太陽病,一看這個脈象比較平、靜,這個病不要緊,吃點什麼發汗藥就會好了。
吃點感冒沖劑,桑菊飲,甚至喝點薑湯就能好了。
假設說“頗欲吐,若躁煩”,
“頗欲吐”就是內傳少陽病的情況,這個少陽病,尤其柴胡證是心煩喜嘔。
“頗欲吐”這個“頗”字很有意思,不是說這個人,有點感冒,稍稍的有點吐的意思,頗就是很的意思,心理鬧的慌,要吐。
“若躁煩”,這個躁煩那,陽明病,這個熱在裡頭人就發煩躁,煩躁的厲害,這個躁擱到上面,躁者亂也,煩是個熱象,發煩熱,這是有內傳陽明的一個證候。
而脈又是數急,數就是快,急更快,就是快的厲害,這說明這個病與上面的病差太多了,這個病必傳,來勢挺凶。
所以我們遇到這種病,你這個大夫必須在這個病的一開始就應該知道它的輕重,傳與不傳。
這個要傳即便你就是治的對,治的正確,依法來治的,也不會馬上就好的,所以對這個病要重視了。
這個病也正在急劇變化之中的,臨床上千萬要注意。假如有脈數急什麼的,說明這個病是往前進展的,它沒停止。
這你得要注意了,尤其是臨床的大夫,你要勤看一看,這肯定是要必傳的。
2013-07-20 22:51 10楼
第5條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上面說的是開始,一日。
這個說過了兩天三天的時間。
那麼如果這個病傳,一定是有徵兆的,傳哪去呀,它由表往裡傳,或者傳陽明,或者傳少陽,而陽明少陽證一點都不見,肯定它不傳。
那麼這兩段我們看的雖然是太陽表證,那麼你對這個病的輕重緩急、傳與不傳,當大夫的也要心裡有數。
怎麼來觀察呢?那麼不外乎在脈證。開始二三天不傳,那它肯定是不會傳。
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常看到的,二三天這個病就傳少陽的多,人也無力了,發燒不退,脈浮細這類情況。
你看他胸脅滿悶,柴胡證這就來了,這個病較為重。
那麼二三天還不傳,肯定這個病還是不要緊的,就是一般的傷風感冒了。
2013-07-22 21:20 11楼
第5條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上面說的是開始,一日。
這個說過了兩天三天的時間。
那麼如果這個病傳,一定是有徵兆的,傳哪去呀,它由表往裡傳,或者傳陽明,或者傳少陽,而陽明少陽證一點都不見,肯定它不傳。
那麼這兩段我們看的雖然是太陽表證,那麼你對這個病的輕重緩急、傳與不傳,當大夫的也要心裡有數。
怎麼來觀察呢?那麼不外乎在脈證。開始二三天不傳,那它肯定是不會傳。
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常看到的,二三天這個病就傳少陽的多,人也無力了,發燒不退,脈浮細這類情況。
你看他胸脅滿悶,柴胡證這就來了,這個病較為重。
那麼二三天還不傳,肯定這個病還是不要緊的,就是一般的傷風感冒了。
⬅ 驳方证相应是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欢迎拍砖) 老茶馆 伤寒论辨脉法,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为不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