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分段

2013-07-24 20:40 12楼
第6條
6.1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這個病形似太陽病,也頭項強痛,脈浮,很像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
這個渴是內熱的一種表現,像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裡頭有熱。
裡熱的這種病啊,它不惡寒,這是什麼道理呢?
它也身熱,身上不是不熱。
根據我們剛才講的太陽病,身上熱,加大外邊差距,他要惡寒的,這個是不惡寒。
這裡熱是很強烈的,人身上的這個條件反射啊。
這是巴甫洛夫弄得,這個我認為很好。
這種刺激過於興奮,那一種刺激就被抑制。
他是個實驗,這個巴甫洛夫很有意思,他用那個狗呀,用很熱的電線燙這個狗,這個狗當然叫喚了,甚至咬他,那時候喂它什麼它也不吃,可是呢他每要見到這條狗就給它好吃的。
過的日子多了,狗一見到他拿電線,它就淌哈喇子,它就老老實實的。
後來都給燙破了,它也不動彈,直撂滾了。
為什麼呢?它這個食欲過於亢奮了,把燙的這種疼的刺激反到抑制了。
這也是的,這個裡熱啊刺激相當厲害,要不陽明病的人說都胡話,譫語煩亂,它這個刺激相當強烈的,尤其對於大腦。
所以這個惡寒他到不惡寒了,他是光惡熱了,就是惡熱的這種刺激過於亢奮,而惡寒的刺激被抑制了,所以就不惡寒了。
這溫病就是這樣,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裡熱,這說的很清楚了。
你看這個地方還這樣,與上面的“中風,傷寒”的文法就不一樣,那個“名為傷寒”、“名為中風”,這個是“為溫病”。
那個中風、傷寒都是太陽病的一種證;這個是溫病,是對著太陽病說的,太陽病才叫病。
這個溫病不是太陽病的一種證,它是對等的看法。
這是另一種病,叫溫病。
所以他(傷寒論)的文章就是這樣,你要細心讀就能夠知道了。
那麼既然是溫病,就不能根據太陽病的方法來了。
太陽病治療是發汗;溫病不屬於太陽病就不能發汗了,裡熱是不能發汗的,這個千萬要注意。
6.2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
這個裡頭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他越熱,象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著似的,火蒸著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的更快。
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它是熱病,裡頭有熱,不能發汗。
假若發汗之後,“若發汗已”,就是發汗之後,假若這個你當了太陽病了,而誤發其汗之後,那不是一般的熱了,身灼熱,身上幹熱幹熱的,灼熱,像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
這個風溫這個字怎麼起的,它就是根據底下這個證候,我們頭前不是有個太陽中風嗎?
發熱汗出,它這個也汗出,也發熱,但是它(溫病)不惡風也不惡寒,它是熱盛啊。
類似中風的那種情況,這麼一種溫病,它的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叫風溫。
那麼,它的證候是什麼樣的呢?
底下就解釋了,“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
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
“自汗出”,那麼這個身灼熱自汗出。
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裡往外蒸的,裡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它是這麼一種汗出;不像頭前那個中風證一樣,他那個汗出的有限,它並沒透,所以肌肉還是不解。
這個不是,它是由裡往外出汗,他是熱。
“身重”,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說明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裡頭濕挺重的。
這說明什麼問題呀,雖然裡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說明裡面不實,這個在陽明病裡頭就有了。
凡事陽明病的裡熱最傷人津液,熱實到極點了,津液就枯燥了,所以大便也幹了。
水火這兩個東西互相排斥的,火盛了,水就少了,水多了,火就要熄。
所以在這個裡熱程度上看,身還重,裡還不實。
由於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鼾,出氣呼吃呼吃的,有聲。
“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
這就是說這個溫病就是加重了,假若要是發汗,吳鞠通《溫病條辨》還說用桂枝湯,這個用不得。
溫病裡頭有熱用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這個桂枝湯不能用,就是銀翹散、桑菊飲也不可以用。
這個咱們要注意了,要記得。
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裡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
桂枝湯更不能用,那是甘溫的藥。
6.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上邊隱伏這個身重,就告訴你辯證了,中醫就這個東西,不辨證不行。
“直視,失溲”,下後傷津液,吃瀉藥、發汗藥,都傷人津液、傷血液。
而且裡頭不實,身還重嘛,濕還盛嘛,你為什麼給他吃瀉藥啊?
一吃瀉藥,更傷津液了,小便沒有了;小便不利,這就是津液喪失的太甚了。
吃瀉藥為什麼也傷津液?
瀉藥這個東西就是把胃腸裡頭原來給消化吸收的東西都給催下去了,可不就是喪失津液了。
所以下、發汗都是亡津液亡血液的。
津液亡失多了,小便也就少了,同時眼睛也發直,眼睛失去血液的融養,就發直。
同時這個下藥傷髒氣。
如果裡頭是熱實的,象陽明病大便秘,下而不傷人的。
裡頭不實,下的髒氣虛了,不但小便不利,由於津虛,膀胱有點尿還瞥不住,還就拉了,失溲,這個病就比上面那個風溫就更重了。
失溲者,就是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了。
6.4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它是溫病、是熱病。
這是以火濟火,如抱柴救火,這火燒的更厲害了。
“微發黃色”,微,有點,所以說要被火呀,這個人頂輕了,這個人臉上身上都是黃的,這個黃不是發黃疸,就是微黃的樣子,一點血色都沒有。
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
“劇則如驚癇,時瘛疭”,就是一陣一陣的發驚恐,時常的抽,身上的顏色就不只是發黃了。
“若火熏之”,就是拿火烤過那個顏色,所謂黃褐色了,就是熏肉那個顏色。
“一逆尚引日”,就是指瀉下和火攻。
這個火攻是古人治病的方法了,有很多種火攻的方法,(比如)紮火針,再如把地用火燒得非常熱,人躺到上頭,也就是捂大汗,這也是火攻的一種。
再有就是熨背,後背拿熱東西敷,這都叫做火攻,這個火攻是必須大汗。
“一逆”是指誤下,人還能活些日子;
“尚引日”,但是已經是很重了。
“再逆”就是指火攻,活不了了,真像如火熏色那個樣子,那就是促其命期了。
那麼這一段呢,有人就講張仲景不講治溫病,這段很清楚。
所以溫病不能發汗,又不能吃瀉藥,更不能用火攻。
火攻與吃涼藥都是對待的看法了,溫病能到這樣子,就得清了,沒別的辦法了。
可見這個溫病只能用白虎湯,根據他這個條文,決不能發汗,瀉藥也不行,他沒有實,實可以。
那麼後世,你像陳修園他們主張,真正的溫病實證,可以用大量的麥冬、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黃,這我實驗過,非常好使,但是得實。
什麼實啊?人說胡話,大便幹了,那麼這種溫病你也說不能下嗎?
那得該下就下,但是只是攻不行,你得用強壯滋陰解熱的藥,就是麥冬、生地這類藥,相當好使,得大量的用,不用生地用人參溫補行嘛。
那麼這個《傷寒論》裡講不講溫病呢?講的。
這一段在太陽病中提出來了,你不要把它當成太陽病來治療,後來我們在陽明篇裡就有了。
陽明篇裡講“外證雲何”呀,那就是指溫病了。
“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那就是溫病,就與這個一點不錯嘛。
那個用什麼治,就用白虎湯,渴呢就用白虎加人參。
他講的這個都對的,怎不講溫病啊。
這個讀書,你得前後看。
但是太陽病裡頭沒有溫病,溫病不屬於太陽病。
也有把中風,傷寒,溫病放到太陽病裡邊,這就錯了,根本不是太陽病,不是在表呀。
所以特意拿出一節來,講的是太陽病啊,恐怕醫家也拿這個當太陽病來治,一治這就壞了。
辨證主要的一點呢,就是“渴而不惡寒”,“不惡寒”就與提綱衝突了。
前頭說了,“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為了)加重惡寒的語氣,才擱了個“而惡寒”。
那麼這個不惡寒,就不是太陽病。
那麼所謂的提綱啊,是太陽病的起碼證候啊,他必須具備這個條件,尤其這個惡寒。
2013-07-24 20:48 13楼
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這一段也很重要,它講太陽病啊。
太陽病是表證,表證裡頭還有個少陰病呢。
那麼差別在哪呢?
少陰病偏虛偏寒呐,所以一開始就病有發熱惡寒者,那就指太陽病,太陽病是發熱惡寒呀。
沒有熱,一味是惡寒,那不是太陽病是少陰病了。
就是說疾病的一始有這麼兩類表證:
A: 有發熱惡寒的,是發於太陽病;
B: 無熱惡寒的發於少陰病。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這是個約略之詞。
真正的傷寒病啊,我也得過。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一家子,六七天的時候是個要緊的關頭,病好不好在這個時候很厲害,老太太都知道,這幾天是憋汗的時候,好大約在這個時候,不好這個時候也減輕,那麼在六七天的時候減輕這個病就沒問題了。
那麼這個書呢,也是約略之詞。
那麼至於下麵他說的“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這是一種符會之言。
古人有拿這十個數,一二三四五,這幾個謂之生數了;六七八九十,叫成數,這是五行學說。
你們排一排,一二三四五在上頭,六七八九十在底下,一對六,二對七,不就這樣子嘛。
這個“一”呀是奇數,屬於乾,乾坤的乾,就是天。
偶數屬於陰,屬於地。
他說天一生水,“一嘛”,屬於天了,陽嘛,天一生水。
你看看對應的是六,地六成之,這六是地呀,總得天地交媾萬物生成啊,他是這麼看的。
他說天生則地成之,地生則天成之。
數一擺就看出來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那個“二”,又是地了。“地二生火”,你看二底下是七,就是天了,天七成之。
你看三又該輪到天了,“天三生木”,底下呢又該是地了,八,地八成之。
“三”過去不就是“四”了嘛,“四”又是地了。
“地四生金”,底下是九,九是天,“天九成之”。
到五又是天了,“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他這個五行啊,是瞎造的,這麼搗出來的。
那麼陽數七,陰數六啊,就是根據這個,這是瞎說,所以我向來不講這個東西。
這就是五行的生成,十個數字。
這個沒什麼意思,但是頭前的那幾句話,“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這是一種約略之詞,不關乎五行生成的關係。
2013-07-25 02:48 14楼
晚香堂 说:
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


胡老聰明,是一天才,遣方用藥很有一套。但隨便打發經典語句的態度不可取,不知為不知,可能他們那一輩人受革命和反傳統思想的影響,一代有一代人的局限。仲景惜字如金,六日七日之說豈無聊亂說耶。
2013-07-25 21:05 15楼
紅森 说:
胡老聰明,是一天才,遣方用藥很有一套。但隨便打發經典語句的態度不可取,不知為不知,可能他們那一

胡老他自己是懂经典的,当时八十年代的学术气氛决定他有些不能说;再说他也是用内经解释很多条文的。
2013-07-29 20:29 16楼
本帖最后由 晚香堂 于 2013-7-29 20:30 编辑

第8條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那麼,這個根據上面的“七日愈”。
那麼太陽病啊,七天愈了。
那麼在七天以上又好了,那就是“行其經盡故也”,到時候了。
就是行其經盡的緣故啊,他就不再傳了。
假設要傳呢?針足陽明,那就足三裡穴了。
這個也不一定,這個就是在這個太陽病啊,在六七天的時候是要傳裡的時候多,那麼在五六天、四五天他傳少陽的時候多。
他是隔個七日,一般在這個時候呢傳陽明的時候多,所以他說針足陽明。
那麼六七天他也有時候傳裡的,也有啊,那你針足陽明就沒什麼用了,這也是就一般人傾向來說的。
說這個太陽病啊,在這個七八天的時候,這是傳陽明的時候,如果病不好,有傳陽明的可能,那麼這時候呢,你針足三裡,那麼可以使他不傳。
那麼在仲景後邊治療,他不用這個法子,這也是古人有這麼一種說法的,是屬於針灸的,可以作參考,這個也不一定。
2013-07-29 20:31 17楼
本帖最后由 晚香堂 于 2013-7-29 20:33 编辑

第9條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這個沒有什麼理性。
這個巳啊,巳時到未,正是天中的時候,午時嘛這個正當中,那麼午時的前邊就是巳時,午時的後邊就是未時,在這個期間呢陽氣最盛,在這個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來看的。
這個太陽病,他是旺於那個時候,熱的最厲害呀。
那麼就在這個從巳至午這個時候,正在這個旺氣的時候要好的,要好就在這個時候,這也靠不住。
那麼這是一個,大概我想仲景,就是出自仲景手,這也根據《湯液經》上的一個照例的文字,
也沒有什麼解釋的必要,事實也不一定,可也沒人體會這個病是不是准在這個時候好,據我看也不一定的,這也沒有什麼意思。
他這個中醫啊,什麼他都要解釋,可是往往呢,他不是拿這個五行啊,拿這個臆測啊,再嘛拿現象解釋。
你看我這隨便舉個例子吧,你看就像這個六七天這個好,那麼在西醫不算什麼,西醫他什麼病都有個週期性,這什麼時候要減輕,什麼時候要好了。
這個病啊大概的意思,他就是一個病他這個本質上的一種這個進退的變化,沒有什麼可解釋的。
中醫不然,古人他非要解釋不可,他解釋不出來道理啊,他就像陰陽五行什麼都上來了,他就是這個事,這個用不著解釋的。
那麼這個病必好於什麼時辰,因為這個時辰正他旺的時候,這哪對啊,這個就不合理是吧。
還有這個,你像這個幾日傳變他都要解釋。
傷寒裡頭是不對的多,那麼這個“巳至未上”,這個東西這個靠不住的。
2013-07-29 21:19 18楼
谢谢分享。
2013-07-30 21:18 19楼
共同学习经典,多交流。
2013-07-30 21:25 20楼
本帖最后由 晚香堂 于 2013-7-30 21:27 编辑

第10條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這個風家就指的太陽中風者。
表已經解了,那麼有些餘證,猶不了了啊,大概就是在十二日愈了,這也是約略之詞了。
有的樣子呢,這個病都好了,身上老有些酸痛,當然他在自己消了,他自己就好了,不用吃藥了。
但是一般說來呢,大概十二天他就可以好了,這都是就一般說的,實質上這個病,傷寒病病多少日的都有啊,那麼後頭就有了,這都是就一般。
⬅ 驳方证相应是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欢迎拍砖) 老茶馆 伤寒论辨脉法,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为不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