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基本概念急需接受中医整体思维的统领

2010-05-10 08:26 楼主
西医基本概念急需接受中医整体思维的统领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中医理论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开始采用了整体系统的推导思维方法,写出了内经、伤寒等光

辉著作。对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发热性疾病,奠定了中医理论按六经辩证、经络脏腑辨证、八纲辨

证、气血痰郁辨证,营卫气血辨证等的基础,此后又经两千年来为数众多的中医医生,在临床循证

医学方面,反复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系统医学成果。
不少西医学者总是认为,只有解剖分割,微观再微观,分割到分子还不满足,还要分割到量

子与夸克,才能找到医学的规律与真理。认为人体整体观察不可靠,动物实验才是可靠的科学。实

际是在探索真理方面,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追求真理也不是一个模式。正如黑格尔所说,拨开葱皮

不是葱。我们是要研究葱,不能只研究葱皮,研究葱皮,还是为了要研究葱。人的整体推导思维,

在探索客观规律方面,也很重要。牛顿重视假说,爱因斯坦重视人脑的直觉思维,波尔领诺贝尔奖

,带着八卦图,说是受了八卦推导思维的启发,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研究人脑功能的机制,遇到困难,难以弄清人脑内部的细致结构

,以及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时,避开这个困难,改变方法,从外部的行为加以研究,这看来是畏难而

退,实际上是要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绕道前进”(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42页)。最后行为

主义心理学者,不但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促成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整

体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整体上改变了西方科学发展方向的思路,开始了整体方面的系统思维。
近来西医理论受其影响,也在整体思维研究方面,有所进展。然而西方医学工作者并不知道

,这些整体系统思维方法,早在古代我国的中医学者就以反复论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
例如西医理论关于炎症的研究,早些时候一直是局限于局部的红肿热痛、局部的变质、渗出

、增生方面,而不重视全身整体的反应。近来“随着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

合征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炎症这一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更为深刻”(内科学145页)。其

实中医理论早在伤寒论中,对于感染炎症时出现的发热全身反应病理状态,就已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与讨论。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中西医融合,没有共同的概念与语言,中西医学者之间,不能进行交流

沟通。致使不少西医学者只知国外有SIRS(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不知中医有阳明证。
中西医融合观一书的作者李同宪李月彩,对于发热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证态概念融合方面,

做了详尽的讨论,使中西医学在对发热病理状态的认识上,建立了共同的概念,有了共同的语言,

使国内的中西医工作者,甚至与国外的医学工作者都可以共同研究讨论,必然会促进感染发热病理

状态的深入研究。
近来西医理论方面,类似炎症概念,向全身反应方向倾斜的发展,层出不穷。如由局部的出

凝血研究,转向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全身反应;单纯低血压导致休克的研究,转向了微循环衰竭

的全身反应;休克时单一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转向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身反应;分割的高热、炎

症、术后、中毒、恐怖、伤偶等突然打击的研究,转向了综合为非特异性应激的全身反应;甚至像

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研究,也有向系统论整体调控方向倾斜的趋向。近来的

神经-内分泌-免疫细胞因子的调控,更是向复杂网络的整体全身方向上倾斜。
在这些整体观研究方面,中医理论早有所发挥,只是概念不同、语言不通、不能相互交流罢

了。中西医融合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有不少西医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目前的西医理

论为参考系对待中医理论,甚至连一些有权威性的中西医结合类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也要按西医论

文为参照系来要求,是否应该提醒他们,注意中西医学不能采用同一个参考系呢?难道还要等到国

外的医学工作者,以系统论整体观为参照系,西医理论也彻底更新的那一天,才改变观念呢?所以

中西医融合,也是对有些西医学者的唤醒与促进。正如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律高津所说“西方科

学和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协和性理解的很好的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5-11 10:24 2楼
回复2楼叶先生: 白头翁 版主[转帖]的这篇文章确实是一篇绝好的文章,这是我们中医理论发展和继承的方向,张先生说的:
【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生命体,是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结构,仅用一个简单的功能模型去描述或归纳这个复杂的生命体的一切功能现象、一切生理、病理现象,都将是不足的。五脏模型作为一个精选出来的功能模型,同样也无法描述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而只能比较多地、比较全地描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确,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不仅状态分叉多,而且细微的影响可以立即进入另一个分叉,五脏的确定性是通过随机性表现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无论是 “ 五 ” 的分类还是五行之间的各种关系最终都是不足的。一切 “ 模型 ” 都是有缺陷的,都难以完全等同于原型。】这些正确的认识。值得我们深思。
2010-05-14 12:00 3楼
白头翁先生版主[转帖]【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这篇文章中,张其成先生说“杨学鹏比较了五行关系与物理定律后认为:物理定律一般只涉及两三个变量,而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多变量。物理定律处理的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往往根据实验列出一个微分方程。五行生克是多元、多变量、非线性关系。影响五脏的还有自然方面、社会方面、生活方面、精神方面等诸多因素。五行的控制变量既复杂又繁多,或者说五行背后的 “ 隐变量 ” 远远超过五行自身的变量。而且这些变量很难精确定量,仅能模糊估计。”正确指出了人体系统的复杂特性、混沌特性、模糊特性。
2010-05-20 09:08 4楼
研究中医要采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
现在必须承认: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人体信息,是人体系

统所有层次信息的综合体现,人体系统的全部复杂性,都通过这些综合信息反映出来。中医建立了

处理这些综合信息的理论,并且以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作为支撑,因而它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现代

化的困惑与出路四川大学 陈雨思】
杨鸿智谈复杂系统理论: 混沌论研究的是系统在相对稳定时自身内部的运动状态。然而经典

系统论就已经指出,系统是由多个层次的子系统组成。那么低层次的子系统是如何逐渐上升到高层

次呢?或一个系统如何转化成本质不同的另一个系统呢?这种层次之间的转化,系统之间的转化问

题,就是系统论第三个阶段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结果:只要给系统中某个子系统不断供给充足的物质和能量,这些能量积累足够大,超过了

系统平衡控制的能力时,那么这个系统的量变会超出原系统的组织框架,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建立一

个新的结构。与此同时,引发量变增长的能量被消耗,新结构在这个新的水平上建立起自己的稳定

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研究的第二个结果是,发现了在质变过程中,当一个子系统作为量变的主体,发生正反馈时,其他

周围相关子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相应发生各自的正反馈,以协同或制约那个首先发生正反馈

量变的子系统。并最终使系统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这就表明,量变由一个子系统正反

馈开始,但并不是这一个子系统自己在变化,而是很快系统中所有子系统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参加

到变化中来。使系统形成一片“混乱”的局面。但是,正是这一片混乱,正是多个子系统也发生了

变化,才使系统得以在新的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而使系统继续存在。否则,如果系统中只有一个系

统在变化,其他子系统无变化,那么这个系统将失去平衡而趋于死亡。
研究的第三个成果是发现,在质变发生前出现一个短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系统的平衡控制明显减

弱,子系统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建立自己的新结构。因此,人们认为,中枢的减弱是有利于质变,有

利于新结构的产生,因而也成为人们控制系统,促使系统向新结构改变的重要手段。研究者们认为

,在冲破了原系统的控制,又没有建立新的控制之间的这个中间阶段,正是新结构诞生的地方。新

结构的诞生过程,往往表现出自缔合、自组织、自适应的复杂性质。这些特性正是我们熟悉的生命

系统的特性,因此,研究者认为 ,这个阶段也正是生命诞生的地方。因为这个阶段正处在原结构

(原来的混沌状态)已经失控,新结构(新的混沌状态)尚未产生,所以研究者们将这个阶段称为

“混沌的边缘”。他们认为一切复杂系统结构,都是诞生于秩序(新混沌)与混沌(旧结构、旧混

沌态)的边缘。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仍处于研究阶段,由于它是这样新,内容又很多,以至于

研究者自己还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概念来表明这门学科的名称,现在大家约定,暂时用“复杂”来

命名。我国学者以钱学森为首,将这门科学称之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并最

终简称为“复杂系统”。
2010-05-25 10:08 5楼
当代系统科学有两个基本概念叫“涌现性”(emergence)和“层次性”(hierarchy,如基因层次

,蛋白质层次……)。涌现性指在由不同层次组成的系统中,较高层次的某些新特性是由较低层次事

物的相互作用激发、提升而“涌现”(或突现)出来,一旦较高层次还原为较低层次,这些在较高层次

涌现出来的新特性就不复存在。这种现象也叫“涌现现象”(emergent phenomena)。例如单个神经

元没有意识,但多个神经元组成网络相互作用就可以涌现出意识。意识就是网络层次从神经元层次涌

现出来的新功能。复杂系统整体性质的涌现需由一系列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逐步整合发展而成,最终产

生出的整体才具有孤立的部分(元素、组成部分子系统、元系统)及其总和不具有的特性(如整体的状

态、形态、.功能、行为……),系统科学将其称为“整体涌现性”(holistic emergence)。整体涌

现性具有非还原性或非加和性,即整体具有但还原为部分便不复存在的特性,或把部分的特性加和起

来无法得到的特性。【侯 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
人体是复杂系统具有多个层次的极为复杂的层次涌现性。
2010-09-08 10:41 6楼
今天又发表了本文的续集,请大家发表高见。
⬅ 治脱肛方2首 老茶馆 该不该相信民间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