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运动

2013-02-05 14:34 楼主
看了孙版主转贴的《能量、物质、信息》一文,忽有感触。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这个宇宙的任何真理,若写成数学公式,似乎至少要有三因素关联,才能成立。这就是“三”的重要意义。
为此,我也说一个至关重要的三因素关联的问题:时间、空间、运动。
西方人霍金曾经写了一本《时间简史》,很受人推崇。这本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论点,就是认为时间和空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但即使是霍金,也没有说清时间和空间究竟是什么数学关系,也无法使人看了书之后,对所谓“时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或许是由于霍金等等一些西方科学家们都有一个难以跨越的思维定式,使得他们总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看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复杂到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明白的地步。
中国的《老子》说过:“大道至简。”其实,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上帝喜欢简单。”
我们且看下面这个公式:
S / t = V
它在数学上的解释,叫作“距离/时间=速度”;
然而,它在哲学上的解释,其实就是“空间/时间=运动”。
这么简单么?是的,真理原本就是简单明了的。而且,越简单的公式越无法歪曲和推倒。
那么,霍金和一大批西方科学家为什么看不到、或者对这个公式熟视无睹呢?
这是因为大哲学家费尔巴哈早就对东西方文化作过评论:“东方人看到了统一却忽略了差异;西方人看到了差异却忘记了统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批判》)
西方人看世界,一切都有是有差异的,宇宙运动亦然。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宇宙运动有着共性,并且因于共性而有着统一。
因此,他们虽然知道“距离/时间=速度”,却根本意识不到“空间/时间=运动”,根本意识不到“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证明方式”。
而本人在此郑重提出:时间、空间、运动,其实是一个“三因素铁律”。
如果公式这样写:
S / t = V
则叫作“空间与时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数学上称为“运动(速度)与空间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如果公式变化一下:
S / V = t
则叫作“所谓时间,是运动在特定空间中的过程”;数学上称为“时间是对空间运动的划分”。
如果公式这样写:
t V = S
则叫作“所谓空间,是运动在特定时间中的波及范围”;数学上称为“空间是运动在时间上的累积。”
这样的表述方式,至少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或许有朋友会说:“公式如此简单,然而宇宙运动是复杂的,空间也是多维的,都能以此说明吗?”
不错,宇宙运动有着复杂多样性。然而,霍金本人也曾说过:“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绘整个宇宙。”在空间直角座标系上,任何复杂的曲线,都可以通过微分方法,化为最简单的直线形式。
据此原理,我们可以建立微分方程:
dS / dt = ΔV
数学解释上,只需再添加一个意义便可:“时间是运动在空间中的微分;空间是运动在时间中的积分。”
至于三维空间,我们知道在数学上是由长、宽、高的乘积形成的,因此只需把“三因素铁律”中的S扩展为x、y、z的三维乘积,公式依旧成立:
XYZ / t = V
事实不正是这样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维空间,V是直线前进运动速度;在二维空间,V是平面扩展运动速度;在三维空间,V是空间膨胀运动速度。
至于四维空间?不!一些西方科学家把时间当作“第四维空间”是荒谬的。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构成三维空间的X、Y、Z都是乘数,而时间却是除数!时间根本不是构成空间维度的因数,又怎能么能把它当作“第四维空间”?
科学是讲究逻辑的,一切违反数学原则的“科学理论”都是错误的理论。所以,“时间维”是错误的理论,以此出发的其它推论也同样是错误的。
此外,时间还有一个特殊性质:具有“次数”的可选择性。当我们考察“立体空间膨胀速度”时,是“XYZ / t = V”;然而当我们考察“轴向平均速度”或“立体半径延伸速度”时,却需要“XYZ / t^3 = V”。时间既然具有这样的“次数选择性”,就更不可能是 “空间维度”了,虽然这些都是客观物理量。
综上所述。时间就是时间,空间就是空间,虽然时间与空间具有关联性,然而“空间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时间与运动(速度)成反比”,三因素铁律不可违背,并且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运动不息,时间不止”。从而,时间绝不是空间维度之一,任何以为时间可以“穿越”,可以“倒着走”,可有“起始和终结”的想法都是肤浅的……
观点明确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东方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的理论正确么?它与“时间、空间、运动”有着什么关系?
问得好!其实,一切理论,要辩明其真伪,把它与“时间、空间、运动”相联系是最简捷的方法。
很显然,阴阳五行与“时间”相关。《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收藏,人有五脏化五气。”时间是对空间运动的划分,而“四时”正是对地球公转的划分。
然而《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又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 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东南西北中都是空间方向,可见阴阳五行与“空间”也密切相关。
那么,根据“三因素铁律”,一个既与“时间”相关、又与“空间”相关的概念是什么?是“运动”!
只是,“东方人看到了统一,却忽略了差异。”我们的古代前辈所描述的运动,因此而往往缺少具体的物理量。
在三因素铁律当中,若一个因素的物理量未知,尚可进行计算,若两个以上因素的物理量未知,就不能得出任何结果。
那么,阴阳五行是“纯哲学”或“伪理论”吗?
初看起来,似乎如此,然而深入分析,却不。
在时间方面,阴阳五行虽然未给出具体的量,却给出了对于一个运动周期的明确分数,这就完全有别于纯哲学或“伪理论”了。
比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这里给出了将地球公转运动划分4的分数,符合“三因素公式”中“时间”的数学概念:“时间是对空间运动的划分。”
又比如《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里给出了将地球自转划为为4的分数。
显然,这里给出的时间分数已经够具体的了,完全不是纯哲学概念。但问题是,对于地球公转的时间划分叫作“阴阳五行”,对于地球自转的时间划分也叫“阴阳五行”,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西方人看到了差异却忘记了统一”,当然不会承认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时间段具有任何统一性和可比性。
“东方人看到了统一却忽略了差异”,肯定地认为二者在时间段上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然而缺乏对于差异的深入研究,提不出具有量化标准的实证,所以不能对西方人明确证实。
但东方人并非没有自己的实证,只是这种“实证”具有“模糊数学”的性质,在空间因素上只见方向标准,不见度量标准,难以被西方接受而已。
比如《内经》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又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合夜)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
显然,古人们认为,在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的四个时间段上,生物生长的空间矢量发生着变化,其中前者的“生、长、收、藏”和后者的“生、隆、虚、闭”在方向上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
进一步地,古人还发现与生物有关的其它运动周期(诸如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痊愈过程)也可作“四时段划分”,并且各时段空间矢量具有同样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从而将各系统的四时段空间矢量变化率统一称呼为“升、出、降、入”,以此看世界,认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至此,“四时五行”的时空描述算是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古东方人的这种空间描述符合“三因素铁律”的空间定义么?
其本符合。前述公式中的“空间”定义为:“空间是运动在特定时间中的波及范围”, “空间是运动在时间上的累积。”各时段的矢量方向,表达了“运动的影响范围”;而各时段矢量的交接,表达了“运动在时间上的累积”。
虽然时间和空间的表述都是模糊的,但我们根据“模糊数学”进行运算,依旧能够获得古人心目中“宇宙运动”的全貌。
请大家拿起笔来,作一个最简单的“描绘实验”:
首先,第一时间画“升”(笔迹向上);
接着,第二时间画“出”(笔迹转而逐渐向外);
然后,第三时间画“降”(笔迹转而逐渐向下);
最后,第四时间画“入”(笔迹转而逐渐向内)。
看看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圆!
“阴阳五行”在整体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宇宙的圆运动!圆运动其实充满着宇宙……
在这个圆运动中,有着“升、降、出、入”四个矢量分量,它们是“相生相克”的:矢量在时间顺序上依次衔接则“相生”;矢量在空间方向上相反则“相克”。
然而这个“圆运动”西方人承认么?不承认,因为它没有量化。
那么,阴阳五行不科学吗?否。它符合“时间、空间、运动”的关系式,能从公式运算中得出运动全貌,并且有它自己的实证方式,就是科学。
那么阴阳五行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吗?又不完全是。因为没有量化的学说,充其量只是一种“半科学”。
那么,再从哲学角度考察,阴阳五行是哲学吗?也不完全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都不能给出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矢量,不能给出时间和空间的具体运动轨迹,没有并且也不能有计算公式,而阴行五行则能!
于是,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或许是一种既古老又堑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与西方的现行方法有着“统一”与“差异”的巨大矛盾,这矛盾看来不可调合……以往教科书上曾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但如今时代已变,哲学与科学的共同基本问题已经成为“统一与差异的关系问题”!
希望所有看到本文的朋友都认真思考一下,中医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氢弹爆炸.jpg 热对流.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2-05 18:49 2楼
买过一本《中医模糊方法导论》,可惜看不懂
2013-02-05 18:52 3楼
中医应用模糊数学的探讨

摘要: 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事件。科学不能脱离现实,因而也就不能排斥“模糊”。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模糊一精确一模糊的过程。而对现实中大量的模糊事件,它们却无能为力。

中医是一门具有古老历史而又渗透着现代科学文明的学术。从方法论上讲模糊思维贯穿于中医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中医对人体疾病的判定原则叫做“以常衡变”,即通过辨证去发现对正常的偏差,如异常舌象、脉象等各症候,进而立法,进而施治。诊治过程涉及模糊模式识别、模糊聚类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中医基本理论中罕见精确数字,而模糊概念与模糊量词却比比皆是。寒、凉、温、热、大热、虚实、阴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等等都同现代语言中的大小高低相类似,表达的是一种程度,具有典型的模糊特征。再如,无论是在中医学还是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都很有名气的太极图可以说是对阴阳最形象的模糊表达。阴阳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素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之论。图中,一圆是一个界定的系统,如人体。一条曲线把系统分割为两条相负相抱的阴阳鱼,白鱼黑眼、黑鱼白眼,泛指阴阳。阴阳互根相生、此消彼长。从哲学上讲,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如果从阴阳中抽象出来,太极图表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命题。一些人知道太极图,但不知太极为何义。何为太极?在诸家论说中,以明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说法最为明确,他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也就是说,太极指的是众理之全,如我们刚才指出的那样,讲得是“大世界”、“大道理”。如果我们在思维中让图中的那条“S”曲线“动”起来,就不难发现阴阳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模糊特性加明显。这其中也引发我们关于悖论的思索,如阴鱼到底膨胀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阴盛阳衰。

由上可见,中医学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因而,当数学发展到今天,可以用数学方法处理中医学的某些问题,进而促进中医的发展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结论了。

1模糊模式识别
现实中有这样一类问题,已知若干个互相之间边界不分明的模糊概念,需要判定某个确定的事物用哪一个模糊概念来反映更合理准确。用模糊数学的语言描述就是:已知论域 u的若干个模糊集合A1,A2,…,An,对于U的某一特定的元素 Xn,判断X0相对隶属于哪一个模糊集合。中医学上病之证候分类即属此类,证候不同则治法相异。例如眩晕的证候可分四类: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及肝肾阴虚。今以痰浊上蒙、气血亏虚为例,者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苔白腻,脉弦滑;后者头晕目眩,苔薄白,脉弱。可见在“晕”及“苔”方面存在程度上的不同,完全可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现有一病人,神疲寐,眩晕头重,舌质淡胖,苔薄白腻,经模糊模式识别,即可诊断为痰浊上蒙。也许有人要说,不用数学方法,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尽可作出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中医要现代化、信息数字化就离不开数学及电脑的介入。人类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一种神圣的东西,其优势之一就是高超的模糊判断能力,一个人高、矮、胖、瘦、美、丑,我们很容易判断,若没有模糊数学,没有从二值逻辑向多值逻辑向模糊逻辑的发展,电脑则对此一筹莫展。正是扎德高超的思维从日常所见出发把人类带入了崭新的领域,近年来已得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模糊数学也将在中医知识工程的研究中发挥作用。

本小节探讨的是根据一个病人的证候判断其隶属。这类问题的特点是:n个模型(眩晕的证候)是模糊的,而待识别对象(某个病人)是明确的。处理这类问题,在数学上有最大隶属原则、阈值原则等,不能一一赘述。

2模糊综合评价
在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时会遇到待评价事物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单独作出评语后,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就是综合评价问题。在药物研究,尤其是初筛阶段以及同类方剂疗效、安全性等综合比较评价中,应该有比较多的应用。事实上,中医的方解或称方义分析就可看作是具有模糊综合评价的思维模式。某方“益气活血”就是根据其组成方药的药性、药理,再加之以剂量等诸因素作出的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要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一般采取如下步骤。

2.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U={x1,x2,…,xn}例如,二复方对冠心病疗效评价时因素集可为:u={x1(心电图),x2(血管扩张),x3(冠脉血流量)x4(血流动力学)}

2.2确定评语集
V=(y1,y2,y3,y4)
上例中可为:心电图改善,血管扩张,冠脉血流量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善。

2.3作出单因素评价
2.4综合评价
由于各个因素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不同,应考虑各因素的权重,也就是说要区别对待各因素,赋以不同的权重系数来体现它们对综合评价的重要程度。本例中如果认为心电图改善最为重要,就应增加其权重,血流动力学改善最为次要,就减少其权重。比如给上述4项分别赋以1.0、0.8、O.7、O.5权重系数。

3模糊聚类分析
在一定范围内对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在现实中经常碰到,聚类分析就是按照确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学方法,其中利用模糊等价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模糊聚类分析。

将待分类事物的全体作为论域:u=(x1,x2,…,xn)
每一事物xi(i:1,2,…,n)用一组数据(xil,xi2…,xim)表示其特征。模糊分析的实质就是按某种标准鉴别事物之间的接进程度,把彼此接进的事物归为一类。

现举一个中医医院管理的例子说明其应用。医院临床各科作为论域,可用占用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年人均收入、人均占用资产、中医药治疗率、抗菌素使用率等表示其特征,按综合效益好、中、差,可用模糊聚类分析将各科归类。若不如此处理,在多标准的差异面前,人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分类。

本文只是肤浅地探讨了模糊数学在中医学上的可能应用,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学的现代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历经千年,博大而深隧,然而,它的现代发展常给人以一种“滞重”的感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使其发展生机勃勃。现代医学、药理学、化学……也正在向中医中药学渗透,可以预测,今后中医学的发展,包括中医的知识工程,如专家系统的建立,离不开现代科学如数学、信息科学的参与。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黄煜宇,张继增

引述一篇网上的文章,或能做楼主参考..
2013-02-05 18:56 4楼
老丁说中医(1)
/threads/205327


老丁说中医 系列中也有提及
2013-02-05 20:47 5楼
说起“模糊数学”,最简单也最鲜明的莫过于平面几何。
比如说,“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相等,即为等腰三角形。”至这个三角形究竟有多大?每条边究竟有多长?每个角究竟有几度?那都是模糊的。
还有更邪乎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恒等于180度。”怎么样?除了角度和,其它物理量一概不知!然而西方人普遍承认这个定理。
其实,阴阳五行也可以照此办理,却不知西方人承不承认:
阴阳五行定理之一:“升(木)、降(金)、出(火)、入(水)四矢量的空间变化率累积,必定构成一个圆。”
如果这么说还让人不太明白,亦可改成这样:“阴阳五行定理之一:木(升)、火(出)、金(降)、水(入)四矢量的角速度之和,恒等于360度。”
如何?这与“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的论证形式如出一辄。许它那么说,就不许我这么说?
天下并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试看西方人怎么驳斥吧……
2013-02-05 20:49 6楼
中医如果再这样守旧下去,肯定会走到尽头。
2013-02-06 11:14 7楼
模糊 但不含糊

喜欢经方的都知道,每个方子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并精准到一药的加减,药物见的剂量关系、配伍关系
2013-02-06 11:15 8楼
轻松水上飞 说:
中医如果再这样守旧下去,肯定会走到尽头。

好的,就该守
坏的,就该弃

跟新旧无关.
2013-02-06 18:35 9楼
平面几何,证明"全等"的时候不多,多数情况下都是证明“相似”。
而中医的“辩证”,其实也是证明“相似”。只是,平面几何是在证明“抽象图形”相似,而中医辩证是在证明“抽象运动状态”相似。除此之外,二者并无本质的不同。
可为什么平面几何是科学定理,中医辩证就是“取类比象”的玄学呢?
我认为,一方面是西方人的成见在作怪,别一方面是我们中医人没把自己的理论说清楚。在这一方面,国家的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久了,居然没把那么简单的事情说清楚!
现在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抽象运动状态相似”的问题。
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两个图形:


它们一个是原子弹爆炸,一个是烧杯的水(热对流实验)。
二者的动态相似么?如不进行抽象,或许会有不少朋友认为“不相似”。但如果把这两个动态根据空间矢量抽象出来,注意:二者都可以分解为一个中心向上的力柱和一个力柱周围的“环状翻滚”。那个“中心力柱”如同烟囱冒烟的动态,而“环状翻滚”如同吸烟者吐出的“烟圈”动态。只要二者一结合便成为“磨菇云”或“烧杯液体沸腾”的形式。
同时,在烧杯图中还给出了清晰的剖面结构。从这个剖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运动轨迹形成两个对称的“镜象圆”。而这个“圆”正是本贴前面所分析过的“阴阳五行圆运动”!诸位只须仔细观象便可得到结论,无论“原子弹蘑菇云”,还是“烧杯液体沸腾”,都有着“升、降、出、入”的矢量分量,也即都有着“阴阳五行”。
事实上,这两个图所展示的运动,在物理学中都属于“自然热对流”,只不过一个是气体沸腾,一个是液体沸腾罢了。可见阴阳五行构成的“圆运动”,说到底就是能量释放运动……
现在还有谁认为那两个图示动态不相似么?
那么,现在还有谁认为阴阳五行不科学么?呵呵,或许这两个问题不可简单地相提并论,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诸位知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么”?所谓“疮”,起初是一个肉理的脓肿,逐渐膨胀,压力逐渐增大,随后冲破体表而溃破。
这个运动状态与什么动态相似?
前面我们讲过原子弹,原子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蘑菇云的,一开始它只是一个圆形的强烈辐射的火球,当它辐射大幅减弱后才形成上升的蘑菇云。为什么?解释它可有多种理论,但如果从阴阳五行本身解释,就是前面提出过的“阴阳五行定理之一”:“升、降、出、入”四矢量的角速度之和,恒等于360度!那么如果其中一个矢量过强,比如说火球辐射的“出”占据了其它矢量的角速度,其它矢量就被它压缩得所剩无几了。
然而这与人体的脓肿状态相似。开始的脓肿膨胀显然是病原体的能量极强,机体对其无力限制,从而以“出”压倒一切,相似于原子弹的火球。以五行而论,自然属“火”。怎么论治呢?人体五脏,“心主一身之表”,“心”的矢量是将体内的血液和其它物质发往远端,所以“心”的抽象动态是“出”,相似于“火”,因而也相似于“脓肿初起”的抽象动态,所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是一个严密的“模糊数学”的相似性推理过程,与平面几何相似形推理的逻辑完全一致。
在这个相似性推理过程中,五行的“行”只是起到一个“基准矢量”的作用,如同平面几何中的“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平面几何能用以产生科学推理,中医辨证为何不能用?
现在还有谁认为阴阳五行不科学么?
⬅ 口渴说 老茶馆 【饮食】春节快到,美食有哪些禁忌呢,哪些食物相克呢?欢迎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