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转阴阳\九宫八卦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

2013-01-24 17:13 楼主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记载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法则
鼓掌3分钟
一、 原文内容提要
正是这一篇文章,我发现了中国古人已经知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的规律。原文中的 九宫八风图,我看成是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平面图形,尤其是其中的季节的标定、方位的标定、次序的标定,结合其中的数字、文字计算,就是中国古人的北半球的公转气候模拟模具。也是经纬仪、经纬网、经纬度的模具的模拟。八卦图,我则看成是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图
我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死条辨》中提出这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编辑部的同志认为不是这个规律或者是与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不同,就删掉了我的5万余字的专门论述,这样我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后来,我找到了刘歆的话,他的话证明了中国古人的九宫、八卦、河图、洛书是经纬网、经纬度、经纬仪,这就证明我的推论是正确的。刘歆说“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宫相为表里,此语自有传授,非后世所能言之。”这里是说九宫、八卦、河图、洛书是经纬网、经纬度、经纬仪,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由于把地球自转轨道平面——八卦图与公转轨道平面——九宫图放在一起来描述,不看文字解说——图例,是不知道其中的含义的。也就是说,下图中的八卦系统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赤道轨道平面上的表示法则,而九宫系统则是地球公转气候的轨道系统平面图——黄道轨道平面图的表示法则。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 合八风虚实邪正



搜搜图片








立夏 四 阴洛 夏至 九 上天 立秋 二 玄委
东南方南方 西南方
春分 三 仓门 招摇 五 中央 秋分 七 仓果
东方 西方
立春 八 天留 冬至 一 叶蛰 立冬 六 新洛
东北方 北方 西北方
由于这一个图中有《周易》中的八卦,这是后天八卦图——我看成的是中国地图、北半球地图,通过八卦标定方位,同时也标定时间——这里的时间就是地处北半球的我国区域公转1年的回归气候,而后天八卦,在这里,可以是指北半球,也可以理解为全球模式。所以,我就断定这是中国古人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规律的法则。原文的图中有神秘的八卦,这时我恍然大悟,这是中国古人的地图册、地球仪的挂图。下面的文字解说更说明了中国古人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球仪数字轨道系统。由于这里有神秘的“后天数”——洛书数字,就是上南天位为九、下北地位为一,东位为三,西位为七,东南位为四,东北位为八,西南位为二,西北位为六,中央位为五。这里的数字有很多演绎方法,很多计算法则,但是根本的一点,大家没有搞清楚,这是计算北半球与南半球、东半球与西半球的法则,这也是说地球运动轨道运行的法则。原文是这样说的“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因此,单独理解河图与洛书实际上是很困难的,由于《内经》中反复运用,反复讲解,才揭示了3000年前中国古人的“轨道学说”这就揭示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运动法则,而且这里的轨道是地球的公转的轨道。八卦图则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图
原文是这样解释的:“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这是一篇典型的看图说话、看图说画、看图说八卦、九宫图,文中的“八卦”、“九宫”是八个方位与公转轨道的标示,对应于北半球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对应于整个地球——地球仪,则是上为南半球、下为北半球,中央、震、兌的连线为赤道、为今天的0度纬线,坎、离、中央的连线为子午线,为今天的0度与180经线圈。这里文中的“太一”,应该是指地球的公转运动的时间周期,是以我国所在地北半球为计算依据。是地球公转轨道轨迹的含义。
冬至,在坎位,北半球,我国区域地理的北方,指的是公转状态下的北半球,在叶蛰之宫46日,本质上是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南纬23.5度。具体的公转时间是中国农历的子月(十一月上旬初十左右,)阳历为9月23日前后开始计算,顺加46天,节气为冬至15天+、小寒15天+、大寒15天+,公转时间一月半,公转轨道上公转的角速度则为顺加46度。规定了公转轨道的结束状态与初始状态为数字“一”,为北半球冬至节,南半球的夏至节。相差182.625度
天留宫,八卦为艮位,这是指东北方位,这是规定了我国区域地理和全球轨道初始状态的法则。为立春节开始15天+(传统上,这又是中国古人计算一个新的公转周期的开始,正月、寅月),至雨水15天+,惊蛰15天+,公转时间上为46天,公转角速度上为顺加46度。若从立春节0度开始,则顺加46度。规定轨道的一步为数字“八”,为北半球的立春节,南半球的立秋节,相差182.625度
仓门宫,这是中国古人打开仓门开始新的一年播种的时节,春分节,这是昼夜平分的标志——公转轨道黄道平面上的0度纬线的标志。也是计算自转轨道——赤道轨道平面上东方的标志与计算一天开始的标志,公转则是天阳直射地球赤道的标志,也是地球0度纬线圈的标志。八卦震位,是地区、地球正东方的计算标志,这样,就规定了晨昏线的晨线。春分时间在我国农历的二月下旬,在阳历的3月21日前后。经历公转运动46天之后,节气为春分15天+、清明15天+、谷雨15天+,公转运动经历的角度顺加46度,从立春0度开始,至谷雨结束为46x2=92度。规定公转轨道的二步状态为数字“三”。为北半球的春分节,南半球的秋分节,公转 角度相差182.625度
立夏,公转92.1度开始,位居阴洛宫,八卦为巽为位,东南位——这里的具体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区域地理方位,具体的实际上,顺加45天,45日,公转的轨道角度顺加45度,角速度也为45度,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结束。规定公转轨道的三步状态为数字编码为“四”。北半球为立夏节,南半球则为立冬节
夏至,这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圈的标志,为上天位,八卦为离位,为火位,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就开始向南半球回归。公转轨道的数字编码为“九”,这是《周易》中六爻的“九”的含义,就是公转运动的数字轴“一”“九”连线为182.625度的概念。为北半球的夏至节,南半球的冬至节。节气为夏至、小暑、大暑各15天+,角速度的计算也是46度。规定公转轨道的四步状态。
玄委宫,立秋,这是北半球的立秋节,南半球的立春节。坤位为北半球的西南方,公转的数字轨道编码为“二”,公转轨道状态为五步状态,经历的节气——本质上是公转角速度的轨道编码,为立秋、处暑、白露,各15天+=15度+,共计46度。
秋分,八卦位为兑,为仓果宫,这是北半球丰收的季节,果实归仓了,所以名为仓果宫,这一天也是昼夜平分,是太阳从北半球回归南半球直射赤道,在北半球为秋分,在南半球为春分,公转轨道数字编码为“七”,经历的轨道公转时间的编码为秋分、寒露、霜降各15天,15度,共计46度,46天。公转轨道的六步状态。
立冬,新洛宫,八卦位为乾位,为西北位公转轨道上的数字编码为“六”北半球为立冬,南半球则为立夏。北半球经历立冬、小雪、大雪各15天,共计45天,45度,轨道数字编码为七步公转状态。然后回到冬至的轨道状态,这样,春去冬来,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南半球则季节相反。所以,不注意这些区别,就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里的八卦系统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系统,九宫系统是地球公转轨道系统。具体的天文图如下:
赤道黄面交角图

说明:这个图与下图的含义是相同的。这个图就是《内经》所说的升降关系的计算法则。
这个图中G-H 位为地球北回归线23°26′N ;F-E位为地球南回归线23°26′S。这是把地球看成在上下移动而太阳光不动的法则。G-E 连线为赤道,就是中国古人计算地球自转运动的轨道;H-F连线为黄道,就是中国古人计算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线。①为北极星;②为北极圈的大小66°34′;③为黄道面。这个图有好久的历史,就证明中国人有相应的时间掌握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计算法则。这是《内经》二遗篇,大家不能科学翻译的根源,于是,就以伪科学、伪书论之,自欺欺人。当地球的赤道轨道不动,则是黄道面在作升降运动。当以黄道面不动,则是赤道面在做升降运动,这就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也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原始含义,后来由于人们不理解,就进行篡改,改成哲学概念“形而上学”

说明:此图是北纬40度的太阳高度的 变化情况。中国古人是通过圭表的日影的长短来测定的。以此确定昼夜的长短,明确季节,本质上是测定和明确了南北回归线以及太阳直射的位置。这里的太阳高度角不知读者会不会计算?这是北京所在地的纬度高度。这是把太阳光看成在移动而地球不动的法则。

这里的计算是这样的:太阳高度角大小为:这是北京当地12时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如下:
夏至:90°-|40°-23°26′|=90°-16°34′=73°26′;
春分、秋分: 90°-40°=50°;
冬至:90°-|40°+23°26′|=26°34′

这个图把中国古人的九宫八卦图分开来了。八卦图就是地球的自转图,九宫就是地球的公转图、河图、洛书图就是这些图的平面表示法则,经纬网、经纬度法则。
我觉得中国古人是讲清楚了,计算清楚了,为什么3000年来智慧的中国人,没有正确解读?尤其是现代的自称是圣贤的智慧人,不能够读懂?后面中国古人列举了具体的运用,值得我们去研究运用。原文:“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
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笔者注:这里理解为质点的相对运动)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笔者注:这里的南方,可以是南半球。但是由于是用八卦之离卦为标志,这说明这是南北半球分离的地方——赤道位置,是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志——地球自转轨道平面系统——赤道平面系统。也是公转气候的上下半年(夏半年与冬半年的分界标志南北纬23°26′的分界中线——黄道轨道上的0度纬线,就是今天所说的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以此这里是可以理解为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低纬信风带)
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今天的45°角的西南风——这就是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风偏南的南半球的西风带。介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南纬30°到60°之间。——由于中国古代地图和今天的颠倒了180度,地理方向与今天的相反180度,风向也与今天的相反180度,这必须注意,否则十分混淆。)
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南北纬2个中纬西风带30°到60度之间的西风带、南北各一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之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北南半球的中纬45度角的西风带。气压带则介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由于今天的地图册颠倒了180度,大家分辨不清楚,这不是读者的错误,这是古今差异或者是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差异造成的——当然是西方国家抄袭了我国的科学技术之后进行了180度的改变造成的。)
风从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骨下及肢节。(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南北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90°纬度)
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赤道低气压带0°纬度以及0°到30°之间的低纬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笔者注:这里可以理解为中纬度西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介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这里的原文主要是讲预测上的具体运用,“五宫”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我国区域地理的“东南西北中”,也可以理解为全球的“东南西北中”。八风的含义,在《史记》中、《淮南子》中均有记载,大家可以去查一查相关的历史资料。五宫,就是经纬度度按5步计算,九宫,就是经纬度度按9步计算,这样具体的经纬度、经纬跨度就能很好地计算出来,大家去计算一下。《 史记》中的八风与《灵枢》《淮南子》中的八风名称不同。这里主要是为了说明地球仪的地理方位的“八方”,同时运用“风”的三大力学原理——摩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等等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虽然风的名称不同,但风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的本质确是相同的。这些“风”,需要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才能很好地理解,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我把这里的经纬度计算出来,希望读者进一步研究。八卦图中震兌两点的连线,计算地球的纬度为0度——赤道——卯酉为纬。计算地球公转则是等分黄赤交角23°26′的公转轨道平面黄道轨道平面——也就是等份地球南北纬度高度23度26分黄道轨道平面——也就是平分地球南北回归线的公转轨道平面。计算地球自转则是震位为东方,为平旦,为现在机械时钟早上9点。计算公转轨道,则二者在东西182.625度轴上。计算自转则为180°轴上。可以是震位为0度经线的开始,则兌位为180度经线,各自代表东西半球。二点各为东西极点。
巽、乾两点连线则为自转公转轨道45度轴,也是地球纬度高度45度的标志;经度则是东西半球45度与135度对角线的标志。二点为东南-西北角点。公转则是,巽位为立夏,乾位为立冬的标志。
离、坎连点的连线为自转轨道平面自转轴180°南北轴,公转轨道平面为公转为182.625度南北轴,二点各为南北极点——上下半年的分界线、司天在泉为标志的标志点。计算自转又是可以以坎位为起点、0点,离位为12点。计算公转则是坎位为冬至,离位为夏至。以我国传统的黄道轨道度数为计算标准。这也是我国古人计算“子午为经”的本初子午线的标志,也是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标志。
艮、坤两点的连线就是公转自转的45度轴,也是计算纬度高度45度的标志。计算地球自转经度则是东西半球135、东西半球45经度圈的标志。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迹则为立春、立秋的标志。也就是说,这两点的连线是经纬度的等分线,也是公转轨道黄道轨迹的182.625°等分线。由于今古差异,大家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含义,不可思议!
其实,不能从哪个角度计算,都是可以的,但是中国古人进行了必要的规定,这样,就不会混淆。可是,3000年来,后来的中国人却没有一个学者如此翻译,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四肢痛疼案 老茶馆 西医是中医的一部分,是对中医的发展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