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观中西(二)

2012-08-06 12:04 楼主
▲疗效决定一切
有人这样概括中西医“想不出办法的不是西医,想出办法的必是中医”西医总能科学地推出各种办法,至于认不认可喜欢不喜欢用不用就是你的事了。中医对任何病都有办法,只是这办法千变万化,至于那种办法好适不适合管不管用全在临床。说白了这医也罢那医也罢,最终决定一切的是疗效而不是别的,疗效是医药科学的根本,老百姓认可这样的理。
观点一:中西医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捕猎过程中不小心把手、胳膊或身上的某个地方弄破出血,人的本能反映是用手去捏住或按住,这就是最初的手术最初的西医。但是手总不能老捏着或按着,容易疲劳不说,且还得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衣物绳索等来进行捆扎,有时也用就地取材的草树皮叶等进行捆扎,无形中发现有的草树皮叶不仅能用于包扎且还能止血、有益伤口愈合,这就是最初的中医。
实际简单的想象不一定正确,真正的历史事实也许不是这个样子,但至少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或者提供可参的思考。然而,即是从这个简单的小动作,也足以看出不同的思维和理论而最终导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同的方式方法之现实性、可能性和普遍性。
科学无国界。中西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虽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统治干预致使中西医发展的快慢强弱不一,但古今中西医发展皆呈现世界性、不均匀性、互补性等格局,并与民族医药并生共存互相辉映。中医方面如中国《内经》、古印度“气、粘液、胆汁、血液”四体液学说、古希腊“血、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病理学说、古希腊“土、火、水、空气”四元素理论等;西医方面如古埃及《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古印度《阿输吠陀》、中国东汉华佗等;我国的民族医药如藏、蒙、瑶、彝、苗等医药体系。虽然在过去的历史年代里民族医药不为人知交流有限,多是口述言传或缺少文字或没有记载,并且稀奇古怪意想不到五花八门方法各异,但用什么止血、用什么消炎、用什么消肿、用什么止痛等朴素而实用的民族医药指导思想和医药技术祖祖辈辈地世代传承,为打猎、捕鱼、耕种等人类活动提供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民族医药瑰宝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顽强生存默默地造福于人,同样践行着不可磨灭的独到的医药价值。
观点二:中医现状是失之发展的结果
传统中医有着完善而几近完美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实用技巧,尤其理论构成之庞大之缜密之精湛几乎无懈可击。真是不学中医听其精深不知何其深,学了中医懂了中医方知尤其深。初涉中医颇似蚍蜉撼树谈何易,可熟悉套路又觉中医何其难,其实真正的中医难之非难易之非易,一切皆在其悟,皆在难易辩证之间。因而,学之而弃的有之,学之终非的有之,学之草浅的有之,古今如此。当今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身的学校的体制的政策的国家的国际的等各方面原因都有,但根本仍在自身且表现各异,有的心志轻浮急功近利,有的威其深穹怯懦忧恐,有的沾沾自喜不求深解。致使中医在内因与外因、自身与环境、个人与国家、学究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陷入了举步不前后继乏人的境地。细究起来原因实在太多莫衷一是,确值得进一步总结。
表现一、中医理论并没有良好地实现传统与现代、书本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吻合 任何理论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都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否则必教条僵化寸步难行。中医就面临这样的境地。随便走到中国的那个街头碰到人问一句“病了怎么办啊”,连小孩子都能说出“吃药,打针,上医院”。当然这药就是药片、打针就是往屁股上扎针管子、医院自然是默指西医的各大医院了,足见西医之强盛中西之差别。并且小时候看到大人拿药罐子熬药,大了还是拿药罐子熬药,对中医的印象多是仅此而已。有人说西医好西医快,中医不好中医慢;有人说西医毒性大副作用大,中医毒性小副作用小;有人说西医简单多方便啊,中医啰嗦抓药啊熬药啊苦死了;有人说西医治小病快病止痛消炎做手术大不了锯掉嘎嘣脆,中医治大病慢病疑难病望闻问切君臣佐使一大套……说什么的都有。百姓的言谈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医现状之瑕弊、发展之落后、理论之匮乏、实践之不力。虽然很多人不懂中医,但知其博大精深;虽然很多人熟悉西医,但知其利弊好坏。能够比较客观而理性地面对中西医。因而,对中医爱而难言,对西医用而难舍。因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医疗体系能够提供给人们以供选择呢?没有了。自然打心眼里呼唤更多的华佗,同时也期盼西医的成熟和突破。且看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中医发展了多少?出了多少名医推出多少神药向前迈了几步?老祖宗的东西是老祖宗的然而新的东西哪里去了?中医改进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推动了多少?传统中医该如何前进是抱着不动还是改造创新?继承哪些改进那些创新哪些到底还有多大空间?等许多问题摆在面前。比如“中药汤子”,到底是那个点与社会发生了冲突,尤其是现代科技提纯设备、储存技术等出现以后,当今社会到底该沿承这一方式还是终止,是继续正确还是终止正确,或是还可以别的方式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明确和指正,以正视听以稳其心。建国以后在人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疾病被打败销声匿迹,但随着物质与精神环境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又出现。人们原以为以前穷经济条件不好医疗跟不上所以发病高,心想日后各方面条件提高一切就都好了,其实不然。不得不对物质与精神、环境与生存、健康与疾病等问题重新认识。但中医面对新型疾病高发病高危病等并没能跟上社会发展良好地实现医药转型,以实际行动以新的法理方药赢得大众的信服社会的信赖,依然停留于古老的过去的陈旧的状态,以致少数人心灰意冷对中医失去信心和耐心,即是大加广告也落得有气无力。
表现二、中医实践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满足便利、简单、快速等社会同步的要求 中医看病给人的印象就是开方拿药熬药喝药再熬药再喝药一直到喝好为止,再就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形式。这本身没什么不妥,但进入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以后人们就会觉着麻烦。几千年一贯的模式能否有所突破呢?人们确实盼望有一天应用中药也会像西药那么的简单便利。先不说中医能不能突破,但至少应围绕这一问题去探究,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尽可能为患者免去更多的麻烦,强化中医人性化服务。于是代煎服务出现了,但仍不能打消患者对质量的担心。汤剂中成药并非没有人去想过,但保存保质等技术问题仍不能很好地解决。越来越多的中药片剂、丸剂、膏剂、酊剂、颗粒剂等柜台比比皆是,许多中医后人与厂家都在不断地努力推出更加便利的药品花样,但精品却寥寥无几。深入餐饮、纺织、家私、洗浴、保健、美容等相关行业的中医拓展产品有售,但规模却一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口情况更是不景。尤其某些药品药械大有只突出市场盈利而忽略疗效之嫌。从人才角度讲没有培养出人才济济高手如云源源不断的中医队伍,许多散落于民间的中医疗法和经验没有得到良好的整合与传承,或者没能及时地搜集编撰,致使诸多中医精粹永久性流失。
表现三、中医缺乏正确定位和谋划,缺少社会关爱 事关全民健康的中医大事必然须要国家英明决策,须要给与正确的定位和谋划,以确保中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但对中医似乎没有这样的举措,尤其缺乏有力的长效机制,以致即便有了好的政策最终也是泥潭迢迢。比如“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和西医各自应放在什么位置?该如何去结合如何去发展?国家对西医投入了多少?对中医又投入了多少?仅凭单独的西医能全部承担起保健医病的重任吗?等许多问题值得总结深思。也许政策实施的开端就稀里糊涂,也许中间缺少引导管控,也许现在该清醒了吗,总之中医大事没有被纳入议事议程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似乎被冷落丢弃一般,曾一度使许多人奔向西医投入西医怀抱,对西医溺爱有加夸大其词,视西医为医视中医为非。更甚至有的国人对中医大言不惭诽谤中伤执迷不悟,十分可悲可恨。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即便短短几十年的经验也足以证明中西医既不可能相互否定也绝不可能相互替代,只能休戚与共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否则必倍受其苦深陷其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06 18:39 2楼
中医中药应与现代科技结合,要想发扬光大必需与高科技结合,
2012-08-07 09:30 3楼

谢谢杨老师点评、鼓励!
2012-08-07 09:34 4楼
1637218711 说:
中医中药应与现代科技结合,要想发扬光大必需与高科技结合,

谢谢浏览!观点赞同!
2012-08-07 09:42 5楼
1637218711 说:
中医中药应与现代科技结合,要想发扬光大必需与高科技结合,

当务之急倒未必是与高科技结合,全民的科学素养哪怕能有一点点提升,能识别一些荒谬到极点的谎言骗术即可,这样中医也不至于被一些伪中医真骗子给毁了。
2012-08-07 13:51 6楼
雨做的云 说:
当务之急倒未必是与高科技结合,全民的科学素养哪怕能有一点点提升,能识别一些荒谬到极点的谎言骗术即可

全民科学堤升谈何容易,就是我们中医内部,特别是功底不扎实的同道被湖弄,花二仟元挂号迷专家,迷祖传,迷仙传,迷道传的还少吗?鲁迅及方先生文化还低吗?连他们都大唱中医伪科学,还能怎样要求平民,中医唯有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突岀方药不耐药的长处,整理白话归类古医文,让后学一学就明白,再不要让后学象我们学了几十年,真正明白时己是白头翁了,只有这样后学者才能离开学校就能开方治病养家湖口,发扬中医长处,光大师门。
2012-08-08 08:26 7楼
1637218711 说:
全民科学堤升谈何容易,就是我们中医内部,特别是功底不扎实的同道被湖弄,花二仟元挂号迷专家,迷祖传,

愿望是好的,但是说离开学校就能治病,只怕是拔苗助长。中医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由数年的临床经验才能造就一位良医。
⬅ 医观中西(一) 老茶馆 医观中西(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