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痛痒疮 亦属于肝?

2012-08-03 09:58 楼主
‘诸痛痒疮 亦属于肝’的观点,网上所见,引述如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瘙痒是诸皮肤病症状中的一常见自觉症状,也是皮肤病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素问·至真要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主张从心治痒。由于《内经》的学术权威性,自《内经》以后的历代医家在论疮疡疾患的病机时,多从此条。诚然《内经》所言为至理名言,但笔者认为言之未尽。疮疡一类与心的关系自然密切,但其他脏腑与之亦有关系。笔者认为肺、肾、脾、肝等脏腑与疮疡、皮肤疾病也有联系,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五脏皆使人痒,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论述如下。


皮肤瘙痒症中医文献称之为“风瘙痒”,“风痒”,“血风疮”及“痒风”等[1]。肝在五行属木,在五气属风,肝主藏血。可见皮肤瘙痒之疾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风性主动,木性升发,同气易于相求,且风为百病之长,素体肝火旺盛之人,易外感风热之邪,内外相引而发病,以红斑丘疹、风团先发于头面五官继而遍布全身,痒甚,搔破渗血,结为血痂,遇热加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停而生微热。《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热微则痒,故而发病。”症见全身瘙痒难忍,抓后痒剧,伴情志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其痒随情志变化而变化。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运行,王冰谓:“肝藏血,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无论是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燥皆可引起风证。如血热炽盛可引起血热生风;血虚可致虚风内生;血虚又可生寒;血热、血寒、血虚皆可导致血瘀,由于瘀血阻滞,血不养肤,风从内生而发为皮肤病。血为气之母,血虚气亦不足,气不足则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而为表虚,风邪多易中表虚之人,外邪乘虚而入,阻于皮肤之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亦成皮肤病。症见全身性红斑丘疹,结节,或脓疮,自觉灼热刺痒。如芒刺针扎,或伴有脱屑。“血脉流通,百病不生”。“血和则经脉流行,肌肤得养”。“营卫调和,风证自愈”。明·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人皆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凡寒热、疼痛、蜷挛、痹病、瘾疹、瘙痒等皆血病也。”可见皮肤性疾病与血的异常有关,而血流阻滞,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是风邪致病的一重要病理环节。针对此病机,采取相应的治血方法,“先补其虚,后祛其邪”,是祛除风证病因,切断发病途径的根本措施。虚体得以滋养,血流畅通,营卫调和,正气充盛,抗邪有力,邪不能留,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其血,风自去”,此即“扶正祛邪”之法,又是审证求因的治本之法。远比“见风祛风”、“见痒止痒”的治标之法胜一筹。此即为最早见于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许多治疗皮肤病的方中都有“治血”之法,如《济生方》的“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引起的风瘙痒;《医宗金鉴》中的“四物消风饮”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地黄饮”治疗丘疹性湿疹,痒疹,皮肤瘙痒症;《外科正宗》的“消风散”治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的风疹,湿疹。张国安等[2]自拟血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唐的木等[3]自拟养血润肤饮治疗皮肤瘙痒症有效率达95.0%。肝肾同源,老年性皮肤瘙痒多因肝肾阴虚致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或因气郁化火,阴液被耗,以致阴不敛阳,肝风内动而发病。肝胆相表里,肝胆湿热亦可致皮肤瘙痒。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湿热内生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郁而化热,蕴结肝胆,外淫于肌肤而发为瘙痒。且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症见下肢或后二阴皮肤红斑丘疹、疱疹,搔破渗液,浸润,瘙痒剧烈,甚则糜烂。肝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久病或素体阴血亏虚,肝失濡养,以致疏泄不及或太过,肌肤筋脉失养,或血虚生风致皮肤干燥而发为瘙痒。瘙痒的产生与人的情志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能调畅情志;肝主藏血,使肌肤得到血液的濡养。若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或肝血亏虚,则血虚生风,肌肤失养而致瘙痒,可通过疏肝、清肝、养肝、平肝之法止痒。综上可得诸痛痒疮,亦属于肝。

【参考文献】
1 喻文球,谈煜俊.中医皮肤病性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99-300.

2 张国安,杨经健.血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3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1):42.

3 唐的木,方丽华.养血润肤汤治疗皮肤瘙痒症6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27.





作者单位:510405 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03 10:00 2楼
如果按此逻辑,‘五脏皆使人痒’更全面
2012-08-03 11:28 3楼
大力支持楼主。
2012-08-05 21:17 4楼
yyssdd 说:
“血为百病之始也”痒是血的问题,与肝和五脏又有什么干系呢?痒,是血不容易进入毛细血管,不能够完成微循

支持这一观点,从“血”入手应该最易理解,最易用药。
皮肤病多数有“痒”,甚至痒的用手抓破才能解恨,从“血”这个形入手,加上寒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其中以湿邪、风邪为主)

您的这一观点让大众从“微循环的”西医角度更容易理解.
2012-08-06 00:02 5楼
孙洪彪 说:
如果按此逻辑,‘五脏皆使人痒’更全面

病在血,感觉在心,因在风和虚.
2012-08-06 00:39 6楼
呵呵。超版引得好帖子
中医治病。诊断精华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在诊断之前。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诸痛痒疮 亦属于肝。也是很有可能的。肝主风。肝恶风。
为什么?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同理。所以五脏六腑皆能令人痒。
2012-08-06 19:07 7楼
五脏六腑为一体,是不错的

但病的时候还是有主次之分,这样治疗上也可以主次分明,避免广络原野的盲目
2012-08-06 19:13 8楼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这句话,多数医家的理解是:各种伴随痛痒的疮疡症都属于心的病变,重点说的是疮,不是痒痛。刘完素把这句改成‘诸痛痒疮疡 属于心火’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也有人认为,按病机十九条的行文方式,此句应该是:诸疮痛痒 皆属于心
2012-08-08 05:04 9楼
关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我的理解有四个方面:
第一,从中医五脏分属五行的“升降出入”方面来看,“心属火”,“心主一身之表”。故尔,疮疡之类体表的炎症(这是真正的实质性的“表症”,并非感冒那种其实发生在鼻腔的炎症)总体上属于“心火”。
第二,“诸痛痒疮”当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者,特指那些发生在口角、眼角、指尖、甲沟,以及头部人中、印堂等细胞组织致密部位的炎症,这些部位在胚胎发生过程中都属于“出芽”处,细胞小而密,组织间隙紧,神经丰富,一旦有炎症会比其它地方更加痛痒。因为“芽”属心,所以这些地方的疮疡辨症就属于心。
第三,从治法上来讲,大凡疮疡,主旨就是“清热解毒”。而清热解毒最与何脏相关?心!这牵涉两个方面:(1),心属火,既言“清热”,首当其冲的就是“心火”;(2),解毒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都知道是抗菌、抗病毒。这对中医来说,首当其冲的也是心神的功能。“神”是干什么的?对外辨别人物,对内“分别清浊”,也包括“分清敌我”。无论细菌还是病毒,无非蛋白质而已!什么样的蛋白质是“己”,什么样的蛋白质是“敌”,自然也包括在“分别清浊”当中。免疫过程首要的一条就是这个!所以“清热解毒”归“心”。
第四,大多数医家都赞成“风痒之症”重在治“血”。固然“肝藏血”,然而“心主血”;并且肝与心在五行是子母关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所以实症痛痒,当泻其心。何以见得病机十九条的“诸疼痒疮”说的是实证呢?因为已经有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才是“血虚生风”。
综上所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并无谬误;若云其“皆属于肝”则证据不足。至于“亦属于肝”我也不太赞同,似有玩弄文字技巧、混淆真实概念之嫌……
2012-08-08 11:04 10楼
又看了一遍,其实大家误会了,人家说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不是皆因为心,大家讨论的是因为什么,人家讲的是归谁管.人家是没错的.比方说表证,可能是感受外邪,也可能是内邪出表,但都在表的层次,属于表症,都该用汗法来解一个道理.管他各种痒痛疮是因为什么,知道都属于心,就从心治就对了.
2012-08-14 17:25 11楼
五行相生转一圈,谁说也有道理在,闭眼拉磨觉得远,其实还是原地转。
⬅ 【转帖】解读‘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老茶馆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是否为“火”之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