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中西医资源配置与管理方法亟待改革

2010-04-06 11:47 楼主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田建华

毫无疑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中医事业发展非常重视。其中,尤其是新医改方案前所未有的提出了中西医并重的发展原则,更是再次将中医技术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及其机遇。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中医技术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且非常不均衡。其中特别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医的执业者生态恶化,甚至生存艰难。

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却是我们对于医疗资源管理及其配置的方法,仍然定位于中西医技术分离。即:由于医疗岗位设置仍然分为中医或者西医,并且仍然不允许已经获得其中一种资质的人员经过学习、培训、资质认证等同时拥有对方的资质。从而不仅仍然将中医技术局限或隔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使得其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仍然处于对立与竞争的状态。因此,不仅为其技术之间正常的相互交流、沟通与科学结合仍然构成了障碍,同时还直接导致了中医技术在现代医学医院的无法正常发展,并且是一个方面大量存在中医技术应用空白,而另一个方面却中医技术人员闲置和生存困难。与此同时,虽然中医院的情况相对要好,但由于单纯使用中医技术,在目前的科技氛围条件下,已经不能独立满足发展了的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和患者的全部需求,因此不得不大量投入和发展现代医学及其设备。从而不仅造成了中西医技术岗位间无谓的相互竞争、资源内耗及其浪费,同时对于中医技术的发展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中西医技术整合及其质量管理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医疗岗位设置仍然定位于中西医技术分离,但患者的需要却远不止此。所以,犹如我们同时也将打针、输液、口服药等现代医学方法拆分为不同技术岗位或者医院一样,哪一个方面也不能满足需要。但我们目前的政策却既不允许其岗位之间合并或技术整合,同时也并不禁止其各自在其合法的技术岗位,并不具备资质的使用对方的技术。从而一方面仍然在导致中西医技术相互制约、资源冲突、投资浪费、隔岸观火,甚至相互攻击。而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需要或为了留住患者而各有程度不同的非资质医疗行为。从而不仅侵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就医安全,同时也在导致医疗质量管理困难、鱼龙混杂,以及中西医技术结合长期的低水平,并且严重扭曲了中医技术正常发展的渠道、客观评价,以及实际应该具有的价值。

而在这种对立的关系中,由于中医的执业者显然更需要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帮助,或者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医疗技术及其方法,从而导致单纯使用传统中医技术不可避免的会有局限性,或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了的患者及其医疗质量管理的需要,进而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才能获得或留得住其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患者或疾病素材。因此,这并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商业竞争,并且结论显然对于中医技术发展或中医的执业者更为不利。所以,这也是一种注定没有赢家或胜利者的竞争。因为中医技术并不仅仅属于中医或中医技术的执业者。更为重要的是,其是一种导致大量非资质医疗行为或严重危害医疗质量及其安全的管理漏洞。最终不仅损害患者的利益,同时对于中医技术的健康发展也毫无益处。

因此,无论从保证中医技术健康发展、贯彻或落实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策略、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及其医疗安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等各种角度进行考量,目前的医疗技术资源管理及配置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开放思想,尽快结束目前中西医技术分离的管理模式,从而才能逐步消除中西医技术交流、沟通与结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不断促进中西医技术整合并共同发展,最终才能不断扩大中医技术应用范围及其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科学程度,才能不断消除中西医技术错位竞争等所导致的各种医疗资源内耗及其浪费、改善中医执业者生存环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及其安全管理水平。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多体系医疗资源管理办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历史所形成的各种不同医疗技术及其成果,不断为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及其力量。

当然,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中西医并不是相互矛盾或不能整合的技术体系,并且完全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既保证其技术的不断传承和继续发展,同时又不与现代医学发生冲突或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否则,所谓中西医并重就是一句空话。

而实际上,这些问题不仅早已在大量的中西医技术交叉与磨合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结论,并且已经显示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其操作的可行性。例如:尽管中西医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完全不同而需要分别学习与资质认证,但由于其均不过是人类对于同一种自然规律及其现象的认识、研究或实践、探索。因此,虽然其表述并不是一种直接对应的关系,且由于方法、工具或其各自所依托的文化或者理论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由于其归根结底均需要接受同一种自然规律及其现象的反复检验以及反馈。因此,不仅物质基础没有本质差别,同时本源于其各自语言或理论体系的各种表达,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相互的比较进而相互沟通、“翻译”或者借鉴。

与此同时,由于客观上任何技术方法均可能有其所长,但也难免各有所短或力有不及。因此我们才需要一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一面又必须不断整合各种技术资源,采用以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的模式,逐渐形成各种取长补短的系统根据需要施为,从而才能较好或较为科学的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其质量与能力。而所谓中西医,只不过是由于方法、工具、路径等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系统罢了。然而,恰恰正是由于它们的这些不同,其间才有可以相互借鉴、弥补和共同发展的基础。否则,就会变为被淘汰的技术或已经被升级的方法。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或医学的执业者,不论其第一节课曾经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也不论其是中医或者西医,其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都是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所有已知有着各种优缺点的各种技术及其资讯。否则,就会不够专业,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存在技术缺陷或执业能力限制。因此,虽然各种临床技术均有其发现、发展、应用或其技术产生的不同土壤、历史及其文化背景,但其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其能不能解决问题,或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能与其它临床技术方法一道,共同构成相互弥补、增效,进而更加优化的工具或其它系统。这里并没有什么中西医技术的不同。同时它也是为什么中医技术虽然发现和发展年代久远,但至今仍然有其实用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尽管中医理论及其方法由于缺乏微观阐述而相对粗糙,且随着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目前的传统技术已经不能独立满足患者的全部需要。但由于其宏观的研究模式同样有其内在的物质基础,且方法的不同恰恰能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和弥补,以微观对应宏观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由于进程的局限,而不可避免的同样存在不足甚至缺陷。因而,不仅在现代医学远没有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时,中医目前的方法会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就是其已经能够阐释一切,由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及其路径,中医目前的方法也未必就一定落后或没有可取之处。况且,借鉴或利用现代科技,中医技术目前的方法也完全可以升级,或其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研究工具等条件的不同自然进化。所以,科学的整合中西技术不仅是一种资源优化的实际需要,并且唯其方法、工具、路径等不同才更具有意义、价值、相互的可弥补性、共同发展的基础以及前景。

更为重要的是,客观上我们已经无法回缩到只有中医或者西医的时代。同时,由于医学的局限仍然在导致我们并不能单靠一种或一类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或永远独立满足患者的所有需要。因此,不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中西医技术都实际的在患者的就医过程中发生着交叉、联用或者结合,并且由于任何技术方法联用或结合都会存在问题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此而需要管理。例如:现代医学的扩血管、溶栓、抗凝等临床技术方法及其药物,与中医理论之瘀血、活血化瘀等概念及其技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虽然它们并不是来源于同一套医学理论或方法学体系,但无疑在一定条件或比较的状态下,既可以相互替代、联用、相互补充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会相应存在对抗、相互削弱或增加毒副作用的可能及其危害,从而对于患者形成危害或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我们实际上不仅需要通过整合中西医技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同时需要规范其结合的合理程度或科学性,进而减少其危害和降低不应有的局限及其损失。并且由于其已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鱼龙混杂等,已经到了需要治理的程度。

然而,要实现的这样的目的,在目前中西医技术虽然各自相对独立,但同时也是对立、竞争的局面或管理模式下,显然操作非常困难或仍然需要走更多的路、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或者社会成本。而且由于其各自理论不同所导致的“语言”障碍,将继续导致其无谓或没有任何意义的相互歧义、争执,甚至无休无止的口水战。甚至即便由于政策倾斜或政策高压的支持下,中西医的技术岗位仍然能够各自独立,由于这样的障碍仍然会在其内部存在,或由于相互技术的使用仍然是在没有资质保证的条件下,其科学或合理结合几率必然仍然极低或者极少,以至于最终的结果仍然不免各行其是,甚至有可能将其引入歧途。因此,要解决中西医技术交流、沟通与实际交叉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大量培养同时兼具中西医两种技术能力及其资质的人才,而不可能指望其仍然分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或岗位等,在一种自然并缺乏相应资质保障的情况下科学的结合或解决问题。甚至由于这样的模式必然导致其技术发展不均衡,或由于生存的问题导致其一方人才流失、技术荒废和急功近利的追逐一种技术的使用率及其生存效益,则无疑会导致中西医技术结合失败。并且,它正是目前中医技术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其实际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中西医技术分离的状态和其管理方法,通过全资质而不是目前简单的岗位属性资质管理,从而放弃对于其各自对方的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例如:开放中西医技术人员医学资质的互考,同时禁止只拥有其中一种资质的人员超范围和非资质越权使用对方的医疗技术。从而控制和不断提高其相互的医疗技术应用水平、最大限度的消除非资质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以临床管理影响基础医学教育的方法,促进复合型人才的产生,而不是仅仅进行了这样的教育,但却仍然将其放置在仍然分属不同技术体系的岗位,从而仍然影响其生存和限制其发挥相应的作用。在不断扩大具有中医技术资质人员数量,而不是目前仅仅以其技术岗位保障其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扩大中医技术应用的范围、改善其执业人员基础素质、生存环境及中西医技术结合的合理与科学性。从而不断提高有限医疗资源的实际合理利用率、经济效益及综合社会价值。

当然,我们并不能超越历史。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演变有其过程,因此我们的努力必须循序渐进,或必须先进行请示、报告、协商、试点等程序之后才能进行。然而,这并等于我们因此就可以无所作为或听之任之。

例如:在国家没有开放中西医技术人员可以相互考取资质之前,我们完全可以对于中医院和现代医学医院的中医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现代医学培训,当其通过或达到一定的现代医学技术能力要求时,再授予其现代医学方法的处置权。而现代医学医院则可以完全相反。并且应该允许其通过相应技术能力评测的中医执业者,能够进入现代医学的相关技术岗位。或根据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允许其申报中西医结合的各个专业技术科室,而不是目前一刀切的必须成立规模非常有限,基本没有发作和生存空间的中医科。

因为,这样的资源配置方法不仅仍然将继续导致中医技术岗位及其科室,与其所在医院的总体功能完全重复,并且由于不可避免的会与其所在医院所有兄弟临床科室均产生资源冲突,而由于其所在医院以西医为主,从而尽管有政策高压,但仍然根本不可能获得必要的支持。同时陷于其设置规模之小,根本无法进行基本的临床分科,经反复实践和目前绝大多数现代综合医院现实的状况作参照,必然仍然被其所在医院早已详尽分科的现代医学各个临床专业科室所屏蔽。或由于其门诊由于无法分科而必然技术发展受限,同时根本接诊不到早已习惯按专业就医同时需要住院的患者,进而获得其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疾病素材及其资源。因此不仅仍然会继续生存困难,技术权重也将可有可无,甚至仍然是医院的累赘而处境尴尬、资源浪费、留不住人才或对于所在医院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然而,此并不代表患者或其所在医院技术的发展就没有需要。例如:虽然中医技术科室在现代综合医院发展受阻,但其同医院的现代医学同行却仍然在大量使用中医技术及其药物。但由于深度、广度和应用的规范程度等,由于没有资质保证而必然非常有限。同时,由于中西医理论不同而常常导致其不同的执业者之间同时存在交流与沟通障碍,从而影响或局限会诊等补充制度及其措施所具有的作用。因此,其实际上几乎不可能保证中医技术的正常或合理使用并展现其应有科学价值。

更有甚者,一部分中西医技术人员应用对方的技术,只为应付患者及其家属,或由于没有资质保证以致能力局限、鱼龙混杂等。因此,不仅仍然在扭曲中医技术,同时却存仍然存在大量中医技术应用空白。而中医院的情况恰恰相反。

当然,一切问题均不可一概而论,但无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逐渐使其合理和科学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蛇虫祛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老茶馆 从目前的医疗资质管理模式透析中医技术发展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