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称是怎样来的?

2008-08-09 16:47 楼主
一字散
出处:《济生方》
本方由雄黄、细辛、川乌头为末,姜汁或清茶调服。用于风寒之邪侵袭头部所致之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的头风症。有袪风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时服药时用汉代五铢钱币炒取药末,填去一字之量。风中雄黄辛温解毒;细辛袪风止痛;川乌头温经止痛。三药相合,有袪风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服后可使风寒去而头痛止。因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故服用量不宜过大,每用【一字】(约相当于今 0.5 至 1 克)即可,所以叫作「一字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8-09 16:48 2楼
一抹金
出处:《证治准绳》
本方由藜芦、蛇床子、红丹、硫黄、赤石脂、明矾、五味子、黄柏、轻粉诸药组成,共研细末,用生猪油调成软膏,或用清油调擦患处。用于治疗小儿遍身生疮、溃烂、燥痛,脓汁不下等症。有清热败毒,排脓敛疮之功。
「一抹」,这里指用法,是将药膏涂抹患处;「金」是言方中有红丹、硫黄、赤石脂、黄柏等药,研细后颜色呈金黄,酷似古代作货币使用的黄金。又因本方功效卓著,外用治疗皮肤疮疡恨快就能见效,「金」喻贵重之义,故名曰「一抹金」。
2008-08-09 16:48 3楼
一贯煎
出处:《柳州医话》
本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诸药组成。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弦虚;及疝气瘕聚等症。 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功。
「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辞源》)《论理?里仁》云:「吾道一以贯之」。本方用一味疏肝药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配入大队养阴药之中,寓疏于补,肝肾同治,是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肾同源的医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机。魏玉磺认为:「可痛治吞酸疝瘕一切肝病」。本方贯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疗多种肝病,故名「一贯煎」。
2008-08-09 16:49 4楼
一捻金
出处:《古金医鉴》
本方由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诸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用于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痰涎壅盛、内热积滞、停食停乳、肚腹膨胀、一 思饮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积化痰、通肠利便之功。
本方由名「小儿一捻金」。小儿体质娇嫩,脏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风痰外感咳嗽,又疗内伤腹胀纳差,内外通治,实为医小儿疾病万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汉五铢钱淹没一字的药量),谓份量很轻;「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贵重。有只用少量药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2008-08-09 16:50 5楼
二至丸
出处:《证治准绳》
本方由旱莲草、女贞子两味药物所组成。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等症。有滋阴降火之功。
「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叶黑汁足,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其木隆冬不凋,冬至日果实熟透,味全气厚,所以这时采集为佳。《医方集解》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 .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为膏,和前药为丸。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服之可以补益肝肾,从而使阴写充足而虚火自平。
2008-08-09 16:50 6楼
二仙汤
出处:《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本方由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等六味药物所组成。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有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之功效。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认为是肾气衰、天癸竭,冲任虚损所致。本方有温补肾阳、滋养肾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调理冲任之当归、巴戟天;泻肾火之知母、黄柏,故而效果可靠。「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灵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称)两药,并以其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运用之后,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2008-08-09 16:51 7楼
二妙散
出处:《丹溪心法》
本方由黄柏、苍术两味药物所组成。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等症,有清热燥湿之功。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的痿证。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药仅两味,但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 本方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湿热,再加苡仁名「四妙丸」,可袪湿热,利筋络。 本方若加槟榔名「三妙散」,外用脐部湿癣,有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2008-08-09 16:54 8楼
二陈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加生姜、乌梅等组成。用于湿痰咳嗽之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脉滑等症。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也是治痰证的基础方。方中半夏、陈皮,属于「六陈」之一,以储存陈久者入药为佳。所谓「六陈」,《珍珠囊药性赋》有歌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与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吴仪洛云:「《局方》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少燥散之性,故名『二陈』」。(《成方切用》)其命名意义皆在于此 。
本方加枳实、砂仁名枳砂二陈汤,治湿热生痰;加枳壳、桔梗,名枳桔二陈汤,治小儿停饮,呕吐痰涎等症。
2008-08-09 22:43 9楼
十灰散
出处:《十药神书》
本方由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等诸药 组成。用于血热妄行所致之呕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症,有凉血止血之功。
「十灰」,指方中十味药物,均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为散备用。《十药神书?序》云:「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用藕汁或箩卜汁磨京墨调服,其意亦在增强清热降气止血之效。唐容川曰:「右药烧灰存性为末,铺地出火气,童便酒水随引。黑为水之色,红见黑即止,水胜火之义也,故烧灰取黑。」(《血证论》)本方对肝胃火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所致之各种出血证,效果甚好。其药烧炭存性用,可以加强收敛止血作用。故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曰「十灰散」。
2008-08-09 22:44 10楼
十枣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芫花、甘遂、大枣三药为末,用大枣煎汤冲服。用于悬饮、胁下有水气,以致咳 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者;也常用于腹胀水肿之实证。有攻逐水饮之功。
本方中所用的三味主药,分别具有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等作用,其性皆猛峻,故用大枣十枚以益气护胃,缓和峻药之毒,防止或减轻药后反应,达到寓攻于补、下不伤正之目的。《医方论》:云「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方名「十枣」者,一是说明方中药大枣十枚;二是强调大枣在该方中缓其峻毒顾护胃气的特殊作用。
本方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名「控涎丹」(《三因极》 -- 病方证论)有搜剔停痰伏饮之功,可使痰涎得以控制,故以此命名。
2008-08-09 22:45 11楼
十香返魂丹
出处:《春脚集》
本方由丁香、木香、沉香、藿香、乳香、降香、香附、檀香、诃子肉、僵蚕、郁金、天麻、礞石、瓜蒌仁、莲子心、甘草、麝香、琥珀、朱砂、牛黄、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等二十三味药组成,白蜜为丸,金箔为衣。用于痰厥中风、口眼窝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或诸风狂死,神昏厥逆语言狂乱,哭笑失常等症。有驱风开窍,解郁除烦之功。
本方又名「十香反生丹」,因其方中有辛温开窍醒神之十余种「香」命名之药物,用于可使神昏危重之症即刻复苏,故而称为「十香返魂丹」。
⬅ 杨少山临证诊治经验探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老茶馆 杏林奇葩---颜德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