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理论原意考和本质机制探

2012-02-22 18:04 楼主
五运六气理论原意考和本质机制探

1:古老的五运六气学说原意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素问》,后部为《灵枢》,如果相互比较来看的话,就会看出《素问》较《灵枢》更为古朴,若按照《上古天真论》推测,这种文化起源很早“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也就是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而这一上古时期到底定位到多少前,自古都只是一直猜测而没有确切的考古学依据,根据近二十年中国先秦史断代工程研究成果,与中医相关的考古发现可以推到距今8-9千年前的贾湖文化到公元前5000年至3000仰韶文化时期,以及二里头文化时期有所发现,这些文化中可见中医理论最早文化的起源迹象,(这些内容属于中医训诂学范围,此处不做展开讲)
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的生活还处于很原始状态,靠天生存的生活方式,自然萌发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这种文化中带有相当大的被动性,但从中也体悟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最原始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
最早的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于原始宗教中,医学的产生也伴随着原始宗教模式,这一点可以从《山海经》经中看出来,像“巫咸”等人其实都是最原始的医生,他们既是医生,也是当时的祭祀人员,因此,中医很多经典中带有原始宗教含义,这一点可以从《道藏》中可以看出,因此,研究中医切莫走进宗教中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相当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以后中医最核心经典《黄帝内经》出现奠定了基础。
到汉代文景时期,国家修养生息,提倡老庄思想治理国家,医学也同时发展起来,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带有很多的道家思想,也就是最原始的华夏族文化的思想,与后来道家的典籍《道藏》关系甚大,而这一时期的思想最为明显的特点已经拜托了原始宗教思想的束缚,也就是巫医分家的现象,《难经》作者公开提出“信巫者不医”的原则,使中医发展走向于现在科学近似的客观唯物主义道路,中医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了。
而这一时期对以前的医学发展总结,最为核心部分就是《素问》,只要集中于五运六气理论中,而这一理论并不是以五行学说为核心,大家可以看一看经典原文《天元纪大论》:“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这段经文明确指出五运六气是两种模式:五运和六气,五运是指一种从上向下的能量运动,而六气是自下向上的一种能量运动,我们先不讨论两种能量运动的本质,首先我们确定是两种方向相反的能量运动是可以定论的,上下交合合成五运六气
而五运自上向下分为三层,即:“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笔者称为五运三部论。
继续分析如下经文:“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五行是指五运三部的地部的五种运动形态,只是五运三部的一部:地部,换言之,五行是指地,不是指天和人,同时这段经文只讲天地,不讲人,也就是说天部五运:风,热,湿,燥,寒;地部五运:木,火,土,金,水
补充一下加上人部五运就是:肝,心,脾,肺,神
从以上的经文看出五运三部模式是最原始中医模型,五行是这一模式的子概念而非母概念,而到汉武帝之后的中医经典就变了,不再讲五运三部论,而是放大了五行概念,用子系统包含了五运三部母系统,直到今天中医界也没有改正过来,因此,如何理解这部分内容也就不能定论了,大家想一想,用五行子系统如何涵盖了五运三部母系统呢?也就导致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混乱局面出现。

而六气学说经文这样描述:
“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从这段经文看出,六气三阴三阳为天,五行木火土金水火为地,两种能量运动上下交合同时运动,这两种能量的测绘描述就是五运六气论。

2:五运六气理论的本意
当我们知道了五运六气理论原始模型之后,我们就会反思这种理论背后的现代自然科学机制,到底古人研究五运六气研究的何种自然现象,如果有气象学知识的研究者马上就会想到是什么内容。
五运是古代历法家思维中形成的物候学模式,是研究来自大气层之外的高能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能量分布的一种理论模型,从上向下辐射,引发三层物质形态变化,也即是三部说。
而六气自下向上运动,形成三阴三阳的现象:寒暑燥湿风火,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有历法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六气模式实际是古人形成的一种气象学理论模型,即六气学说。
我们从现代科学理论分析五运六气理论本质,就很容易明白五运三部物候学模式背后机制实际是短波高能辐射现象,六气理论气象学模型背后机制是长波低能辐射现象。
我们这样分析出五运六气学说的本质后,我们就很容易将这一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物候学气象学研究已经非常发达,我们知道这一原理机制后,就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这一传统理论了,验证其真伪的基础上,然后搞清其中核心机制,不单对于推动中医现代化会有巨大意义,而且对现在物候学气象学研究也是一种补充,因此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
当我们知道五运六气理论的本质之后,我们也就找到了如何利用现代科学研究这一理论的方式方法,这一理论也就走出自古以来流于形式的状态,同时也锁定了五运六气学说的考察范围,这样中医这一理论就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了,这一传统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序幕也就开始了,笔者前几年在动物学上研究实验之后,将五运六气理论定位两门中医新学科:中医气象生理学和中医气象病理学,可以设定这两门分支学科细化五运六气理论的中医研究方向。
(参考:中医五运六气正确吗?中医天人合一思想流于形式,五运三部论:地球生物圈形成机制 “ 河图洛书.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22 18:08 2楼
这一时期的思想最为明显的特点已经拜托了原始宗教思想的束缚(摆脱)
肝,心,脾,肺,神(肾)

论文错字提示
2012-02-22 18:18 3楼
我们可以首先从基本的中医理论:五运六气论开始,逐步延伸到其他理论中去,理顺思路很重要啊
2012-02-22 21:31 4楼
天元纪大论篇是中医理论起源的首要经文,请网友在留言此文时读一遍这篇经文
2012-02-23 01:46 5楼
五运六气原型中五行只是子概念

核心提示
2012-02-23 02:05 6楼
文章核心提示: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2012-02-23 11:45 7楼
论点提示:

五运三部的一部:地部,换言之,五行是指地,不是指天和人,
同时这段经文只讲天地,不讲人,
也就是说天部五运:风,热,湿,燥,寒;
地部五运:木,火,土,金,水

补充一下加上人部五运就是:肝,心,脾,肺,肾
2012-02-23 11:46 8楼
核心论点提示:
大家想一想,用五行子系统如何涵盖了五运三部母系统呢?

也就导致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混乱局面出现。
2012-02-23 16:57 9楼
注意事项提示

这里是论坛医理探讨栏目,请大家注意文章留言的内容划分

不要离开主题太远,使医理栏目成为大杂烩的谈天说地栏目
2012-02-24 08:03 10楼
核心论点提示

单对于推动中医现代化会有巨大意义,

而且对现在物候学气象学研究也是一种补充,

因此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
2012-02-24 18:08 11楼
中医基本理论模式就颠倒,如何能够展开系统研究?
⬅ 桔梗汤 老茶馆 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