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理论原意考和本质机制探

2012-03-14 09:59 12楼
讨论真问题的人可以留言讨论,宗教狂式的“中医”,拒绝与之交流
2012-03-14 15:11 13楼
仔细看了楼主的论证过程,看来楼主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对于楼主的五运三部推论,基本赞成,从发展沿革来看,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楼主还须进一步完善一下,因为这里还没有追寻到“五”的源头,其中尚有一些被忽略了的东西。
“五”的源头其实是“四”,也就是“四象”。《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内经》也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人有五脏化五气。”可见天象本来为“四”,可又为什么变“五”了呢?
这原因可追朔到中国最古老的文献《河图》(见附件)。
在《河图》中,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可见天地之动静,最本源的是水、火之象,随后才出现金、木之象。金木派生于水火,这符合于“太极生两仪”的总纲。同时也说明,“木、金、火、水”所代表的“升、降、出、入”运动,已构成自然界一切对立统一事物(稳态)的基本条件,其中水火相克、金木相克,构成内部平衡的制约因素,而水火与金木互生,又表明它具有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内因,这是一切可发展事物的总规律。四象理论,在史前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严密自洽的理论,所以《内经》才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但为什么在“水火金木”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土”,把四象变成五行呢?
这是因为自然稳态事物从科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封闭结构“,一类是”耗散结构“。
”封闭结构“在稳态运行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量和物质,所以不需要补充,如太阳系行星与恒星之间的稳态便是;”耗散结构“则在稳态维持过程中不断消耗着能量和物质,必须得到一定补充,否则稳态解体,如各种生物便是。
于是,对于”耗散结构“的稳态而言,除了“木金火水”所代表的升降出入而外,还必须有一个补充源,而这就是《河图》画在木金火水中央的“土”。有了这个土,“四象”才衍变为“五行”。
可见,在中华文化的原始理论中,“土”不是一切稳态事物必须的,而是专门针对与生命有关的“耗散结构”而言。所以“天象”本为四时,基于对万物的长养才有五行。并且“土”对于其它四象的相生关系,最初也不是“土生金”那么简单,而是“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素问-太阴阳明论》)。
为了与此相关,〈内经〉其实还隐含着一个“脾土”作为人身四脏(升降出入)补充源的重要逻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什么意思?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脾土”总领六腑,不单统胃也。一方面,五脏与五腑相表里,五脏功能各对五腑有助;另一方面,脾土总领六腑,作为全身(四脏)相对独立补充源而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交叉概念,拿俗话来说,也叫“双重领导”。
基于这个源流,五行并非依次相生和依次相克那么简单,而是首先四象之间相克相生,同时作为补充源的“土”又与四象各有其生克关系,这才形成极为复杂的五运推衍。由此也可见,目前形成的“五运”计算方式只依简单生克模式,忽视了“土在中央”之理,具有“先天不足”的因素。
这是我的观点,因为对楼主的理论有兴趣,所以才提了出来。当然是希望楼主的观点能进一步充实,果楼主不赞成也不重视,我不会再提。
2012-03-14 15:14 14楼
补充上贴的附件^^^^^^^^^^^^^^^^^^^^
2012-03-14 17:31 15楼
shenyvf 说:
补充上贴的附件^^^^^^^^^^^^^^^^^^^^

如果朋友想讨论真问题,我可以留言讨论,如果相互攻击,相互恶意灌水。本人拒绝讨论/也不做回答
2012-03-16 22:38 16楼
五运是古代历法家思维中形成的物候学模式,是研究来自大气层之外的高能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能量分布的一种理论模型,从上向下辐射,引发三层物质形态变化,也即是三部说。
而六气自下向上运动,形成三阴三阳的现象:寒暑燥湿风火,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有历法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六气模式实际是古人形成的一种气象学理论模型,即六气学说。
我们从现代科学理论分析五运六气理论本质,就很容易明白五运三部物候学模式背后机制实际是短波高能辐射现象,六气理论气象学模型背后机制是长波低能辐射现象。
2012-03-20 19:08 17楼
ksjyjs 说:
太极图、藏象图、六经图的电磁场运动的物理意义
sunnymann ;
六经图

这样的研究可以算是一项机制研究,但不是全部,朋友要注意不能一点带面啊
2012-03-22 15:57 18楼
ksjyjs 说:
ksjyjs叶苗回复,

电子[粒子]是微观,场是宏观,网络是联接微观至宏观的通道!

这些内容研究可以作为假说来讨论,但不能定论,因为这些内容需要各种数据监测,分析。然后验证总结后才能从假说转变为理论
2012-03-22 19:41 19楼
ksjyjs 说:
这是电子工程中的蜝本常识,不仅是原理也是工作程序.

继续深化研究,生物电学说,内分泌学说等逐步形成理论系统,才能逐步将中医理论的核心机制解释出来。
2012-03-22 21:30 20楼
ksjyjs 说:
ksjyjs叶苗回复,

站在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神精,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是核心体系。而站在电子生物学的角

生命体很复杂,不能单一层面研究,这就是为何生命科学很难研究的原因啊。
⬅ 桔梗汤 老茶馆 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