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玫瑰花的本草学考证

2012-02-06 15:50 楼主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明 田永云 刘泗明 张柄桢作者单位:1.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山东 济南 250022; 2. 山东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22;3.山东平阴玫瑰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400; 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玫瑰花是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mb的干燥花蕾[1]。玫瑰花始载于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历代本草如《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正义》《本草再新》等均有所收载。玫瑰花具有行气活血、开窍化淤、疏肝醒脾的功效,现主产于山东、甘肃、安徽、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2]。我们曾对山东玫瑰花的生产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3],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进展分析[4]、生药学研究[5]和挥发油的GC-MS分析[6]。在此基础上,“山东玫瑰花的质量标准及方法研究”和“山东玫瑰花的生药学研究”课题组又从玫瑰花的名称演化、植物来源、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本草学考证,并对其近代、现代记述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玫瑰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资料。
1 本草学考证
1.1 名称考证《二如亭群芳谱》第2册:“一名徘徊花”。《广群芳谱》[7]花谱:“玫瑰一名徘徊花”。有关玫瑰花的名称,古书记载较少,这两本均有“徘徊花” 之名。
到了近代,祖国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医药书籍大量出现,玫瑰花的有关名称更加丰富。《浙江中药手册》第一集[8]注:别名:“红玫瑰,笔头花(杭州),湖花(嘉兴)”。《河北药材》[9]注:“别名:赤蔷薇花”。《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别名:“刺玫,刺玫菊(青岛、烟台)、刺玫塔(昌维)”。《安徽中草药》[11]注:别名:“红玫瑰、红花刺木苔”。《河北中草药》[12]注:别名:“玫瑰”。《现代实用中药》[13]注:“异名赤蔷薇”。
1.2 基源考证古代本草记载的玫瑰花来自蔷薇科,如《广群芳谱》[7]花谱:“灌生细叶多刺类蔷薇,茎短花亦类蔷薇,色淡紫者蒂黄蕊瓣,白娇紫色芬馥有香有色,入茶入酒入蜜,栽亦肥土长加浇灌,性好最忌人溺,溺浇即萎。燕中有黄花者稍小于紫,嵩山深处有碧色者。”《本草纲目拾遗》[14]曰:“有紫、白二种,紫者入血分,白者入气分,茎有刺,叶如月季而多锯齿,高者三四尺,其花色紫,入药用花瓣,勿见火。”
《浙江中药手册》第一集[8]注:“本品为蔷薇科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花朵,栽培落叶小灌木,枝间多刺,高1 m。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夏开重瓣红色花,单生或成数朵,花梗短,有绒毛,花托似壶有刺,果实扁球形,砖红色,其花有特殊香气。”
《河北药材》[9]注:“属蔷薇科,为小灌木。自生于山野,茎直立,高2至3尺,枝间多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有锯齿,叶柄有托叶,夏季开紫红色花,有香味,花落后结长圆形果实。”
《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玫瑰Rosa rugosa Thunb.-蔷薇科Rosaceae。落叶直立灌木,茎丛生,多分枝,表面灰褐色,密生绒毛,刚毛及皮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边缘有细锯齿,在总叶柄基部有2片叶状托叶,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枝梢,紫色至深红色;花萼5片,两面均有灰白色绒毛,外面还有多数棕色圆头腺毛;花瓣多数,单瓣或重瓣,香气很浓;雄、雌蕊多数,包于圆球状的花托内,花期5~6月。”
《安徽中草药》[11]注:“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玫瑰的花,根也入药。落叶灌木,高约2 m,茎丛生,直立粗壮,多分枝,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散生钩状刺和腺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7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 cm,宽1~2.5 cm,先端锐尖或圆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绿色具皱纹,背面灰绿色,有绒毛及腺点,总叶柄有绒毛及刺毛,托叶与总叶柄合生,花单生于枝端,有时数朵簇生,紫红色或白色,芳香,直径约5~8 cm,花梗有腺毛及刺毛,花托壶形或近圆形,萼片5,花瓣5,常重瓣,雄蕊多数,花药紫色,雌蕊多数,花柱不伸出花托口外,蔷薇果扁球形,平滑,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河北中草药》[12]注:“落叶灌木,高1~2 m,密生皮刺,刺毛及绒毛,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基部常成对着生;小叶5~9枚,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上面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无毛,下面苍白色,有短绒毛及腺体,托叶附着叶柄上,花单生或3~6朵簇生,紫色或至白色,花梗有绒毛和腺体,蔷薇果扁球形,直径2~3 cm,红色平滑,具宿存萼片。”
《现代实用中药》[13]注:“蔷薇科,小灌木,茎高三四尺,密生小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有毛,叶柄基部着生托叶,夏日开花,单瓣,深红色,栽培品,亦有白色,花供药用。”可见历代本草记载玫瑰花与现代药用玫瑰花基源基本一致。
1.3 产地考证《浙江中药手册》第一集[8]注:“主要产区为吴兴(戴林区白龙山),而长兴(泗安区大云寺)产品次之,杭州(祥符桥产品的笔头花最为上品)亦有少量出产。”《河北药材》[9]注:“龙关、怀来、蔚县、易县、平山、正定、邯郸、遵化、迁安、昌黎、青龙、兴隆、隆化、丰宁、平泉和围场县以及承德市。”《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载于庭院或野生于山沟石缝,主产于泰安、聊城、菏泽、烟台等地区。”《河北中草药》[12]注:“生于山坡、沟谷,各省均产,亦有栽培。”《现代实用中药》[13]注:“多产于南方各省,为农家栽培副产品,辽宁、山东等海滨沙地并多果产生。”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玫瑰分布范围一直较广泛。
1.4 采收时间考证关于玫瑰花的采收时间, 《本草用法研究》[15]注:“立夏前,摘含苞未放者。”到了近代,《浙江中药手册》[8]注:“芒种前后。”《河北药材》[9]:“在夏季产新。”《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花入药,5~6月花蕾含苞待放时,择晴天,于清晨采花。”百草镜云:“玫瑰花立夏前含苞未放者。”《安徽中草药》[11]注:“花:5~6月将花苞欲放的花蕾摘下。根:夏秋季采挖。”《河北中草药》[12]注:“夏季含苞欲放时摘下。”可见古今玫瑰花采收时间基本一致。
1.5 炮制方法考证《本草用法研究》[15]注:“阴干用,忌见火。去心蒂纯用花瓣,紫色者入药。”赵氏《纲目拾遗》曰:“紫者入血分,白者入气分,但用花瓣,不宜见火,故收藏者,多摘取花瓣,置烈日中,薄薄摊之,一日晒干,则色不变,而香不减,若逢阴雨,即用急火烘之,亦不变色。”《浙江中药手册》[8]注: “用文火烘干,鲜干折率约4市斤(12斤)折成1市斤(3斤),忌用日晒避免花朵开放和色泽变淡。”《河北药材》[9]注:“阴干即可。”《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通气处阴干,如遇阴雨天,可烘干。”可见,古代和现代炮制方法均是阴干、烘干。
1.6 功能主治考证《本草纲目拾遗》[14]曰:“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本草用法研究》[15]注:“疏气滞,解肝郁,行瘀和血,调中开胃。”《食物本草》[16]曰:“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药性考》[17]曰:“玫瑰性温,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益。”《本草再新》[18]曰:“舒肝胃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色赤气香故能平肝解郁)。”《随息居饮食谱》[19]曰:“甘辛温,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蒸露熏茶糖收作馅,浸油泽发,其粉悦颜,酿酒亦佳,可消乳癖。”《本草正义前集》[20]曰:“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和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怠无甚匹。”
《河北药材》[9]注:“行气、解郁,并有柔肝、止血之效。”《山东中草药手册》[10]注:“理气和血,调中解郁。①胃痛:玫瑰花三钱,香附四钱,川楝子三钱,白芍三钱,水煎服。②月经不调:玫瑰花三钱,月季花三钱,益母草一两,单参五钱,水煎服。③肠炎下痢:玫瑰花三钱,白头翁五钱,马齿苋一两,茯苓四钱,水煎服。④白带:玫瑰花三钱,乌贼骨四钱,白鸡冠花三钱,水煎服。”《安徽中草药》[11] 注:“行气和血,解郁调经。”《河北中草药》[12]注:“理气解郁,行气调经。”《现代实用中药》[13]注:“行气解郁、柔肝醒脾、活血理气,治风痹。”可见,古代和现代玫瑰花功能主治基本一致。
2 讨论
玫瑰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悠久的栽培和药用历史。关于玫瑰花的记载和使用,古代和近代与现代相比,在植物来源、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能主治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有关玫瑰花的名称,古书记载较少,有“徘徊花”之名,近代名称则繁杂不一,现代统一使用玫瑰花。
关于玫瑰花的产地,课题组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发现自古以来玫瑰分布范围一直较广泛,但与现代实际生产差别较大。笔者先后实地考察了山东平阴、定陶、单县,北京妙峰山等产地和河北安国、广州清平路、四川成都荷花池、江西樟树、云南菊花村等中药材市场,并查访了陕西渭南,甘肃苦水,新疆等产地,发现山东已成为玫瑰花的主产地之一,主要栽培于平阴县玫瑰镇。1959年国家在玫瑰镇设立第一个“平阴县玫瑰研究所”,并在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玫瑰之乡”,所产玫瑰花花蕾是中药材市场的主流商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788.
[3] 李 明,彭艳丽,韩 莉,等.山东玫瑰花的生产情况调查[J].山东中医杂志,2005,10(3):196.
[4] 李 明,彭艳丽,韩 莉,等.中药玫瑰花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46.
[5] 李 明,彭艳丽,牟宗慧.山东玫瑰花的生药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09.
[6] 李 明,彭艳丽,韩 莉,等.不同品种玫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药,2008,30(5):104.
[7] 王香晋(纂辑),伊钦恒(诠释). 群芳谱诠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5.
[8]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中药手册,第1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133.
[9] 河北省卫生厅,商业厅医药局.河北药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59:154.
[10] 山东中草药手册编写小组.山东中草药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0: 682.
[11] 安徽省卫生局,安徽中草药编写组.安徽中草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57:367.
[12] 河北省卫生局.河北中草药[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253.
[13] 叶槁泉.现代实用中药[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03.
[14]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54.
[15] 周志林.本草用法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41:523.
[16] 明•姚可成(著),连美君、楼绍来点校.食物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49.
[17]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54.
[18] 叶天士(著).本草再新[M].上海:中华书局,1919:12.
[19] 清•王士雄(著).国祥(校注).随息居饮食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
[20] 张寿颐.本草正义前集[M].上海:中华书局,1932:15.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三棱的本草考证 老茶馆 单味黄芪的药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