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们的阴阳

2010-02-24 21:12 楼主
远古时的易经提出了阴阳,黄帝用在了人体,形成了阴阳学说。
近代西方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这是一切物质的运动规律,广泛应用于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领域,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
今天笔者要说,黄帝们的阴阳学说就是东方版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更先进更科学!
《黄帝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阳从左,阴从右。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黄帝们认为万事万物不离阴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阴与阳的关系: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应用方便!
水蒸气变成了云,这是一种平铺直叙的说法。黄帝们怎么说?这是“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水在地为阴,云在天为阳;从地到天属于向上的升;向上和升属于阳性;水为阴,云为阳,具有了层次性。认为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恒动性与可变性。向上和向下,升和降是矛盾的,对立的,相互滋生和转化的,这是矛盾性和统一性。
阴阳学说里的阴阳,有具体的表现或现象。如上下、升降又是一个巨系统,具有系统性,具有普遍联系。水与火属性截然不同,水向下流,火苗向上;水是寒性,火是热性。但二者可以互变,水因热而向上变为云,云因寒而变为向下的雨。将阴阳上下升降水火寒热普而广之,加分和减分、高兴和苦恼、光明和黑暗、收入和支出、前进和后退、合成和分解、摄入和排泄、动脉血流出和静脉血回归、吸入和呼出、细胞增殖和分裂抑制、细胞工作和休息等等无不概括在内。如动脉血在天,为阳为火,如日中天,向细胞群灌溉,如天雨之降,如太阳普照大地。静脉血在地,如江河溪流,回归大海,形成容量血脉,水性本向下,散漫不回头,现在要回归,这是上升性运动,属于“地气上为云”,属于水向火的转变。为了便于临床操作,黄帝们把动脉血的灌溉概括为“心布于表”,把静脉血的回归概括为“肾治于里”;肺胃主降,代心行令,肺胃通降则动脉血灌溉四方,天阳普照,心火温暖大地。肝脾主升,代肾行令,肝脾上升则静脉血回归中央,肾水滋养天阳。如心脏虚弱时的下肢水肿,这是肾虚而肝脾上升无力,用补肾肝健脾法治疗。如呼吸,黄帝们认为吸入在肾,称为肾主纳气,吸气的肺只是肾【细胞群】的前台接待,所以说肾上连于肺。如此等等,这就是平易近人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的黄帝医学,一点不神秘不空洞。西医学虽然也说变化,说抑制和兴奋,说动脉血和静脉血,说呼吸等等,但没有形成人体的一个完整系统的对立统一规律学说,形成阴阳学说,一旦有了阴阳学说,不仅放之人体而皆准,而且和自然界、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方面联系一体。对立统一规律是平面叙述,阴阳学说则是立体描述,形象生动,更具文采和人情味。
可是,如此先进科学的阴阳学说,被中医界说成朴素的唯物论。被那些“月亮是西方的亮”的所谓的中医权威们即西化派任意贬低。他们根本不懂中医,心无黄帝,胸无中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黄帝们有话说 老茶馆 议生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