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的抗议(辽阳老中医陈景耀博文转载)

2012-01-29 18:41 楼主
胰的抗议

胰脏现今提出了抗议。他抗议的是歧伯。他质问死去两千多年的歧伯:你为什么不把我列入脏腑之中?你把脾列入脏腑之中!你是不是认为我所作的工作(主持运化)是脾干的。把我的成绩归功于脾了。有人替你狡辩说我(胰)是腺体,就没列入脏腑中?那为什么肝也是腺体就给他列入脏腑中。更为可恨的是现代人还压制我,仍然不让我出头露日,脏腑中仍然没有我。有人诡辩说:“我们说脾就指的是你(胰)。纯属诡辩!胰是胰,脾是脾,我们是哥俩,不是一个人。你们混淆是非。硬说我们是一个人。《现代简明新中医概论》作者陈景耀给我(胰)正了名,有的人还不同意给我正名。不同意给我正名的人,我问你?你们家姊妹七个,有人就说你们家姊妹五个,你能同意说你们家就姊妹五个吗?还有一些少数顽固的教授和专家还死不承认我(胰)的存在,或者说脾代替了胰。请问有我(胰),用你脾代替我(胰)干什么?如果用代替的逻辑推理可以的话,那就用不着说肺、肾了。用你脾代替肺主呼吸;代替肾主水就行了。何必说肺、肾呢!。我提出抗议,我的抗议要提到中医最高领导阶层那里去!让他们评评理,给我正个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9 18:54 2楼
哦,先生请问你的记忆和分析(也就智力吧)是来源于脑细胞抑或是神经细胞咯,那神经细胞和脑细胞在人呼吸后和心脏停止后,照道理你的智力应该还存在啊,先生能否把此智力再恢复过来呢?我知道胰腺肯定还是在的!如果要给胰腺名分,我感觉应该更应该给神明(智力)更好的名分!把神明的形器找出来,那对中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先生我看这个任务你能胜任!
2012-01-29 18:57 3楼
“西学中,没学通“的老中医,教出来徒子徒孙
2012-01-29 19:50 4楼
陈老先生还可以继续写;啥中精之府呀胆结石了、啥藏精呀肾结石了、大网膜的抗议我不叫三焦等等。我要吐了。
2012-01-29 19:59 5楼
这是大一就开讲的中基里最最最最基本的东西,而这种错误竟然还是出自老中医博文。现在年也过了,还是去开公司吧。
2012-01-29 20:53 6楼
一个从文革干到现在的老中医,现在已经接近八十岁了,竟然被现代中医称为“假中医”,去年老先生在网上同我聊天,竟然气的哭了起来,我问网友们,干了一辈子的中医竟然被说成是假中医,难道学了一年两年的中医就成了真中医吗?不觉得太可笑吗?中医的标准到哪去了?
2012-01-29 21:22 7楼
哈哈哈哈哈哭去吧活该这也叫中医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学了一辈子藏象藏象都没想明白你们这样子就是在学100年也还是这样您老就别折腾了回家抱孙子去吧。我看着都累
2012-01-29 21:24 8楼
这还叫老中医他也有脸叫么,到底读过几本书,看样子是读读汤头吧民国时这种问题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自己书没读好不能怪别人啊
2012-01-29 22:29 9楼
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是否相同?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的脾脏到底是什么?结合清末及近代中医名家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浅谈拙见如下。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

那么中医的脾脏是否就是西医的胰腺?二者有何关系?

现代解剖,胰腺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胰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其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胰的分部可分为头、体、尾3部和胰管。

《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篇》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奇病论》载:“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根据现代解剖的观点,与胃以膜(隔网膜囊)相连最近和最密切是胰腺,而并非是脾,胰腺直接位于胃的后面。虽脾位于左季肋部,位于胃的左下方、胃底与膈之间,脾由胃脾韧带等韧带支持固定,但终不如与胰腺联系最近、最密切。再从生理功能上讲,饮食物入胃以后,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糜下降至小肠---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经胰管将消化液、酶与胆汁汇同注入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此可理解为是胰腺“为胃行其津液、行其精气”,而并非是脾脏。
2012-01-29 22:31 10楼
胰,最早谓之(月臣),日本人谓之“膵”。
按《玉篇•肉部》:“(月臣),豬(月臣)也。”《广韵•之韵》:“月臣,豕息肉。今谓之豬月臣。”《集韵•之韵》:“月臣,豕脾息肉。”猪的脾息肉即是月臣(胰)。
《本草纲目•兽部•豕》:“月臣,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

膵,胰脏(腺)的旧称,历代字书如《玉篇》、《广韵》、《集韵》等未见载录。
实际上,“膵”字系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称为“膵臓”。《中华大字典•肉部》:“膵,胰也。亦谓之甜肉。日本谓之膵。”
日语的词汇有3种,即日本固有的词汇、汉字和外来语。所以日本的词汇,一部分有汉字,一部分有假名(日本的字母叫假名),一部分有汉字加假名,还有一部分是自造字及外来语。膵,就是日本人自造汉字,但不读脆(cui)音,有自己的读音。“膵臓”,上写假名すぃぞぅ。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治消渴之名方“滋膵饮”,即是以猪胰子治糖尿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滋膵饮,治消渴,生箭芪五钱,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中医经典《难经•第四十二难》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说明脾是有解剖基础的,但其记载之重量不可信,而“扁广三寸,长五寸,犹为近之。”(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语),与现代解剖的实际大小、长短差不多。

《经》中之“散膏”为何?清末及近代医家,多参以西说予以解释。如
张山雷认为系指胰腺组织,在其著作《难经汇注笺正》云:“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头大向右,尾尖向左,正中有一汁液管,斜入小肠,上口之旁,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古之所谓脾者,固并此甜肉而言,此甜肉之汁,运入小肠,原与胆汁入小肠之定同路,亦所以助消化者,正与古人脾司运化之义符合。”

张锡纯也认同此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说:“盖膵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扁鹊《难经》所谓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又自脾脉分支而来,故与脾有密切关系)。有时膵臓发酵,多酿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质。”

叶霖《难经正义•四十二难》注云:“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头大向右,尾尖向左,与小肠头为界,左之小尾,与脾相接,中有液管一条,由左横右,穿过胰之体,斜入小肠上口之旁,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2012-01-29 22:33 11楼
清末及近代医家,多接受西说,而倡中西汇通。在解剖方面有时多以西说来验证古代中医的理论,但始终未能相合。

时贤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云:“脾是很晚才发现的器官。《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说明脾确有所指。后人又说脾在胃下。故脾很有可能是胰腺,也可能就是西医所说的脾。”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前方有胃、横结肠和大网膜等遮盖,所以古人很难发现胰腺这个器官。由于古代解剖不精细、不完善,有很对缺陷,古人并未发现胰腺。

由于古代解剖的局限性,对于脾和胰腺的区分不是特别明了,甚至将胰腺隶属于脾脏。这在古典医籍和古代字书中可见一斑。中医的基础理论,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由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等思想来统帅的,所以中医已承认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和病理变化,并一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疗效确切。若将脾脏的功能再转嫁回胰腺,将打乱中医固有的理论模式,不利于指导临床,并从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胰腺“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亦谓之甜肉”等说法,是否是甜肉?不知有哪一位学者真去尝试之,以验证其真伪。否则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另外根据现代解剖,在脾的附近,特别在胃脾韧带和大网膜中存在副脾,出现率为10%~40%。副脾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不定。由于个体差异和古代解剖的局限性,这个副脾是否就是《难经•四十二难》之“散膏”?不得而知,待日后有志之士继续探索之。

综上所述,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而且中医的脾脏亦非西医的脾脏。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乃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乃“象”思维理论的五脏,非单纯指血肉解剖之五脏。
⬅ 让事实说话,谁主生殖 老茶馆 向国医大师学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