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病的经验

2012-01-09 09:21 楼主
王烈是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终身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教授行医50年,致力于小儿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疾病及发热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将其治疗小儿发热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虚实寒热

发热证型在《伤寒论》中有“三阳证”之记载,即为3个不同证型。如太阳病发热恶寒,其邪在表,治宜辛温解表法;少阳病往来寒热,邪在半表半里,治宜表里兼顾;阳明发热,但热不恶寒,为里实热,临床多表现为高热,治当以清、泻两法。温病学说之发热又有卫、气、营、血之别。《景岳全书·小儿则》云: “小儿发热证,其最要者有四:一则外感发热,二则疱疹发热,三则痘疹发热,四则疳积发热。凡此四者之外,如饮食、惊风、阳虚、变蒸之类,虽亦有之⋯⋯均当详辨。”王教授在前人认识发热的基础上,结合小儿发热临床表现,认为在各种疾病过程中出现发热的病因、病机虽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点均为毒邪所致。小儿脏腑娇嫩,体属纯阳,极易为六淫、疫疠之邪毒所伤,内又易为情志、饮食、劳倦所伤。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过激或偏盛,邪盛化火皆为毒。风为百病之长,风偏盛多化火,风火壅盛成毒;寒乃阴邪,寒邪侵袭,蓄积潜藏,化热化火,聚而成毒;暑为火邪,暑热盛极而成毒;湿为阴邪,伏于肌体,燥盛为火亦为毒;情志不畅、乳食积滞、劳倦所伤均可化热为毒。毒之所生,造成机体阴阳不济,五脏受损,故小儿发热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治疗不当易变惊风。王教授强调,辨小儿发热证,必须根据病邪之性质、病位之深浅、邪正之盛衰及症状之不同,明辨表里虚实,并将发热分为表热、里热、实热、虚热等证型。表热证治以解表退热,常选用柴胡、连翘、射干、重楼、防风、薄荷;里热证治以清里退热,选用黄芩、生地黄、知母、天冬、栀子、大黄;实热证治以解毒退热,选用紫草、黄芩、重楼、射干、石膏、柴胡;虚热证治以滋阴退热,选用地骨皮、银柴胡、白薇、十大功劳、青蒿、石斛、女贞子。王教授认为,治疗小儿发热,掌握辨证要点至关重要,临证切不可不询病因,见热退热,滥施寒凉,贻误病机。

2 兼顾护阴解痉

小儿发热病因以毒为患,无论外感风寒、风热或长期阴虚内热,皆因毒不解所致,因此治疗各型热证均宜选用解毒清热之品。热病易致阴伤,乃因毒邪致热,逼津外泄而消烁阴津,最易耗伤机体阴液,故古人日: “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 ;又日: “湿热为病,法在救阴” 。鉴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患病易化热,故医家大多主张治以清热解毒除热。而小儿具有“稚阴稚阳”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邪入里易生热化火伤阳,加之气血不足又易致阴虚发热,故王教授治疗小儿热病,重视顾护阴津,或祛邪佐以扶正,或扶正佐以祛邪,总以扶助正气、驱除毒邪为要。
滋阴退热可从根本上调节阴阳失调,使机体恢复平衡而达退热之目的。“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阴液耗伤的轻重直接关系到热证转归和预后,因此,治疗小儿热证应时时顾护阴津,且贯穿于始终。毒邪壅滞伤及阴津而生虚热,治以滋阴退热,选用柴胡、地骨皮、青蒿、生地黄、白薇等,使阴津滋补有源,虚热得清。王教授强调,治疗小儿发热必须注重解毒,致病因素不清除,徒持养阴增液,亦难达保津养阴之目的,而阴津势必难存。解毒法可祛除伤津之热,从而预防和终止阴液损伤,毒去热退又可使已伤阴液通过养阴护津和人体阴阳调节得到恢复,故解毒是保存人体津液的有效治法。在使用清热解毒法时,即使阴伤并不明显,也常可选加生地黄、知母、葛根等清热养阴之品。而且在解毒清热之剂中选加苦寒之品青蒿以养阴退热,既助清热,又防阴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13 12:28 2楼
毒邪壅滞伤及阴津而生虚热,治以滋阴退热,选用柴胡、地骨皮、青蒿、生地黄、白薇等,使阴津滋补有源,虚热得清。王教授强调,治疗小儿发热必须注重解毒,致病因素不清除,徒持养阴增液,亦难达保津养阴之目的,而阴津势必难存。解毒法可祛除伤津之热,从而预防和终止阴液损伤,毒去热退又可使已伤阴液通过养阴护津和人体阴阳调节得到恢复,故解毒是保存人体津液的有效治法。在使用清热解毒法时,即使阴伤并不明显,也常可选加生地黄、知母、葛根等清热养阴之品。而且在解毒清热之剂中选加苦寒之品青蒿以养阴退热,既助清热,又防阴伤。

版主辛苦啦。
⬅ 《中华药海》览后管见 老茶馆 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