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与INTERNET

2012-01-09 09:02 楼主
国际互联网(即Internet)自九十年代以来,以其迅猛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广泛发展,使得全世界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变得极为快捷和经济。我国是中医药学的发源地,将中医药信息加入Internet,使之造福人类,无疑是历史和民族赋于当今中医药信息工作者的使命。近年来,在市科委、卫生局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在上海科技网络运作中心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在中医药信息研究和网络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Internet上中医药信息的服务对象

Internet突破了空间隔离和物体媒介的限制,每个拥有计算机的人都有共享全球信息的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代谢谢性、免疫性、慢性疾病以及由社会问题、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在中国及港澳台地区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中医中药防病治病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地位;在西方,近年兴起的替代疗法、自然疗法等正日益形成逐渐增长的潮流,这些都使得社会公众更多地向中医药领域寻医求药。国外的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如WHO认定了针灸治疗的适应症,欧共体对草药统一立法,美国确立了针灸师的合法地位等等。这些都将使中医药信息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

2Internet上中医药信息的特点

2.1一般的医药学信息特点

一般的医药学信息,可以有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内容。临床信息包括学术进展、医疗经验、就医导医,医疗机构的人员、设施、医疗特色,药物使用以及网上会诊等;科研信息包括各学科的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专利以及推广的途径、方法等;教学信息包括学科特点、师资配备、软硬件设施、招生和分配信息,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网络函授等。

2.2中医药学信息的专有特点

中医药除了具有上述全部特点外,还有其专有的信息特点,如蕴藏于历代古医籍中的信息。其中有理论体系,各学术流派,历代临证经验,不计其数的效方验方等等;又如特殊疗法的信息,其中有风靡世界的针灸、按摩、食养食疗以及气功、导引等;再如中医药政策法规信息,在我国,中医药政策法规一直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兴衰。同时,世界各国对传统医学、替代疗法、草药等与中医药有关的政策法规,也属应该收集、研究、传播的内容。

2.3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特点

在Internet上传播的信息与用其他方式传播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点。①网络传播的信息应该是“活”的、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信息。人们对从网上寻求的信息一般都有最新、最快的要求。②由于网络上中医药信息服务对象的扩展,使网络上的信息既要专业性强(有的必须是尖端学科的高新信息),又要普及性的,适合大众化的信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③网络上的信息常常有类似于报刊杂志的属性,具有新闻性的特点。

3Internet上中医药信息的收集和加工

3.1采集编辑新闻、报道、科普作品

网络上的信息应具有最新最快的特征,要有重点地、有选择地采集利用价值大,符合各类用户需求的信息,坚持内容的真实可靠和准确全面。收集范围和内容事先应进行规划,制定比较周密详细的系统采集计划,使信息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预见性,并持之以恒。还要了解政府有关政策法规,要注意内外有别和考虑到知识产权、专利法规等问题。

3.2建立各类中医药数据库

①中医药数据库的专业特征。由于历史悠久和文化长期发展的原因,中医学在病名、证候方面存在描述不规范的现象。但中医药学是一个基本完备的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的理、法、方、药系统,在病因病机理论、辨证施治方法、历代流传方剂和各种中药名称等方面还是有一套比较规范化语言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编制了《中医药主题词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制了《中医病症分类编码》,使病名、证候规范化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②适合网络用户的数据库特点。供网络检索的数据库,必须是面向各类网络用户的数据库。但无论是中医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绝大多数都无信息情报专业背景,为他们提供的数据库所选择的标引语言,除主题词标引外,还应有关键词、自由词标引,使用他们所习惯的自然语言和事物名称。对非中医药专业的服务对象,检索标识更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对一些专业的、复杂的精确工作,今后将采用人工智能方法,经由服务器在后台运行来加以解决。

3.3将报道类信息与建立数据库有机结合

建立一个数据库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时间,因此在收集和加工制作报道类信息的时候做到有计划地收集信息,规范化地加工制作。如对各医疗机构的人员概况、医疗特色、软硬件设施、业务情况等信息加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及加工,经过逐步积累,就可以为建立“人才数据库”、“中医药资源数据库”、“专科专病数据库”等打下扎实的信息基础。

3.4网络的远程医疗、远程会议、远程教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类信息的同步传送,Internet的优势是既能实现一对一的交互方式,又能实现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的群体实时交互方式,并且费用十分低廉。这就为远程医疗、远程会议、远程教学提供了条件,但仍有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中医诊疗需解决的舌、苔、脉的信息传送和客观化指标的建立。目前,我们已建立了部分舌、苔的图像数据库,同时在实时通讯时,专家可先把几个当事人的舌苔通过摄像机传送至屏幕显示,并与专家自己亲眼看到的舌苔进行比较,加以调整,就能够基本上解决色差问题。

4网络建设

“上海市中医药信息协作中心”的局域网拓扑结构为总线型与星型相结合,采用WindowsNT4.0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内的各个工作站通过代理服务器都能够访问Internet,既节省费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应用Internet技术建网,其联接就可以十分灵活方便。我们依据各个单位、部门的不同情况,主要采用两种联接方式。

4.1单用户与局域网联接。这种方式适合于部门内只有一台计算机与中心联接。该工作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与信息中心联接,一是由工作站上Internet,信息中心也上Internet,两者通过Internet实现沟通。二是把该工作站作为局域网的一个远程终端,直接与信息中心的远程服务器联通。

4.2局域网与局域网联接。这种方式适用于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联接,其特点是实现较大规模的联网,费用低廉,维护方便,操作简单。通讯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一种是通过网内的代理服务器与对方网中的远程服务器连通。反之亦可。另一种是网络双方均通过代理服务器上Internet。

5虚拟联网

采用了Internet技术这个国际通用的标准,就可以实现世界各地的互相联接。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毋须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线缆联接上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时间,只要充分利用国家、城市的公用网络干线,就能够实现一个大系统(如中医药系统)的网络连通,这种联网即称为虚拟网。

6Internet主机站的设立与维护

在上海科技网络运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已把PC服务器单独安放在网络运作中心,直接在信息高通道上设立Web服务主机站,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信息中心建设的时间与费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和服务器的效率。对该主机站的维护及内容更新工作,只要由Web管理员在任何地方通过上Internet网络,即可实现远程操作维护工作。

7系统优势和展望

Internet具有如下三方面优势:一是硬件设备投资低廉。Internet技术并不一定对计算机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因此,原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可以很好地互相联接,充分利用原有的投资。二是软件兼容标准统一。Internet技术实现了信息可以在不同种机型及软件系统之间的无缝传递,Java等软件的应用,使得软件已不再受各种不同机型的限制,实现了跨平台操作。三是界面规范操作方便。Internet上的所有用户都是通过使用浏览器软件来实现各种应用操作的,无论您在世界什么地方,呈现在您眼前的都是相同的应用界面、相同的操作方法。这对于应用交流、人员培训等工作,无疑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综上所述,中医药信息工作一旦全部在具有Internet技术的网络中实现之后,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大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就目前我们已开展的或即将开始的工作来看,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应用。

7.1行政办公:采用虚拟网方法,可以使得各个中医机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管理部门可实时动态地发布各种形式的信息,一份政策法规、情况通报可在几分钟内传布到世界每个角落。

7.2中医函授:在网络中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的传送,实现远距离的函授教育工作。

7.3情报文献:目前已开始实行部分分中心与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送和检索。同时已开始了“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上海中医药情报”一刊一报的网上出版(http://scictcm.stn.sh.cn)。另外也已开展了“报刊摘要”、“学术动态”等一系列动态信息的发布。

7.4学术交流:专业人员均可以在网中互相传递信息,发表各自的学术观点。上海市中医医院的站点上已开设了“杏林论苑”栏目(http://stcmh.stn.sh.cn),不断地在网上刊登中医药学术论文。

7.5医药服务:远程会诊、网上就医、健康咨询、药品介绍等等,始终是网上的重点部分。目前我们已开辟了“预约挂号”、“专家门诊”、“电子函诊”、“中药应用”、“新药天地”等栏目(http://stcmh.stn.sh.cn),其中“电子函诊”又可分为“求医问药”、“点名咨询”、“处方代配药”等多项服务。“预约挂号”与“电子函诊”采用了网上交互方式,属主动型,它与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然后等待人家回复这一方式,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只要在自己的电脑前,根据自身状况输入相应信息,按下发送钮,我们即可收悉,然后再回复。即将开展的项目有“住院登记”、“病案讨论”、“中医养身”、远程会诊等。

7.6继承整理:中医名家源远流长,上海特色各有所长,为此特设立了“医家渊源”栏目(http://stcmh.stn.sh.cn),逐步地、系统地对每一位特色医家进行继承整理,在网上形成一定规模的文档资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李建新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 老茶馆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