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交通心肾”

2012-01-07 09:31 楼主
交通心肾,作为一种中医治法,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1997-03-4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下称“国标”),成为1037种常用治法之一。既然已成国家标准,自然人人应当认同。然而在此后出版的著作,包括一些权威著作中,在说明这一治法时,并不采纳《国标》的说法。这使人感到,对于这一治法的含义,还应再议一议。

一、《国标》的定义

“26·6交通心肾:通过滋肾阴、敛肾阳,降心火、安心神,达到滋阴潜阳、沟通心肾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肾不交、阴阳失调的证候。”简而言之,交通心肾的治法,包括滋阴潜阳和滋阴降火。

《国标》的理论有其实践依据。已故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有不寐医案:“顾××,男,35岁。初诊,1958年7月21日。不寐已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时痛。心肾不交,阴虚阳扰之故。拟予育肾柔肝,清心安神。阿胶珠二钱,酒炒大白芍二钱,珍珠母四钱(先煎),抱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枣仁三钱,川连三分(同炒),酒炒黄芩八分,嫩钩钩一钱半(后下),夜交藤四钱,莲子心八分,淮小麦四钱,五剂。”[1]本案认为心肾不交是阴虚阳扰,并为这一治法给出了具体方药,即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这是滋阴降火之剂。

二、《中华本草》的论述

晚于《国标》出版的《中华本草》,可算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权威著作之一。其中肉桂条中有部分论述是关于交通心肾这一治法的。

肉桂可“用于命门火衰,阳气无根,虚火上浮之戴阳、格阳、上热下寒证及心肾不交。肉桂入肺脾肾经,可补下焦之真火,引浮越之虚火潜藏于肾。”[2]即心肾不交可由命门火衰,阳气无根,虚火上浮引起,因肉桂入肺脾肾经,可补下焦之真火,引浮越之虚火潜藏于肾,故可治心肾不交。

“……若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肾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怔忡失眠,则肉桂与黄连配用,使阴从阳化,水火相济,心肾交通。[2]”即心肾不交也可由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肾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引起,其表现为怔忡失眠,用肉桂与黄连配用,使阴从阳化,水火相济,心肾交通,故也可治心肾不交。肉桂与黄连配用治疗心肾不交、怔忡失眠,首见于明代《韩氏医通》。原书无方名,医界习称交泰丸。[3])

三、《实用中医内科学》的载述

心肾不交的病机为心火上炎,肾精亏损(未指明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治法为交通心肾。方药以交泰丸为主方(黄连、肉桂,引自《医方集解》),适用于心火偏旺者;若以心阴虚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4]

四、讨论

交通心肾一说,源于易学。《易·泰》:“象曰:天地交,泰。”

泰,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天本在上,地本在下。现在天降下,地上承,形成天地交汇。心肾之理同天地。心为火,肾为水,二者与乾坤相对。将《韩氏医通》治疗心肾不交,怔忡失眠方称为交泰丸,盖源于此。

现在的问题是,肾之为水,内有肾阴肾阳之别。交通心肾究竟是指治疗心火上炎,肾阴不足,还是指治疗心火偏亢,肾阳不足,还是两者均可?以上三种文献可说是各执一辞。

在《韩氏医通》交泰丸之前,还有东垣《脾胃论》交泰丸和《局方》交泰丹。

《脾胃论》交泰丸,“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中,除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干姜、巴豆霜、人参、肉桂、柴胡、小椒、白术、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乌头、知母、吴茱萸、黄连、皂角、紫菀。”[5]从其主治方药来看,其治法与《韩氏医通》交泰丸相近。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养正丹,又名交泰丹(见《普济本事方》),治“上盛下虚,头眩气短,心悸多梦,虚烦盗汗,腹痛腰痛,口干上喘,翻胃吐食,霍乱转筋,中风涎潮,不省人事,阳气欲脱,四肢厥冷,自汗唇青,脉沉……水银、硫磺、朱砂、黑锡各一两。”[6]从其主治方药来看,其治法近于温肾摄纳。

从上述三种交泰丸丹来看,交通心肾似应指治疗心火偏亢,肾阳不足。

心火宜降,肾水宜升。从阴阳理论来看,肾阴不足,则无可上升;肾阳不足,则无力上升。交通心肾的概念,从内涵看,理应包括滋阴降火。然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早在汉代《伤寒论》中就已出现,故滋阴降火法自仲景以来就广泛运用,深入人心。而交通心肾的概念,在宋元以后才出现。此时已不可能再将滋阴降火法纳入其外延,因为人们不会放弃一种常用的术语,而去用一种陌生的术语。故在交通心肾的外延中只剩下交泰丸法。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几种交泰丸丹均与温补肾阳有关。交通心肾这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的不一致,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历史造成的。现在来梳理概念,不可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仍要以医疗实践为标准。

此外,《中华本草》将交通心肾放在肉桂条中,确有其理。《得配本草》云:肉桂“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李时珍云:“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也。”可见,交通心肾这一治法与肉桂的这种“交”与“通”的功能有关。《兰室秘藏》通关丸,“治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方”,于黄柏、知母清湿热剂中加肉桂藉以通阳化气利关窍,也可证明。

如果以上议论不错的话,《实用中医内科学》和《中华本草》关于交通心肾的提法属可选之列,其中笔者更倾向于《中华本草》,而《国标》的定义则离历代所论距离较远。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编.程门雪医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8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459,462.

[3]江克明.简明方剂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44,946.

[4]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48.

[5]宋·李杲.脾胃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47.

[6]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1.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商务版《卫生宝鉴》文字校误 老茶馆 专家说,夏季前列腺爱发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