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及治疗方法

2012-01-06 09:09 楼主
【概述】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渐进性腹痛、月经不调和不孕。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血疤”。

【病因病理】
1.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气结则血凝而致。
2.瘀热互结 肝郁瘀积,日久化热,热与瘀互结而致。
3.寒凝血瘀 经期或产后冒寒涉水,寒气侵人胞络,与血凝结而成本病。
4.肾虚血瘀 素体肾虚,精血不足,复又气滞血瘀,导致肾虚血瘀。

【诊断要点】
1.症状 渐进性加剧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2.体征 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被黏连,后倾固定。子宫稍增大,宫体后壁或峡部或直肠陷四处有大小不等硬结节,触痛明确,附件可触及囊肿。
3.B超检查 提示盆腔内有异位病灶。
4.实验室检查 血CA125升高提示病情较严重。
5.鉴别诊断 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 经前下腹两侧胀痛,乳胀,肛坠,经行则下腹疼痛剧烈,拒按,腰骶酸痛,大腿内侧隐痛,经血或少或多,或不孕。苔薄,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瘀热互结 行经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
苔黄腻,舌黯尖红,脉弦数。
3.寒凝血瘀 经前下腹冷痛,喜暖,大便不实,腰骶酸坠,经期腰腹疼痛加剧,四肢逆冷,经血紫黯伴血块,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苔薄白滑润,脉紧。
4.肾虚血瘀 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苔薄,舌质黯,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
1.气滞血瘀治法:理气化瘀消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9克 赤芍IO克 柴胡9克 延胡索15克 木香9克 枳壳9克 川子9克 川芎6克红花6克 生地12克 当归9克加减:腹痛剧,有大血块者,加血竭末6克(包煎)、失笑散12克(包煎)、徐长卿10克。
2.瘀热互结治法:凉血化瘀消疤。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生大黄6克(后下)丹皮10克 桃仁9克红藤12克 赤芍10克 夏枯草9克 牡蛎30 克(先煎)川子 12克 枳壳10克加减:服药后大便多而溏薄者,去桃仁或大黄,加淮山药9克;经量多者,加槐花15克、赤石脂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3. 寒凝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消疤。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肉桂5克(后下)三七粉4克(吞,或调冲)干姜 5克 川芎 6克 小茴香6克 当归9克 赤芍9克 延胡索10 克 没药9克 生蒲黄12克(包煎)五灵脂12克(包煎)加减:小腹冷痛喜暖者,加细辛5克、乌药10克、木香9克;腰骶冷痛,两膝酸楚者,加菟丝子12兄、怀牛膝10克、鹿角片12克(先前):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者,加蛇舌草15克、莪术12克、地龙9克血竭末6克(包煎)。
4. 肾虚血瘀治法:益肾化瘀消疤。
方药:归肾丸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川芎6克黄芪12克 菟丝子10克 仙灵脾9克 杜仲10克 紫石英12克 失笑散12克(包煎)枳壳12克牡蛎30克(先煎)昆布12克 炙甘草3克加减:盆腔包块较大者,加夏枯草9克、血竭9克、蛇舌草15克;痛经甚者,加木香12克、没药9克。

【中成药】
1.大黄现虫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有血瘀而便秘者。
2.七味新消丸 每日2次,每次2克,吞服。用于瘀热互结伴经行发热者。
3.鳖甲煎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盆腔有包块者。
4.失笑散 每日2次,每次4.5克,经前3天,开水泡浸,待温滤汁分服。用于痛经有瘀阻者。

【简便方】
1.地龙、蜈蚣等份研末,装人胶囊,每丸0.5克。每日3次,每次2~3丸,吞服。用于化瘀消瘤止痛。

2.灌肠汤 丹参30克、石见穿30克、赤芍15克、莪术15克,上药煎取浓汁,经净后第5天开始保留灌肠,每次10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雷公藤15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2小时,去渣浓缩成500毫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人工流产负压吸引产术可诱发本病,故应做好避孕,避免人流术。
2.如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宫颈黏连等经血下行受阻或不畅,使经血倒流入盆腔,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手术应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逆流入盆腔。
3.经期避免剧烈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避免增加腹压的劳动,可防止本病发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冯天明副教授分享以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 老茶馆 盆腔淤血综合征概述及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