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之痄腮

2011-12-13 21:20 楼主
【概述】

痄腮是指以耳下腮部肿胀热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证。针灸治疗在宋代就有记载。本证在《内经》中称颔肿。《诸病源候论》述之较详:“风热毒气客于咽喉、颊之间,与气血相持,结聚肿痛”。在古籍中有关颔肿的针灸治疗,早见于《内经》:“颔痛,刺于阳明与颔之盛脉出血。”(《灵枢·杂病》)后世医籍多有类似载述。而明确为本病病名的则推《针灸大成》为早。
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腮腺炎与此基本相同。

【病因病机】

本病乃风温病毒,自口鼻侵入,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如温毒炽盛,因少阳与厥阴相表里,疫毒可由胆及肝,循厥阴之脉郁结于阴器,甚或引动肝风。

【辩证分型】

痄腮,症见恶寒发热,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如属风热上犯,则头痛轻咳,倦怠乏力,脉象浮数,舌苔薄白微黄;如属热毒炽盛,则高热头痛,烦燥口渴,腮肿坚硬拒按,便秘尿赤,脉象滑数,舌红苔黄;如毒犯肝经,则见睾丸肿大,甚则惊厥、昏迷。

【治疗】

1. 治则:清热解毒。
2. 处方:翳风、颊车、外关;风热上犯加合谷,热毒炽盛加少商、足三里,睾丸肿大加太冲、气冲。
3. 方义: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可疏利少阳经气血之壅滞;颊车位近病所,能宣解局部之郁结,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远取以畅达三焦之气机。如为风热上犯,加取合谷,因手阳明经上循面颊,故可泄上犯之邪热而祛温毒;如为热毒炽盛,热毒入阳明气分,太阴阳明相表里,取少商以泻热毒,取足阳明之合足三里以引热下行;如毒犯肝脉致睾丸肿大,取太冲以疏肝经经气,气冲以通局部气血。
4. 治法:少商用三棱针点刺。余穴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隔3分钟~5分钟运针一次。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少商、治腮颔肿”。
《针灸大成·卷九》:“两颊红肿生疮(一名枯曹风,猪腮风):合谷、列缺、地仓、颊车。……复刺后穴:承浆、三里、金津、玉液”。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急症针灸之顿咳 老茶馆 急症针灸之暴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