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阴暑

2011-12-06 10:09 楼主
--子牛读书笔记

进入小暑季节,天气高温多湿,特别是在南方,烈日与暴雨相迭施虐。恶寒发热,周身痛疼或腹痛腹泻的病人激增。问其原因,无外乎贪图凉快或食冰冷瓜果所导致。此类病人即古之阴暑也。

复习本科教材《温病学》,发现对阴暑一病论及很少。随着物质社会的提高,空调、冰箱的普及,人类对暑热避之有方,中暑病人减少,而中阴寒之邪者众。阴暑阳暑二证,皆发于暑季,治疗却迥然不同。作为医生,有必要深透了解。阳暑一证,教材已详,今天和大家复习阴暑之来龙去脉。

一,释名阴,阴寒也。暑,暑月也。暑月伤于阴寒,故名阴暑。注意两点:其一,阴指寒气,其中也必夹湿邪。寒冬无湿,所以冬月伤寒不夹湿邪。暑月湿气当令,暑月伤寒多夹湿邪。其二,暑指暑月,非六气之暑邪。

二,病因张景岳云:“阴暑证,或在于表,或在于里,唯富贵安逸之人多有之。总由恣情任性,不慎风寒所致。阴寒袭人,快而莫知,莫知则患之者众。”长夏湿土司令,天暑地热,避之阴寒之处,湿气更盛,又多饮冰水瓜果,外触寒气,内伤生冷,阳气被遏,则寒湿之病生。

三,症状杨如侯曰:“头痛恶寒,身行拘急,肢体痛疼,心烦,肌肤大热,无汗,此暑月伤寒也。头痛发燥热,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此暑月为热所伤也。”

四,治疗治阳宜暑辛凉透解,治阴暑宜辛温发散。界限分清,才不致误治害人。

在问诊时,一定要询问病之由来。阳暑多见于辛苦劳作之人,冒暑工作,动而得之。阴暑则多见于过度避暑,贪食生冷之富贵人,因静而得之。详审其证,定不会倒行逆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读《七家诊治伏邪方案》摭记 老茶馆 湿温潮热和阳明潮热主何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