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骨伤领域进展

2009-12-28 21:30 楼主
跌打與推拿按摩有異<br />跌打,香港獨有的名稱,即骨傷科。學功夫,容易跌傷打傷,故早期香港的武術家除了傳授武術外,大都兼開跌打醫館,亦有「未學出拳,先學紥馬;未學功夫,先學跌打」之說。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關德興、白鶴派陸智夫等。推、拿、按、摩是四種手法的名稱,明代錢汝明在《秘傳推拿妙訣‧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曰按摩&hellip;&hellip;以指代針之法也」。可見推拿即按摩,是中醫以手法為主的外治法。</p>
<p>跌打骨傷是研究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損傷疾患的一門科學,其治療範圍大致可分為骨折、脫位、傷筋和損傷內證四類。治療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包括內服、外敷中藥,理筋手法、針灸、夾縛固定和牽引療法等等。推拿則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既可治療骨傷科的傷筋,亦可治療一些內婦兒五官科疾病。跌打和推拿在治療範圍上有重疊的地方,但兩種是不同的概念。</p>
<p>近年來,推拿、按摩等名詞在商業上廣泛被借用,事實上,中醫的推拿專業已達到博士研究的水平。市面上很多健康產品都聲稱是中藥,但甚麼叫中藥?中藥的定義: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辨證論治,作用於臨床,並有其應用療效。不根據中醫理論,沒有中醫師的辨證論治,充其量只能叫做草藥,不能稱為中藥。同樣,脫離了中醫理論,那些娛樂、休閑中心的推拿,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p>
<p>跌打的應用<br />有人認為跌打就是擦擦藥酒,敷帖藥膏,沒甚麼原理可言,其實不然,作為中醫的一門臨床學科,跌打和中醫理論是環環相扣的,也需要望、聞、問、切的診斷程序,像痛證就要辨明風寒濕熱瘀等。隨著學術的發展,吸收了現代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力學等知識,也使跌打更加與時並進。</p>
<p>中醫在防治骨折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了病名的記載。處理方面大致可分為復位、固定、練功活動和藥物治療四個方面。在以前,醫師若能為一個跌斷腿的人重新接上斷腿,即使成了瘸子,病人也會千恩萬謝。現今醫療質素提高,人的要求自然高了,很多時病人都要求解剖復位。開放性的或粉碎性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在這方面,西醫佔有絕對的優勢。即便是一些閉合性的骨折也因為中醫不能開X-ray的驗單,而讓病人折騰來去,使之卻步。中醫不會看X-ray片嗎?我想受過這方面訓練的中醫師都懂。這是物理學上的成就,為甚麼西醫能用,中醫不行呢?內地中西醫結合,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在香港,中醫跌打醫治骨折方面的發展其實已大大萎縮了。</p>
<p>在傷筋、軟組織受傷方面,跌打的效果很好,運用理筋手法進行治療,背後的理論主要建基在中醫的經絡學說上。經絡內屬臟腑,外連肢節,通達表裡,貫通上下,像網絡一樣,遍布全身,將人體各部分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那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維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當氣血不和,外邪入侵,或跌打傷僕,勞損傷筋,經絡閉塞,不通則痛,就會產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狀。手法作用於經絡腧穴,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其中,疏通作用有兩層涵義;一是通過手法對人體體表的直接刺激,促進了氣血的運行;二是施行手法時,產生熱效應,從而加速了氣血的流動。</p>
<p>理筋整復,滑利關節是跌打手法的另一個作用原理。筋骨關節受損,必累及氣血,致脈絡損傷,氣滯血瘀,以腫為痛,從而影響肢體關節的活動。手法作用於損傷局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消腫袪瘀,理氣止痛。整復手法可以通過力學的直接作用來糾正筋出槽、骨錯縫,達到理筋整復的目的。另外,適當的被動運動手法,可以起到鬆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p>
<p>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上相應的經絡腧穴,還可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就如針灸一般,手法也有補瀉,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只要操作辨證得當,通過對臟腑功能的調整,使機體處於良好的功能狀態,有利於激發機體內的抗病因素,扶正袪邪。</p>
<p>外敷內服,雙管齊下<br />看跌打時,被敷上藥膏,每次都是黑乎乎的,但根據中醫的三期辨證論治,裡面的藥材並不是每次都一樣喔!清‧吳師機的《理瀹駢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p>
<p>「跌打損傷,皆瘀血在內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和「瘀去、新生、骨合」是骨折用藥的理論。初期由於筋骨脈絡的損傷,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凝滯,經脈受阻,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可內服活血止痛湯,外敷雙柏散。中期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明顯減輕,但瘀腫雖消而未盡,骨尚未連接,故治宜接骨續筋為主;可內服桃紅四物湯,外敷駁骨散,常用的接骨藥有自然銅、血竭、土鱉蟲、骨碎補、續斷等。後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長,內服以壯筋骨、養氣血、補肝腎為主,如八珍湯;外用以舒筋活絡,如跌打膏等。為了防止關節強直、筋脈拘攣,後期還可用薰洗、藥水揉擦等,配合練功活動,達到迅速恢復功能的目的。</p>
<p>傷筋的用藥與骨折有異,初期腫痛劇烈时,宜散瘀止痛,可服雲南白藥等;中期患部腫痛初步消退,治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活血湯等;後期及慢性勞損患者,常兼夾風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動功能障礙,陰雨天則症狀加重,或有肌肉萎縮,或見浮腫,治宜養血和絡,袪風宣痺,常用方藥有小活絡丹等。外用藥方面,傷筋初期及中期,宜消瘀退腫,理氣止痛,可用三色敷藥等。後期和慢性傷筋,疼痛持續不癒,活動功能欠利者,以活血止痛為主,用萬應膏等,亦可用海桐皮湯薰洗。</p>
<p>關節脫位時,有不同程度的筋肉損傷,所以關節復位後,其損傷性質以傷筋為主;如併發骨折,復位後的損傷性質則以骨折為主。脫位的內外用藥,首先必須活血化瘀,然後和營新生,並根據傷筋或傷骨的主次,予以續筋或接骨,進行三期辨證。</p>
<p>在內地,骨傷科與推拿科已分家,骨科醫師不做手法,推拿醫師不敷藥,在治療上難免形成斷層;分科的精細,某程度上忽略了整體觀。跌打可謂是香港的特色,應努力將之發揚光大!<br />文:蔡昕宏<br />註冊中醫師<br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br />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p>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跌打损伤药方大全 老茶馆 中医骨伤用药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