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浅疏(之阴阳离合)

2011-11-16 08:59 楼主
阴阳离合论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此篇论三阴三阳之气相互运转,与阴阳的定位不同,所以问"不应阴阳"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阴阳这一概念,<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推荡生万物之说.那么所谓太极,就是指最初的没有分别,无相,的状态,道家称为道,天真,佛家称为一真法界,也叫自性.两仪,就是对事物有所分辨了,有了相对的,矛盾的两种事物,如黑与白,美与丑,高与低,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阴与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的两个方面,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动为阳,静为阴,体为阴,用为阳,(比如一个杯子,它的质体是阴,可以用来盛水的用途为阳)所以任何一种事物无论怎样分无论大小都存在着一阴一阳的对立了两个方面.
那么阴与阳是如何转化的呢?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这离合也.
这里又提出了一个三阴三阳.离则为三阴三阳,合则为一阴一阳.现在我要说说什么是三阴三阳: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面我讲了什么是一生二,那么二生三是怎么回事,三又是怎么生的万物呢?这里的二自然是一阴一阳,在八卦中是这样表示的"--"为阴"_"为阳,八卦中乾为阳,为纯阳.坤为阴,为纯阴,不生不长,一阳两阴分别组成震,坎,艮.为三阳,一阴两阳分别组成巽,离,兑.为三阴,此为三阴阳,它们生成万物.这就是所谓三生万物.它们和六经是说的一个道理,即太阳,阳明,少阳和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在伤寒论中所用的辨证方法,张仲景是从这个方面下手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脏腑辨证下手.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南面为阳所以叫广明,背北为阴,所以为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
太冲是阴血之源,位处下焦,上循背里,所以三焦以太冲为主.太冲所起之地为足少阴之处即太冲对涌泉.
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少阴与太阳合,阳出于阴所以在阴之上,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至阴即膀胱经的井穴,在足小趾的外侧,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
身半以上为阳,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为阴
广明之下名曰太阴,(阴在阳之下)
太阴主中土,而为阴中之至阴,所以在位居广明之下,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太阳与阳明合,并主中土故居太阴之前(阳在阴之前)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厉兑,穴名)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上,前,表为三阳之气,下,后,中,为三阴之气.
少阳根起于窍阴(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阳为外达之气为表气,阳明为入内之气,为里气,少阳为一阳初生气,它是阴阳转化的枢纽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一阳,统为一个,开而为三,阖而为一,应收发自如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阴阳二气皆出于下,阴气出而在内,阳气出而在外,冲脉为十二脉之原,所以三阴三阳都以太冲为主.
太阴根起于隐白(穴名),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为一阴初生之气)少阴这前名为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穴)阴之绝阳,名曰阴之厥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阴为阴之最盛所以主开,厥阴为两阴交尽所以主合,少阴为一阴之初生,所以主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三而为一,一而为三应开合自如)
阴气在下居中故搏而勿沉,沉则为过.阳气居外,故搏而勿浮,浮则为过,所以说"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阳雩雩,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所以,日出为一阳初生,日中为阳气最盛,日落阳气衰,日入则阳气内归于阴,一昼一夜为一周期,人体也随之阴气开合于里,阳气出入于表,而为阴阳离合的规律之所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学习《内经》应该注意和明确的几个问题 老茶馆 内经人学述评《主体创生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