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调经络和奇经八脉

2011-10-27 19:41 楼主
针灸养生法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的机能。针灸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养生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经络腧穴系统,激发经气、调整脏腑而产生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认为,经络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十二正经为主体,通过经络和奇经八脉的沟通、调节作用,将人体脏腑、肢节、筋肉、皮肤有机联系起来,并与自然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作为中医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养生法突出地体现了中医学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等理论特色和实践优势。通过针灸的作用,可以发挥机体的固有潜力,调整机体的内部功能,达到脏腑、气血、阴阳、经络等形安神和的完善状态。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赖经络的传输布满全身,发挥推动、温煦、气化、巩固、防御、营养等作用。只有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形泰而神安。通过一定的针灸手法,在腧穴部位进行适量的刺激,可以使阻塞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针灸养生的作用机理所在。

我国针灸养生的历史悠久,针灸养生也称为“针灸保健”是指给予健康人、亚健康人或者部分患有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病人以针灸的方式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针灸养生古代称为“逆针”。明代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灸为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就是说,未得病之前先进行针灸叫“逆针”。
近年来,针灸养生和针灸长寿的研究较为盛行,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使用针灸养生的方法,并称针灸养生的医生为“上工”,意为使用针灸“治未病”,现代人称为“上医”之意。
针灸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谢增加,从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针灸拔罐,病好一半”。
针灸治病的原理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人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另外针灸还有清热与温寒的作用,清热是指热证用“清”法(主要指手法),寒证用“温法”治之。
针灸的疗效取决于穴位和手法,针灸取穴自古以来十分讲究,取穴的原则应按照中药开方的原则“君臣佐使”,每次治疗应该分出主穴和辅穴两种,再者针灸的手法也是极为重要,针灸手法根据提插捻转,快慢深浅表示虚实寒热,补泻效果。
临床常用针灸养生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百劳、气海、委中、曲池、中腕、合谷、百会、太阳穴等等。
其中足三里为主穴,具有保健强身、调节消化功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宣通气机、调和阴阳、强壮健身的功效。
三阴交也是主穴(足三阴),因为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疏肝解郁、益肾养精之功能。
另外利于现代医学的手段研究足三里穴位得到的新认识:
穴位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穴位分析:足三里为人体强壮的要穴,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能。
穴位研究:除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以外,近年来发现足三里对于人体免疫系统有较大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免疫功能。足三里对老年人能够起到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艾灸与养生:
在《黄帝内经》中,已经阐述艾灸与养生得关系,《孟子.离娄》云;“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足可以说明艾灸与养生关系。艾叶味苦,性辛温,入脾、肾、肝三经。艾灸能够温补阳气、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得作用。
艾灸保健是中医的重要养生方法之一,可以强壮身体,治疗久病体虚。同时还可以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医学入门》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取穴的主穴为神阙 足三里、气海、关元、中极、命门、大椎等。
艾灸主穴神阙,又名脐中,为任脉经穴。神阙为生命之根蒂,为元阴元阳系结得部位,为中医丹田所在得部位。历代医家对于神阙穴艾灸极为重视。认为艾灸养生“元气坚固、百病不生”,“艾灸治病,延年益寿”。

阴阳平衡是健康者的生理状态,针灸养生的目的就是调整和维系这种状态。针灸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合和针灸手法来完成的。针灸实践表明,采用一定的针灸方法,作用于手太阴肺经,可以益肺气、养肺阴;作用于手阳明大肠经,可以通气机、助传导;作用于足阳明胃经,可以和胃气、养胃阴;作用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健脾气、壮脾阳;作用于足少阴心经,可以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振心阳;作用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清利小肠;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可以助气化、利水道;作用于足少阴肾经,可以滋肾阴、壮肾阳、补肾气;作用于手厥阴心包经,可以护心神、益血络;作用于手少阳三焦经,可以调畅三焦气机、促进三焦气化,使五脏六腑得以濡养;作用于足少阳胆经,可以清利胆腑;作用于足厥阴肝经,可以疏肝气、补肝血、养肝阴、平肝阳;作用于任脉,可以调理阴经;作用于督脉,可以调理阳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秋冬之季防脱发 老茶馆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