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悟:医圣用药,桂葛头、古邪出、内通血、外畅神之妙。

2011-10-15 17:46 楼主
评悟: 医圣用药,桂葛头,古邪出,内通血,外畅神之妙!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金匮两书,立桂枝汤与葛根汤冠群方之首。书中多方常以此变通,效果异常,愈疾甚速。凡医林拜读圣书者,无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至经论中奇方妙术及加减变通之处医者凡读此书者皆知,故不再重述。
余行医几十年多得圣贤经方之引发,在临床实践中确感桂葛头,古邪出,内通血,外畅神之妙。有得心应手之处,玆不避浅疏公述于下。
凡书中言一方药效与不效,不可一概相信,亦不可不信,当以亲身体验与临床验证为准。余在多年临床用药中,对每味中药多以亲自品赏体验、古贤药论经验、现代科学理化作用三者结合的原则进行使用。常对多种药品悟出新的效益,用于临床效果非凡。玆特举与桂葛二味相关的病例与方药简列与下,以供医林坦友参阅试用,批评指正。
例一:今年六月当炎暑之季,邻村一七十岁老翁去地点种。因与夫妻反目,从早至午曾不休息,天气炎热出汗耗力,枵腹劳做。回家后急于解渴除热,饮凉水两碗,至下午三时许,自觉腹满不舒,小腹有气串动,时时上冲胸腹作痛,逐渐加剧,致辗转不安,坐卧不定。急延医来诊,谓暑热冷饮重伤肠胃,立服藿香正气水,静滴糖盐水加庆大8万x4支,654——2,5毫克。用后病情不见好转。又请王斌中医诊治,诊为小肠气痛,开天台乌散之类急煎服之,服后乃气逆上冲,呕吐疼痛不休。延余诊治,见小腹有蠕动波接连上冲胸腹,肠声鹿鹿,反复颠倒,坐卧不安,疼痛阵做,按之腹无硬结。并见头身汗出,时时恶风。不打饱隔,不传失气,舌苔白滑。诊其脉沉弦不甚有力。反复查看排除急腹症病据。患者年进70,已年老体衰,抵抗力差。又在盛暑枵腹劳作,出汗损其卫阳,故见汗出恶风。饮凉水3小时后而发病,正是寒饮传至下焦之时,年老脾肾阳虚,不能化饮抵寒,故肠声鹿鹿,寒饮水汽结于下焦,邪无去路,故走窜不定,疼痛阵发,上攻胸腹。又因夫妻反目,怒气伤肝,故脉弦紧,腹痛迫急,气夹水饮上冲,不得下泻,失气不传也。余反复踌躇属《金匮》奔豚气病脉证治。
《金匮》奔豚气病脉证治,论二首,方三首。根据其不同的原因与症状而施治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凡内挟肝火的用奔豚汤折火平肝;内挟水汽的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来利水气平冲逆;假使是因为表虚水饮寒气内侵,就要用桂枝加桂汤助阳气以退阴寒。
纵观上证属表虚,寒气水饮内侵,并气与水结疑聚小腹,不散而做奔豚上冲胸腹。故用桂枝加桂汤以助阳气退阴寒平冲逆,加茯苓以利水气,又加广木香助桂枝降逆平冲以通肠散结。其方如下:
桂枝50克、白芍30克、肉桂15克、茯苓60克、广木香3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大枣12枚劈开。
加水5碗,文火煎至三碗。滤渣加水两碗,煎至一碗,兑和分温三次服,两小时服一次。
未服药前先针双侧曲泽穴放血。继针气海以行气散结,足三里通肠和胃,三阴交配足三里调和阴阳。皆取其穴位稍下,逆经而刺,中度捻转,留针15分钟。针后疼痛减轻,稍得安宁。继服药一次,约15分钟自觉气不上冲,腹痛大减。两小时以后又服一次,服后觉腹内气自下行,传失气数次,腹内痛解,不再汗出恶风。待三次服尽,大致痊愈,唯胸腹少闷,不思饮食。次日又按原方服药一剂后,亦能饮食,基本痊愈。
此方以桂枝为君,即能平冲降逆,温化水饮以安内;又能调和营卫复阳止汗以攘外,此一举两得,桂枝之妙用也!
例二:本村臧丽丽,女,年方19。于公历7月3日来诊,自诉在宰杀厂冷冻库干活,库内温度在零下20度以左右,库外温度常在零上30度左右,时进时出,寒热不定,汗闭无常。操作月余,自感周身肌肉疼痛沉重,肌肤黯黄紧綀,挤压或用手重按局部立发青紫,四肢发凉,并有麻木不仁之感。浑身乏力懒动,不思饮食,逐日加重,已不能再坚持工作。并见语言无力,舌质青紫,舌苔润滑。脉沉迟无力。
自言在卫生室诊查为风湿痛,服安乃近一次1片,日3次。肌注安痛定,一次2支,日2次。连用3天,第一天有点效,2、3天即无效。
观上述体征与脉象,为寒伤营卫,冷气寒湿疑结于腠理脉络,阻塞气血不得流通,属寒湿血瘀痹证。以上浑身乏力懒动,不思饮食,脉沉迟无力即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精神极度衰憊之象。脉沉迟乃里寒之象,周身肌肉疼痛沉重,肌肤黯黄紧綀挤压重按局部立发青紫,四肢发凉,麻木不仁,舌质青紫,舌苔华润,乃阳气重伤,寒气湿邪疑滞血脉,脾阳不得运化,不能敷布四肢,属血痹(着痹)之象。治当以温经散寒以通阳起脉;活血化瘀以通络除痹。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身痛逐瘀汤。
麻黄20克、细辛15克、附子30克、秦艽10克、川芎15克、桃仁24克、红花24克、甘草10克、羌活10克、没药12克、当归30克、灵脂12克、香附10克、怀牛膝24克、干地龙24克。
上药以水四碗,煎取二碗。滤渣以水二碗,煎取一碗。兑合共得药液三碗,温服一碗。四小时一次。
次日来珍,言服药后周身汗出,肌肤已不紧綀沉重,四肢渐温,麻木已减,诊脉已不沉迟,比前日精神较好。乃见周身疼痛,舌质紫黯,食欲不振。与上方去麻黄、细辛又取两剂,按原煎服法服二日。
三次来诊,肌肤已不青紫,乃周身不适,不思饮食,时时汗出,微微恶风,舌苔白滑,脉转沉缓。此乃卫阳不足,血虚不营,荣卫不和,脾不运化之象。给以桂枝汤调和荣卫,加附子助阳散寒,当归养血活血,取以下三付。
桂枝30克、白芍30克、附子30克、当归30克、甘草20克、生姜切片30克、大枣劈12枚。
上药以水四碗煎取二碗。滤渣加水二碗煎取一碗。两次兑和合三碗。温服每次一碗、日三次服。
四诊:诸症皆除,唯食欲不振,周身乏力 。以上方去附子、当归,加党参、白术各30克,半夏、焦三仙各10克。取三付,按以上煎法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三剂服尽,已回复往常健康。月余后随访未见反复。
观以上两例病案,一例为寒饮凉气内侵结于下焦,形成奔豚气冲上逆,用桂枝加桂汤降逆平冲以安内;二例为寒伤卫阳,得汗不解荣卫不和,用桂枝汤加附子、当归以调和荣卫,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以攘外。两例皆痊愈复康,此足以证桂枝与桂枝汤即能安内又能攘之妙用矣!
桂枝解:方书言桂枝主感冒风寒,身体肢节疼痛。能升大气,降逆平冲。通阳气、行血脉、温化痰饮。
余曽用桂枝二两煎水一碗顿服体验,未服曾吻得辛甘气味甚厚,频频服之其性味优薄。将一碗呈热服下移时觉周身温缓,腹中舒畅,并传失气数次。但始终未见出汗,微觉咽部稍干,观此可知其能散风寒,通血脉、温肌肤、降逆气,性归平和。临床常用可归为以下数条:
1、发散风寒:外感风寒无汗,表实体壮者常配麻黄、荆芥、防风、秦艽、羌活、当归、川芎以发散风寒,活血止痛。风寒束肺咳嗽痰喘常与麻黄、杏仁、百部、白前、冬花、紫苑、半夏、苏子以宣肺解表,化痰止咳。其皆取其味辛气厚,温阳散寒之力。
2、升阳举陷:凡遇头晕心悸,脉见迟弱,时常太息,四肢不温,血压血糖尤低者,便以次为引导,配黄芪、当归、熟地、川芎、升麻之类,是取其辛温属阳,桂枝尤在桂树之上,取其在上者,以引他药上升之意。
3、温经散寒,行滞通脉:凡气血虚寒疑滞不散,不能通达四肢,见四肢不温,麻木不仁,甚则青紫晦黯,疼痛不解。西医谓末稍神经炎或循环衰竭者。在上肢宜配黄芪、当归、川芎、大话、佛手、附子、秦艽、寄生;在下肢再加川牛膝、地龙,瘀重再加赤芍、桃仁、红花。是取其辛温能散,以桂树之枝与人之四肢相配,比通达其处矣。
4、温暖肌肤,调和荣卫:凡遇素体虚弱者,见伤风感冒,表无大热,周身时痛,时时自汗,或外感已罢唯自汗出,或吴汗伤阳,汗出多多,或脏无他疾动则自汗,皆因荣卫不和而至,宜用桂枝汤酌加党参、牡蛎、附子、萸肉之类以复阳和阴,待荣卫调和其病自解。
5、温中化饮,降逆平冲:若见中阳不振,饮食不化,时泛清水痰涎者宜桂枝配茯苓、白术、干姜、甘草。若更兼逆气上冲,干噫食嗅的以上去干姜再加生姜、橘红、半夏、黄芩、赭石、复花之类。若但见气起关元,逆逆上冲者,宜单用桂枝二两煎汤一碗服之即消。
6、 通心阳温血脉:凡心中动悸不安,自觉空虚,似无所依,脉现虚弱无力,或动则气喘,面色虚浮,宜桂枝配人参、当归、白术、黄芪、圆肉、枣仁、栢仁、五味子、甘草之类;若虚中兼瘀,证见胸痛胸闷,动悸不安情志宜怒,多梦失眠,脉见短涩或结代,西医谓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宜桂枝配丹参、党参、远志、郁金、当归、川芎、赤小豆之类。
统观桂枝能升大气、降逆气,通心阳、温经络,散风寒、暖肌肤,通血脉、化疑滞。能上能下,能内能外。善通周身,性近平和,实为优长之品。凡用之者,其量必用到10至15克方能生效。
谈葛根之妙用:
例一:於今年六月城关张忠记来诊,男60岁,平时多烟好酒,见身体胖瘦一般,面色晦暗。自诉患高血压五年,近日头目眩晕,脑中胀痛,连及后项扭转不便。目赤耳鸣,心中烦闷,急躁不安,常有失眠,时时太息。多吐痰液,不思饮食。见舌质紫黯,苔微黄腻。诊其脉弦长有力,寸强与尺。血压:90——190 毫米汞柱。
观上述脉证,属肝肾阴虚,肝阳风火上抗,气郁血滞,脾湿不运之证。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半夏、云苓、苡米仁治之。
坏牛膝30克、生赭石粉30克、白芍、玄参、天冬、生牡蛎、生龟板、生龙骨、制半夏、茯苓各15克,苡米仁30克、茵陈、生麦芽各10克、川楝子、甘草各6克。取三剂,每日一剂。
以上以水四碗浸泡二小时,用文火煎取二碗,滤渣加水二碗,继煎成一碗。两次和合得药液三碗,温服一碗,日三服。
三日后复诊,头胀、烦闷、太息、饮食若有好转,脉较前少软,余乃如故。又拟舒颈止痛、活血化瘀,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清热利湿、降压泻火之剂。取五付,其方如下:
毛葛根(即木质葛根)50克、川芎12克、石决明碎30克、双钩20克、丹参30克、菊花12克、白芍15克、山萸肉20克、夏枯草20克、益母草3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泽泻10克、生山楂15克、枸杞15克、红花6克。
以上加水四碗,浸泡二小时,文火煎取二碗。滤渣加水三碗,煎取一碗,两次兑和得药液三碗,温服一碗,日三次服。
五日后来诊,脉不弦劲,头颈舒利不再胀痛,血压85——160毫米汞柱,诸症悉减,基本痊愈。又安原方取五剂,两天服一剂。10日后来诊已康复如常。并嘱其日后禁烟酒肥厚食品,要清心寡虑,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两月后随访,病未反复。
上方以葛根为君,配川芎行血中之气,疏颈通络散瘀止痛。葛根轻可去实,协同川芎能直达脑部。现代化学验证葛根内含葛根素,能调节脑循环,并有轻微降压作用,能治多种脑血管病变。川芎含川芎嗪,有降压镇静通血栓作用,二者相配能清利头目,溶栓息痛,降压通脉;以石决明、白芍、双钩、菊花平肝潜阳,息风止晕;以萸肉、白芍、生地、枸杞滋补收敛肝肾;以丹参、益母草、川芎、山楂、红花活血化瘀,疏通心脑,软化血管;白芍、黄芩、夏枯草、泽泻平肝泄火,清热利湿。经现代化学验证,丹参、川芎、黄芩、益母草、夏枯草、生山楂皆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此方葛根升轻醒脑,舒颈降压,疏通脉络,调节微循环,必用木质葛根(粉质多用与生津止渴),用量必达到50克仿能显效。以上谈葛根之妙用,贵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与方剂的配伍,假如其他类型的高血压,不见颈项不舒,扭转不利,脑中胀痛者,则非葛根所宜。若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脉搏弦细而数兼高血压者,则当与上方用生杜仲50克、明天麻12克以代葛根、川芎。熟地以代生地;若见肢体肥胖,头目弦晕,痰涌胸闷,脉弱无力兼高血压者,当与上方去葛根、川芎、石决明生地、枸杞,加生黄芪50克、干地龙30克、茯苓20克、半夏15克…….总之治病配方不能单以理化性质为准,当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有斯病用斯药,即符合中医的配方原则,又恰当采取先进的理化性质,以两者结合仿为妥善。
例二:本村王青云年38岁,与中秋节与朋友聚会食凉饮冷,饮酒过度后又闹事不眠,通晓吐泻不安。次日遂里急后重,痢下无度,腹痛切切,寒热不休,周身不适。急在卫生室诊治,与复方新诺明2片,黄连素1片,痢特灵1片为一次量,日三次;葡萄糖氯化钠500毫升,庆大霉素8万x4支,654---5毫克,静脉滴注,日一次。以上连用两天,病情乃未见好转,又加呕吐,随延余诊治。
患者言昼夜痢下10余次,红白掺杂,腹痛下坠。腕腹烦热,恶心欲呕,口中作渴。寒热不休,时有汗出。见面色红黯,舌苔黄腻,脉沉紧有力若带数象。体温38度。观上诊为酒后冒犯风寒,腐食冷饮重伤肠胃,引起协热下利。治以解表清理,行血调气,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为方,用葛根芩连汤和芍药汤加减,其方如下:
毛葛根50克、黄芩30克、黄连10克、白芍20克、当归10克、生山楂30克、焦神曲15克、黄柏10克、白头翁30克、大黄、大白、木香各6克、甘草12克。
上药以水四碗浸泡两小时,文火煎至两碗;滤渣加水两碗,煎至一碗;两次和合得药液三碗,温服一碗,日三次服。
次日来诊自诉周身乃热,但脉转和缓,里急后重除。利下乃昼夜四五次,赤白相间隐隐腹痛,腕腹胀满,心热厌食。与上方去白头翁、大黄、大白;加半夏、茯苓各15克,生姜30克。取三剂,安上方煎服法,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三日后来诊,诸症悉除,脉转平和,能进饮食。但乃有腕腹不适,大便希薄,日二次少带赤白,已不腹痛。遂取香砂养胃丸、香莲丸各6袋。嘱其每次各一袋,日二次,早晚分服,以善其后。三日后来谢谢,已回复健康,即如往常。
此方以葛根为君,轻清升发,有清热止痢的作用。芩,连黄柏为左,苦寒善清理湿热。白芍甘草当归缓急止痛以理血,临床治疗因协热下利者甚效。本案又因酒滞腐食重伤肠胃痢下脓血,故又加白头翁清热解毒,神曲助葛根以醒酒消食,山楂、大黄、大白、木香化滞行气,除里急后重。此可见葛根安内攘外之妙用也。
此案乃西医菌毒痢疾,化学验证方中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皆有杀灭肠道多种细菌的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有特效。但如果单用其中一味或四味联合应用,都不能治愈上述病例。如上方除去这四味药亦不能治愈上述病例。只有配伍得当,一起应用才能产生治愈上述病例的效果。此足以证明中医方剂配伍,与合成作用治病的奥妙,高出西医一格矣。
葛根解:葛根味辛甘,微苦凉,气轻浮。余曾以葛根二两水两碗煎剩一碗顿服体验。服后一小时觉脐下稍有凉坠之感,随传失气数次,又似缓缓作痛,约待两小时头项感到微重,四肢血管似有微动,移时即解。但始终未见出汗。血压微降,由80——100毫米汞柱降至80——95毫米汞柱。据上之体验葛根能上通下达,行周身血管疑滞。又能升清降浊,疏散风邪。补中土,曾津液。解酒积,醒脑神。托疹毒,通血脉,软血管,降血压。常服多服鲜有损正之弊。余临证常视为赢手之品,原非百病皆宜,其运用规律如下:
1、凡外感诸证及副鼻窦炎皆以此为君量必用至50克左右,多配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之类。此取轻可去实之意也。
2、治高血压症多以此为君,用量多在50——60克作左右,常配川芎、黄芩等,此为改善脑血管微循环而设。
3、治急慢性胃炎,多以此为君,用量多在30——60克左右,常配公英、黄芩、白芍、甘草之类。治清不升,浊不降,腹痛泻泄之症,常配苍术、紫参、地榆、白芍、米壳、甘草之类。取其升清降浊之义也。
4、治胸肋膜炎证,配桂枝、白芍、丹参、郁金、牡蛎、苡仁之类,治颈项背部肌腱发炎,头项扭转不利疼痛配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大活等是取其主肌肉、通血脉、解疑滞之义、、、、、、。
总之,葛根升散之力大与降浊之力,降浊是在升清的作用下进行的。为上中焦升散之品,能调理中上焦血管非菌性炎症。凡从脐以上,内外血液疑滞不通,血管壁肿胀者皆可用之。有不解其妙者,不得淡笑也。
中医治病取效,贵在辨证施治准确,用药恰当合理。中药以同样的十味药品,因君臣佐使配伍不同,可治多种疾病。这就是中药配伍与合成作用的妙奥,从事中医年沉日久者,自能通彻其妙矣。
以上乃余对桂葛二味之浅识,以与医林坛友情趣兴致之志,简述与上,还望医仁同道海量点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0-15 18:20 2楼
经验之谈啊!多谢分享。不过你的古邪出的“古”子是不是鼓动的“鼓”哟?
2011-10-16 23:56 3楼
拜读原著!获益匪浅!
2011-10-17 11:13 4楼
王家祥 说:
经验之谈啊!多谢分享。不过你的古邪出的“古”子是不是鼓动的“鼓”哟?

感谢点评!
“古”是指古代,跟“今”相对;"邪"有恶、厉害之意。桂葛头、古邪出,是指古贤的经验应用至今,在临床治疗中用桂枝葛根做首领为方,或单独应用,有非一般所有的功能,治愈疾病的效益是非常厉害的。
⬅ 原创医案 医案启示-----16.高血压案 老茶馆 恍恍惚惚,乳腺增生一方自然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