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抑郁症

2011-10-06 09:25 楼主
[导语]简介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适应症,操作手法,注意事项,以及意外情况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抑郁性神经症属中医“郁病”范畴,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病变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化火痰结等,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

本病治疗上重在疏肝调气,应用百会、印堂穴、四关(太冲、合谷)针刺,针刺的同时配合深呼吸导气法,出针后加用耳穴埋针进行治疗。处方中太冲为肝经原穴,主“胸胁支满,……终日不得太息”,配合谷为四关穴,有疏肝调气的作用;百会为肝经与督脉交会之处,位居巅顶,有疏肝调神之功效;印堂协同百会调神、导气,有加强疏肝调气之功;耳针留针时间长,能够巩固疗效。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适应证:抑郁性神经症;符合中医“郁病”之“肝气郁结证”和“气郁化火证”诊断标准;病人意识清醒,无智能障碍,能配合针灸治疗。

禁忌证:合并癫痫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孕妇、血证者;皮肤或耳廓有损伤及感染者。

技术操作方法

(1)患者体位:平卧。

(2)消毒:①针刺穴位消毒:用含0.5%~1%碘伏或含75%医用酒精的棉球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擦拭。②耳针穴位消毒:用含0.5%~1%碘伏或含75%医用酒精的棉球对整个耳廓进行2次以上的严格消毒。③术者消毒: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含75%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3)针刺取穴: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百会、印堂。

(4)针刺流程:①先针四关穴,进针顺序为:左太冲,右太冲,左合谷,右合谷。进针时针尖垂直于穴位皮肤,快速进针,针尖过皮后徐徐向内进针至深度约0.5寸,并以得气为度,可采用轻柔提插行针法。②再针百会,针尖与头皮呈2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过皮后针尖沿督脉向后方进针约0.5寸,并以得气为度,可采取轻柔提插行针法。③再针印堂穴,提捏局部皮肤,快速刺入皮下,过皮后针尖向鼻根方向沿皮下刺入约0.5寸,并以得气为度,可采取轻柔提插行针法。④针刺完后留针,配合导气法:即嘱患者闭目,嘴唇轻闭,用鼻行缓慢深呼吸,直至出针,总共留针时间为30分钟。⑤出针:按进针顺序进行拔针,注意每个穴位拔针后,以清洁棉签局部按压30秒钟以上,或以穴位无出血为度。⑥出针后再埋耳针:严格消毒耳廓后,取一侧耳廓上肝、心穴位,选用图钉型耳针进行埋针,左手固定消毒的耳廓,右手用镊子夹住针柄,轻轻刺入耳穴,胶布固定,留针3天,左右耳穴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患者大汗后、饥饿时不可使用本疗法,以免发生晕针现象。

(2)合并癫痫或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勿用此疗法。

(3)注意出针后防止出血。

(4)耳廓一旦出现感染,将引起严重的后果,故埋耳针前必须注意对整个耳廓进行消毒,术者在施术前亦必须注意对双手进行消毒。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滞针:一旦发生滞针,要求病人放松。若因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即可消除滞针;若局部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滞针,可稍延长留针时间,然后捻转出针,或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在附近再刺1针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由病人体位改变所致,应恢复原来体位,将针缓缓起出。

(2)断针:如果发生断针,嘱患者保持平静,切勿活动,以防断针向组织深部陷入。若残断部分针身仍显露于体外时,可用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断针暴露体外,持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应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一般断端可暴露体外。若没有成功,则需外科手术取出。

(3)晕针:病人若出现晕针,一般在短暂的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者要给予急救措施,初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压水沟穴或针刺水沟、中冲、素髎、内关和足三里;或者艾灸百会、气海、关元。但如果症状持续无缓解,则需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4)惊厥:对针灸患者必须询问是否有惊厥病史。对确实有此病史者,应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针全部取出,采取急救措施。若病情没有立即得到控制,应将患者及时转送急救中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针灸治疗咳嗽 老茶馆 敦煌《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