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阴疗法

2011-09-13 08:35 楼主
补阴法,是治疗阴虚证候的方法。适用于身体削瘦、头晕耳鸣、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酸遗精、咳嗽咯血、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证。阴虚之证可见于五脏,但肾为元阴之本,《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曰:“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所以一般说的补阴法,主要是以滋补肾中真阴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王太仆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都是指补阴法而言。补阴的方剂,常以地黄、龟扳、天冬、麦冬等甘凉滋阴的药物为主,与其他治法的药物配合。如阴虚火旺者,常佐以泻火药如知母、黄柏等,方如大补阴丸;滋阴药多腻滞之品,又常与健脾渗湿药如山药、茯苓、泽泻等配伍,方如六味地黄丸。因肾为元阴之本,其他脏腑阴虚亦多与肾有关,故滋补他脏之阴,也常寓补肾阴之法在内,方如养心阴的补心丹;养肝阴的一贯煎;养肺阴的百合固金汤、生脉散等等。另外,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张景岳提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方如左归饮和左归丸。总之,补阴宜以甘凉滋阴为法,切忌辛温燥烈及大剂苦寒之品。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真诀》)
[组成]熟地240克 山药120克 山萸肉120克 丹皮90克 泽泻90克 茯苓90克
[用法] 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日服1~3次;各适量,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膝软萎,骨热痠痛,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自汗盗汗,遗精梦泄,消渴淋沥,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等。
[方义] 本方是以金匮肾气丸减桂、附而来。虽名为滋补肾阴之专方,实为足三阴并治之剂。从其重点症状看,腰为肾之府,肾主骨开窍于耳等;肝主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等;脾主湿,脾主四肢等。腰膝软萎,牙齿动摇,耳鸣耳聋,遗精等属肾虚;头目眩晕,自汗盗汗,消渴等属肝虚;足跟作痛等属于脾虚。三经症状均有,但毕竟重点是肾虚;其次是肝虚;再次是脾虚。然而肝肾关系极为密切,由肾亏可致肝虚,肝虚亦可导致肾亏。故有乙癸同源、肝肾不足、水不涵木等论。治宜滋阴补肾为主,兼医肝脾为法。故方用熟地归经肝肾,为滋阴补血要药,用于本方为主者,补肾阴兼益肝血,使其肾阴充足则肝血荣。配伍入肝经之山萸肉、丹皮,有补肝清风作用,可治头晕目眩之风。用山药、茯苓、泽泻,渗中湿补虚健脾,可补化生阴血之源。本方以大滋阴液之熟地与利水渗湿之苓,泽配伍,使滋阴而不腻滞;渗利而不伤阴,共组成补肾阴,养肝血,健脾土的三阴并治之剂。
[临床运用]
(1)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总方,本方系金匮肾气丸减桂、附衍化而来,并寓有补肝健脾之功,为足三阴合治之法,临床治证比较广泛。无论小儿、成人,凡属肝肾阴虚者,用之大都有效。
(2)本方主治真阴亏损证。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正是此种治法。亦可用于寒之不寒的阴虚发热证;对于无名热属于阴虚者亦有疗效。临床运用时可加入青蒿、鳖甲、白薇等。
(3)本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主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证;亦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医宗金鉴》)。
(4)本方加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不足,视物不清,或枯涩眼痛等证。近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脑神经衰弱的头晕头痛证(《医级》)。
(5)本方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主治阴虚劳咳、咳嗽吐血、潮热盗汗、梦遗滑精等证。还可用于肺结核的发热、盗汗、咳嗽气短阶段以及脑神经衰弱、遗精、潮热等(《医级》)。
(6)本方加五味子,名都气丸。主治肾虚气喘、面赤、呃逆等证(《医宗己任编》)。
(7)本方近代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糖尿病、耳源性眩晕,以及脑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昏失眠、耳鸣、遗精等证。但以腰痠痛、舌赤少苔、脉细数等肾阴虚的证候为使用标准。
(8)本方为滋阴补剂,若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方歌]
六味地黄补肾肝,亦渗中湿健脾专,
熟地八两二山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附方]
(1)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熟地、知母、黄柏、龟板。具有滋阴泻火作用。主治肾水不足、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吐血等证。
(2)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子,茯苓,山萸肉、炙甘草。具有滋补肾阴作用。主治肾水不足、腰痛遗泄、口燥舌干、盗汗口渴等。
(3)左归丸(《景岳全书》):即左归饮减茯苓、甘草,加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具有滋阴补肾作用。主治肾阳不足、精髓内亏、自汗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口干舌燥、或耳目昏花等证。
(4)一贯煎(《柳洲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杞子、川楝子。具有滋补疏肝作用。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疝气瘕聚、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咽喉干燥者。
2.明目地黄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熟地240克 山萸肉120克 枸杞子120克 当归120克 白芍120克 蒺藜90克 丹皮90克 菊花90克 茯苓90克 泽泻90克 山药120克 石决明90克
[用法] 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1-3次,每服1丸。
[功用]养肝补肾,健脾渗湿,滋阴明目。
[主治]两目晕花,视物不清。
[方义] 本方主治虚证慢性眼病。如证见视物不清以及头晕等。所谓肝开窍于目,视物不清者,源于肝虚。肝属木,木赖水生而土培,水属于肾,土属于脾,脾肾两虚,不能养肝培木,肝血失荣,开窍于目无力,所以两目晕花而视物不清。治宜养肝补肾、健脾渗湿,清眼明耳为法。故方用熟地为主滋补其虚;配伍山萸肉、枸杞子、石决明、当归、白芍、蒺藜、丹皮、菊花协助主药补肾养肝、化生精血,清眼明目为辅;脾应五行而属土,土性主湿,故复用茯苓、泽泻、山药渗湿健脾、补土培木以为协治;本方亦可加入炙甘草补中调药,共组成养肝补肾健脾之法,使其木得水生而土培,肝木升达,清阳上升,津液上布,精血上奉,目得滋养,肝能开窍,故可明目。本方为滋补明目剂,主治慢性眼目晕花、视物不清;亦治慢性眼病之后期见证如上者;如属急性实证而双目赤肿热痛者不宜使用。
[临床运用]
(1)明目地黄丸系用六味地黄丸加大量补肝养血药物所组成。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突出了补肝明目的作用。由此可见,“肝开窍于目”是本方的立法关键。所以本方主治虚证眼病,对于眼睛干涩、夜盲、视物模糊不清等,有较好的疗效。
(2)本方用于治疗青光眼,可酌加钩藤、茺蔚子、夏枯草、龙骨、牡蛎,珍珠母、磁石,朱砂等品。提高视力有一定的作用。
(3)本方对于高血压病症见阴虚阳亢者,也较适合;若兼有腰痛者,可加入杜仲、牛膝等。
[方歌]
明目地黄含六味,归芍杞菊石蒺藜,
可加甘草凋诸药,滋阴明目最相宜。
3.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15克 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30克 、 生地120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朱砂9~15克为衣,每丸9克重,每服1丸,日服1-3次。亦可作为汤剂水煎服,朱砂少许为引冲服。
[功用]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或梦遗健忘,或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
[方义]本方所治证候,病在心、肝、脾、肺四经,但重点是以心经阴虚火旺为主。因为心主藏神、肝主藏血、脾主生血、三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脾不生血、肝无血藏、血不灌心则心血失养。心肝阴血不足势必化生燥热,一则火邪灼肺,导致金燥,肺气化燥而庚金已伤,故大便干燥;二则心火上炎,导致阴虚、舌为心之苗、故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而口舌生疮,由于燥热伤津,故呈现阴虚火旺而心神不宁等症状。治宜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为法。故方用生地,玄参甘寒滋阴清热;配伍柏仁、枣仁、远志、朱砂补心安神。方用当归、丹参者,入肝经养血清血,又可协助生地发挥养血滋阴作用。配伍天冬、麦冬、五味子人肺清热,补肺润燥。复用人参,茯苓归经入脾,补中健脾,以增强化生阴血之源。本方主治的重点是神志不宁,故配伍桔梗引药上行发挥疗效。总观本方,系四个方面配伍,共奏滋阴清热、养血润燥、补心安神之功。因此,凡属阴虚火旺导致神志不宁者,均可选用本方衍化治疗。
[临床运用] 补心丹是用甘寒养阴之生地为主,配伍大队养阴清热之玄参、麦冬、天冬以作协助。全方之意,重点在于滋阴清热,其次才是宁心安神。主要适用于心经阴虚火旺之神志不宁证。对于脑神经衰弱、心脏病,症见心烦失眠,舌红少苔,或舌边尖麋烂,脉细数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均可选用。
[方歌]
补心丹中柏枣仁,二冬生地苓茯神,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归身共补心。
4.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组成)百合9克 麦冬9克 贝母6克 桔梗6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玄参9克 当归9克 白芍6克 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方义] 本方是对肺肾阴虚,火刑肺金,症见咳痰带血者而设。肺属金而主燥,肺肾阴虚,故产生燥热,因而咳嗽气喘而痰中带血。百合归经入肺,具有清润滋补之功,本方以百合为主清润补肺,故名百合固金。肺为水之上源,肺阴虚则肾阴也亏。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木化火,火克肺金则肺燥更甚。故伴见舌红少苔,咽喉燥痛,脉象细数等阴虚证。总之,本证为肺肾阴亏,加之木火刑金。治宜清润肺金,补肾滋阴,养血清肝为法。故方用百合为主,入肺清润滋补以固肺金。配伍甘寒之麦冬合贝母、桔梗入肺经助百合滋补清热,化痰止咳。方用二地玄参归芍者,入肾养阴补其水;入肝养血清其木,使其肝肾得补,达到水旺火熄。加入甘草生用者,既可助本方甘润生津解热;又可补中健脾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组成养阴清补、润肺化痰,固金止咳之剂。
临床运用
(1)百合固金汤是一个大补阴水、清热养肺的方剂。本方以百合为主清养补肺,寓有玄麦地黄之增液汤在内,具有较大的滋阴清热益肺作用,故对阴虚火旺之劳伤杂证,均有良效。肺结核在阴虚发热咳血盗汗阶段,用之最为适合。若非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临床本方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症见肺肾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均有一定的疗效。
(2)本方只可暂用而不宜久服,用至阴复火退之后,即宜补养脾胃,参考方剂如四君子汤等,使脾胃功能恢复,体力自能康复。
(3)本方有滋腻伐胃的副作用,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忌用。
[方歌]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康。
[组成]人参(党参)3~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3~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敛汗,清热养阴。
[主治] (1)热伤元气,阴津大耗,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来虚弱;(2)久咳肺虚,呛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者。
[方义]本方是治热伤元气,汗出伤阴,导致气阴两伤或久病体虚元气不足,内有虚热,热灼阴液的证候。气产生于脾而统司于肺,热伤元气则脾肺两虚,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虚皮毛不固则汗出,汗出津伤则口渴。气为血之帅,脾主生气而气为力,脾虚则短气无力而脉虚。总之,本病为气阴两伤之虚热证。非补气而正不复;非滋阴而津不生;非清热而火不解,所以立补气、清热、养阴为法。故方用甘温之人参入脾肺为主,补脾肺益气生津;配伍甘寒之麦冬入肺为辅,清肺养阴,生津止渴;佐用五味子味酸入肺,敛肺止汗而疗咳。三味药物合用,组成益气敛汗止咳,清热养阴生津的方剂。
[临床运用]
(1)生脉散为临床抢救虚脱的方剂之一。虚脱证大体可分两种:一为气阴两伤;一为阳气双败,前者属于热证;后者属于寒病。热证宜清,寒证宜温,水火两途,必须明确。生脉散具有清热、补气、养阴、敛汗、生脉之功,可急救元气耗伤,虚脱而有热象者。它与四逆汤、参附汤之抢救亡阳虚脱证不同。
(2)对于久咳肺虚阴伤之证,如果咳嗽有痰,微有气喘者,可用本方加杏仁、陈皮理气止咳化痰;对于脉微有热的虚脱证,应重用人参,可获捷效。
(3)本方加酸枣仁,柏子仁,用于脑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及心脏病的期外收缩,均有一定疗效。
(4)本方是用于气阴两伤,纯虚而无表邪之证。对外有表邪,或虽然大热而气阴未伤者不宜使用。
(5)本方可治中暑,如心烦口渴,短气无力,汗出身热脉虚者。若症见身大热大渴者,可与白虎汤合用。
[方歌]
生脉麦味与人参,补气清热又养阴,
少气汗渴兼医暑,热证虚脱脉绝珍。
[附方]
(1)冠心一号(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拟方):赤芍15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鸡血藤15克、丹参30克、三棱18克,廷胡索15克、降香15克、急性子15克、薤白18克。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
(2)冠心小二号(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拟方):赤芍15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降香15克。作用同冠心一号,但效力较缓和。
(3)失笑散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山东医学院拟方):生蒲黄、五灵脂、川芎、桃仁、红花、郁金、赤芍各15克。具有活血行瘀,理气止痛作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补阳疗法 老茶馆 中医补血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