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阳疗法

2011-09-13 08:32 楼主
补阳法适用于阳虚的证候。因肾阳为元阳之本,《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曰:“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故补阳法主要是补肾阳。但肾阳虚弱之证,又有肾气虚和肾阳衰微之分。属于肾阳衰微,阴寒内盛导致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或寒水内停,发为水肿者,如四逆汤、真武汤证,已在温阳祛寒法中叙述。这里只重点介绍肾气不足的虚损杂病之治法。这类疾病常见证状为面色苍白,腰膝痠痛,腰以下有冷感,下肢软弱,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溺后余沥,或小便频数,或阳痿早泄,或赢瘦消渴,脉小弱尤以尺脉沉小为甚等。这些都是肾阳虚弱。下元失于温养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王太仆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都是指温补肾阳法而言。补阳剂常用的药物如附子、肉桂、干姜、杜仲、肉苁蓉、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等。根椐肾主藏精,阴阳互根的特点,补肾阳常须配伍熟地、山茱萸等补涩精血之品。此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 熟地240克 山药120克 山萸肉120克 丹皮90克 泽泻90克 茯苓90克 桂枝(近代易用肉桂)30克 附子30克
[用法]共为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服1丸,日服1---3次。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腰痛脚弱,或身半以下常有冷感,或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尿频遗尿,尺脉弱小,以及脚气、痰饮、消渴等证。
[方义] 本方是温补肾阳,助长肾气之代表方;亦为三阴并补之有效剂。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肾阳不足,则肾阴不得温化,造成阴寒凝滞,下元不温。腰为肾府,肾属下焦,虚则下病。因致腰痛脚弱,或者脚气,或身半以下常有冷感,或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尿频遗尿,或者阳萎。痰饮者,命门火不生土,脾湿生痰,发为久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者,亦包括此证机理。消渴之病,由消而致渴,消为下陷漏水脱精之意,亦属肾虚失于封藏之理。总之,由于肾阳虚影响肝脾,故呈现上述诸证。治宜温补肾阳为主,兼补肝脾为法。故方用肉桂附子为主补肾阳而助气化;又配伍熟地、山萸肉、丹皮入肝肾滋补养血而清肝;使其阳有所附而阴得所化;配入山药苓泽渗湿补中,化生气血以助阴阳。总观本方之配伍,使其阴阳和调,肾气充沛,诸证方可自愈。另外,本方不纯用桂附之辛热。而纳桂附与滋阴剂中,使其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亦即“少火生气”之意,故不曰温肾壮阳,而独以肾气名之。
[临床运用]
(1)肾气丸主治肾阳虚。但肾虚之证,除阳虚外,又有阴虚之分,阴虚者,知柏地黄丸主之;阳虚者,肾气丸主之。但虽名阳虚,而实为阴阳俱虚。所以,肾气丸于六味地黄丸中加肉桂、附于以温阳。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则邪火妄动,知柏地黄丸壮水制火;肾阳虚则水不化气,金匮肾气丸则化气行水,故调补水火之法,各有所主。用本方温补肾中阳气,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对于寒病用热药不效者,应温补肾中阳气,此方最为恰当。
(2)本方加牛膝、车前,名济生肾气丸,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近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属于肾阳不足者(《济生方》)。
(4)本方对于肾阳不足的脑神经衰弱,糖尿病,慢性肾炎(恢复肾功能),阳萎遗精,劳损腰痛,慢性口腔炎等均有一定的效果。若舌赤、咽干、口燥,属于阴虚者忌用。
[方歌]
金匮肾气补肾阳,桂附六味合一方,
亦名桂附八味丸,下元虚寒滋补强。
[附方]
(1)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肉桂、附子、炙甘草。具有激补肾阳等作用。主治肾阳不足,腹痛腰痠,肢冷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2)右归丸(《景岳全书》):即右归饮去甘草,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具有补肾阳养血健脾作用。主治元阳不足,先天禀弱,或劳伤过度(房劳),以致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脐腹多痛,或怯寒畏冷等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解毒用藥賦 老茶馆 中医补阴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