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调护

2009-10-29 22:02 楼主
[font=华文新魏]新生儿呕吐的调护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它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奶液从口、鼻涌出所致。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属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殊性——食道短,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贲门(胃的入口)松弛,体位稍不适当就很容易引起呕吐;有的新生儿由于分娩时羊水吞入胃内,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嗳气时带出胃内容物,这叫溢乳;人工喂养时奶头过大,授乳过速,奶量过多也可引起呕吐;有的婴儿幽门(胃的出口)发生痉挛造成的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表现为间歇性、非喷射性呕吐,随着日龄的增长可逐步缓解。有许多是属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呕吐,如新生儿患鹅口疮、肠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幼科发挥·卷三》总结新生儿呕吐的病因时说:“溢乳者,小儿初生筋骨弱,左倾右侧,前俯后仰,在人怀抱扶持之也。乳后太饱,儿身不正,必溢出二三口也……呕乳者,节之可也;溢乳者,正抱其身也;皆不必治,哯乳(注:《说文》不呕而吐也)者,胃病虚也,宜补之,理中汤丸加藿香木瓜主之。”这里的胃虚主要指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表现为呕吐乳汁,挟清水痰涎,常因腹痛而啼哭不安,舌淡苔白。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止呕。方药:党参5克、干姜2克、炒白术3克、炙甘草2克、藿香3克、木瓜5克。加水100毫升、母乳30毫升,水煎取汁60毫升,分数次喂服。每日1剂,中病即止。一般的溢乳,可在哺乳后,将孩子竖抱,头放在乳母的肩上,一手轻拍其上背部三五下,即可防止乳汁溢出。再者,每次哺乳不宜过饱,也可以防止新生儿吐乳。故《千金翼方》说:“凡乳儿不欲大饱,饱则令吐。凡候儿吐者,是乳太饱,当以空乳乳之即消。”这里强调的是:凡是新生儿哺乳,都不宜太饱,因为太饱会使其吐乳。反过来说,凡是新生儿吐乳的,就是喂得太饱的缘故。应该用空乳喂新生儿,则吐乳的症状就会消失。
《保婴撮要·卷一》认为,乳食过饱,积滞不化,亦可致呕。书云:“乳哺亦不宜过饱,若宿滞不化,用消乳丸治之。”乳食积滞之吐乳,多见呕吐物挟酸腐气味,粪便挟奶瓣,腹胀满,舌红苔厚腻。治法:健脾消食,理气止呕。消乳丸方:缩砂仁、陈皮、荆三棱(煨)、蓬术(煨)、麦芽各15克,香附子(炒)30克。以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白汤下。不宜久服。
此外,防止新生儿呕吐必须注意寒热调适。《备急千金要方》说:“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就是说,夏季喂养乳儿,应先去掉积存在近乳头部的热乳。如果不去而用热乳喂养,会使乳儿呕吐呃逆;冬天喂奶,应先去掉近乳头部的寒乳,如未去而直接喂养乳儿,则会使其产生咳嗽、泄痢等病。
特别提醒:新生儿若反复呕吐或呕吐不止,则应考虑是疾病造成的。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呕吐不止的疾病主要有: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和先天性巨结肠。若出现严重持续的呕吐,呕吐物混有黄绿色的胆汁,甚至有大便,就要考虑有消化道畸形的存在。凡此种种,必须尽快到医院查治。
【中医解析】
中医认为,新生儿溢乳,多为生理现象,妥为调理,一般都会逐渐好转。呕乳者,主要在于节制喂乳的量。病理性呕吐有脾胃虚寒和乳食积滞之分。脾胃虚寒者,宜温中健脾,理气止呕;乳食积滞者,当健脾消食,理气止呕。
【医家箴言】
原文 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明·薛铠《保婴撮要·卷一》诠释
在新生儿护养中,不宜捂得太暖,喂奶时最好只喂七成饱。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2-10 09:00 2楼

中医治疗儿科、妇科、骨科可是很有经验和特色的。
⬅ “多事之秋”的新生儿脐眼 老茶馆 读书手札.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