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2009-10-07 13:59 楼主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针罐等疗法

刺血治疗:李氏[1]为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主要治则是,泻热解毒,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选用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经络,每次选2~3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1~2mm深度,出血约5~20ml不等,若出血量小于3ml,针后加拔罐,并留罐1 5分钟。3天刺络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2例,有效率达96.9%。黄氏[2]以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32例,治愈13例,好转19例。针刺取穴取患侧太白、大都、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曲池,如合并其他关节痛者再取局部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针刺,急性期进针后提插捻转泻法,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疼痛最明显处垂直刺入2mm,每个痛点刺3~5个点,随后用抽气式拔罐法,拔出3~5ml血液,10分钟后取罐,隔日1次,5次为 1个疗程。

火针治疗
王氏等[3]认为炽热的体针可使局部病变组织炭化、灼伤,起到比较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加速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而拔罐通过负压抽吸作用,更进一步改善局部微循环,对病损组织的修复及诸病理代谢谢产物迅速吸收十分有利。治疗方法是在跖趾等关节红肿疼痛部位常规消毒,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炽状,迅速在疼痛关节部位采用疾刺法点刺3~4针,使血液从针孔流出,然后加罐拔出剩余血液。3日1次,2次1个疗程。共治疗67例,有效率达到100%。

浮针治疗:李氏[4]认为皮肤是人体的门户,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肺合皮毛,浮针在皮下针刺可以通过肺气的宣发机能把卫气和津液输布于体表,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将体内的病邪从皮肤驱除体外。共收集87例病人,随机分为浮针治疗组45例,针灸组42例。浮针组,患处常规消毒后,采用中号浮针在痛点旁开6~10cm处,与皮肤成15°~25°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运针,当痛点消失或疼痛减轻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皮下的软套管,留至24小时后拔出,隔日1次,5日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好转1 7例,未愈2例,痊愈率57.78%;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29例,未愈4例,痊愈率21.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

梅花针法疗:李氏等将67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1%,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治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梅花针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选阿是穴和五输穴并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消毒好的梅花针以腕力进行叩刺,至点状出血;同时左手揉按叩刺部位旁侧皮肤,以减轻局部肌肉的痉挛疼痛和促进瘀血的排除。

针刀治疗:王氏等依据中医理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应用小针刀局部逐瘀,使病理代谢谢产物迅速排出,降低关节内及其周围压力,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的目的。治疗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于受累关节最肿胀处及敏感痛点刺入,先行纵行切割,然后左右摇摆针尾,使局部尽可能分开,拔出针刀后立即应用真空拔罐抽吸,多可抽出暗红色瘀血,部分患者可拔出黄色黏油状物质,每7天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情配合口服消炎痛及秋水仙碱。共治疗90例重症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6.7%。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张氏等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6例。方法:针刺患侧穴位,得气后,用青岛产G6805电针治疗仪通电30分钟。随后在患侧足三里穴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m1。结果:治疗组76例中,治愈44例,好转32例;对照组45例中,治愈1 6例,好转1 7例。激光穴位点射治疗:杨氏认为激光穴位点灼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四大功效。激光治疗组,采用激光穴位点灼疗法,输出波长为810nm,输入功效500MW,每次点灼时间0.1~0.5秒,前两天每天1次,以后隔天,连用1周,每次每个部位选择2~4个穴位,多为阿是穴及疼痛关节局部穴位。对照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疗程均为3~7天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外敷双柏散:双柏散是中医传统经验方,由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薄荷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表现为红肿热痛症状的跌打损伤和疮疡初起。黄氏等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双柏散治疗组25例和西药对照组22例,治疗组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入适量蜂蜜水调和成糊状。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立即敷于患处,每日1次。对照组以缓解疼痛、降低血尿酸为主,口服消炎痛25.50mg,每日2~3次;别嘌醇0.1 g,每日2~3次。结果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疼痛缓解时间均有显著差异,以双柏散组为优。四色散:何氏等将中医病因及病变部位结合分析,认为本病是下焦湿热注于经脉,阻于络道所致。四色散方中黄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白芷止痛除湿;红花活血化瘀而定瘀痛;青黛凉血解毒;加入蜂蜜调敷既可解毒又能滋润肌肤。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通络之效。共治疗21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四色散治疗组110例,活血化瘀油纱对照组108例。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2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65例,显效2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 李扬缜.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针灸杂志,2006,26(2)

2 黄桂英.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6,25(7)

3 王黎明,李萍,王延玉等.火针配合拔罐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7例.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 0)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痛风(痛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常规 老茶馆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