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手法学

2011-08-13 20:36 楼主
前言

针刀医学手法学是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为基础,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反复实践形成的精细入微、疗效可靠的一整套手法治疗学体系。其手法有别于传统手法,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传统手法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的,而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物理疗法。徒手治病,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缺乏现代科学的基础,使传统手法治病往往是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治病的机制不能用现代科学来予以说明,因此使这项具有独特医疗效果而又能摆脱西医学一些抗药性、并发症、后遗症的优良治疗方法,不能登上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而被西方人称为一种民间经验医学。其实它是一种目前世界范围内追求的一种最佳的自然疗法之一。针刀医学将我们祖先徒手治病的理念和现代医学解剖学、病理学的理念融为一体,而形成了独特的针刀医学手法学,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使手法医学更加精确、简练、速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将手法医学推上了科学的殿堂。本章分节叙述如下。

第一节 传统医学手法的概况


中国传统医学手法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我们知道中医学是东方哲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关于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论述都是抽象的,所以传统医学手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种抽象模式。比如,对普通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哪里疼痛就在哪里施行手法,如指揉法、掌揉法、叩击法、运动法、抚摩法、点压法等等。在10年前笔者等人同事花了2年功夫收集了我们祖先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手法,达到一百八十种之多,出了一本书叫《推拿按摩手法180种》,可见传统手法是十分复杂的。我们的祖先还搞出了对某些疾病规范的手法治疗程序,对于某一种疾病开始用什么手法,接着用什么手法,再接着用什么手法……最后用什么手法,这些程序不允许颠倒,按这种程序治疗一个病人一般都需要半小时到40分钟,医生都要搞得汗流浃背,这样通过多次的治疗(一般隔2~5天治疗1次),有一部分疾病的症状就会缓解,甚至消失。至于为什么能治好,他们的解释是镇痉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等,这种解释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特别是中医医生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当我们用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论证这些解释时,就会感到莫明其妙,当我们把这些解释说给纯粹的西医医生听时,他们则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或者就断然地认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东西。
中国医学的传统手法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废,并且确有临床疗效,如果断然加以否定,这本身也是不科学的、不公正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医生不应该停留在这种辩解和愤慨上,而应该正视现实,要认识到人家为什么要否定我们。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发明的东西,为什么不用现代的科学去研究它、发展它,使它具有现代科学的内涵?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并且取得了成功,西方医学就不仅会承认我们,而且我们会超过他们。因为就徒手治病这一点来说,西方医学是不及我们的,他们治疗的手段不是开刀就是化学药品,当今世界人类正在追求一种自然疗法,手法医学正是一种自然疗法。所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挥我们的优势,弥补我们的不足。
针刀医学的手法学就是建立在我们祖先徒手治病这样一个伟大发明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来加以充实、改造、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手法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3 20:37 2楼
第二节 针刀医学手法的定义


如果给手法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应该是医生用手的特殊作用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手的特殊作用力,这说明这种作用力不同于普通的作用力,它是有一定特殊技巧的作用力;第二是一个"力"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力来治疗疾病,不是用药、用针、用刀、用仪器或者其他什么来治病,而使用的纯粹是力;第三指明手法是一种治疗方法,而不是一种手艺,治疗的对象是人,这就要求手法要符合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不能任意设定的。
根据手法的这个定义,传统手法就有一些问题,第一关于特殊技巧的问题,传统手法是做到了,传统的五花八门的手法,都有一定的技巧性,仅是缺乏精确性而已;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力的问题,传统手法则对力的特性研究甚少,而多是从技巧上下功夫,由于中医理论限制,更无法对力进行定量的研究;关于第三个问题,即医疗方法问题,从方向上来说传统手法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祖先发明传统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病人治病,但是由于它缺乏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的理论基础,就很难做到完全符合生理、病理和解剖的特点,更很少能体现力的特性。
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的,也针对传统手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针刀医学手法首先从力学的研究开始,然后研究手法技巧,以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为根据,使之达到科学的治病目的,现简要叙述如下。
首先研究力,力由三大要素构成,即作用点、大小、方向。针刀医学手法对于力的作用点选择是按照力学原理确定的。比如利用杠杆原理,力臂越长,作用力越小,反之,力臂越短,作用力越大,所以在选择力的作用点时,根据人的生理、病理和解剖学特点来确定作用点,同时以治愈疾病为第一前提条件,以医生用力最少,最大限度减少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第二前提条件,这样大多数能找到手法的最佳作用点;关于力的大小,是根据生理情况、病理情况和治疗部位的解剖结构来确定的。比如,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时,当针刀将腕横韧带松解后,要想使腕管立即宽松,而不压迫腕管内的神经、血管和肌腱,彻底治愈此病,就必须立即配合手法,使腕关节过度背伸,利用背伸时的张力,和屈肌腱被拉紧时的张力,将腕横韧带迅速拉长,而达到治疗目的(详见本书《腕管综合征》一节)。这个手法的力度达到腕关节过度背伸,是根据腕管的解剖结构和腕管的生理功能即腕管综合征的病因来确定的,而且它的治疗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针刀松解之后拉长腕横韧带,这样的手法从作用点到力的大小,都是精确无误的;针刀医学手法在研究力的方向时更是非常精确的。仍以治疗腕管综合征为例,做手法时除了选择腕关节背屈的方向,选择其他任何方向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也是不符合生理、病理和解剖学特点的。
力是矢量,世界上没有无方向的力,所以物理学上当我们想同时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可在符号"F"的上面加上个小箭头,即 。所以手法既然是一种力的作用,它就不能离开方向来单纯研究手法。
针刀医学手法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在针刀治疗后配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手术,它与开放性的手术不一样,在大多数场合需要手法来配合解决针刀术后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配合治疗,因为如果没有针刀治疗,单用手法治疗大多数是不能奏效的,然而这种配合有时又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针刀医学手法的以上特点和含义,我们就可以给针刀医学手法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那就是针刀医学手法是在针刀闭合性手术后,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和病变部位解剖学的特点和力学规律,医生以手的特殊作用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2011-08-13 20:37 3楼
第三节 针刀医学手法学不同于传统手法学的要点


我们把这种新的医疗手法,叫针刀医学手法,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这种手法与传统手法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它的理论基础和传统手法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手法是以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而针刀医学手法是以现代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为其理论基础的。
其二,由于针刀医学手法以现代有关医疗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所以它的精确性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克服了传统手法的某些盲目性。
其三,由于这种手法的精确度得到了提高,也就避免了一些健康组织附带性损伤。针刀医学手法是根据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解剖学特点来设定的,又是根据生物力学的规律来操作的,手法的每一个动作又是考虑到有关疾病部位的解剖学特点进行准确而巧妙的操作的。比如,用力的方向、用力的大小、所取的角度、病人的体位、手法的作用点,都是根据上述理论,从而达到安全而准确无误。
其四,由于这种手法的设定准确,大大地减少了手法的复杂性,大多数手法都只有1、2个动作,只需1、2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比如,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在行针刀手术剥离后,骶棘肌深筋膜在第3腰椎横突上还会有藕断丝连的粘连部分未被完全分离,我们就用手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让病人背靠墙壁直立,然后医生辅助病人弯腰,当病人不能再继续往下弯腰时,这时医生一手托住病人腹部,一手压住病人背部,弹压一下,病人即能将腰弯至正常,接着让病人直立,医生扶住病人使之背伸,当不能继续背伸时,医生即顺势使病人向背部过伸一下,手法即结束。这是根据腰3横突综合征的根本病因是骶棘肌深筋膜和第3腰椎横突尖端部的粘连,当人体弯腰时,第3腰椎横突沿骶棘肌深筋膜下降,该病的病因致使病人不能自由弯腰,因为在弯腰时由于粘连使第3腰椎横突不能下降,如果勉强弯腰,就会牵拉骶棘肌深筋膜而引起疼痛,当做过针刀剥离手术后,绝大部分的粘连已被分离,只有少量的粘连,在病人背靠墙壁弯腰时,无法以髋关节和膝关节来代偿弯腰(因为靠墙直立时,要求患者足跟靠墙,膝关节后侧靠墙),在此种情况下患者的弯腰动作,全部要以腰部的弯曲来完成,当腰部不能下弯时(此时腰部出现疼痛),说明还有未被分离处,此时医生利用患者欲继续弯腰的心情,顺势弹压一下,这些粘连就会被彻底分开,由于病人没有对抗医生手法方向的情绪,而是和医生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继续弯腰,所以对病人的任何组织均不会造成损伤,从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让病人背伸,此时腰3横突沿骶棘肌上升,其原理和弯腰时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而已。这个手法实际的操作就是弹压一下和向背部过伸一下,其余都是准备工作,手法操作的真正时间也就1、2秒钟。
以上4点,固然是针刀医学手法的重要特点,但是针刀医学手法的最重要特点是由于它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节省了医生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传统手法一般治疗一个病都需要20至40分钟时间,有的甚至1个小时,医生搞得满身大汗,而且要治好一个病,大多数都需要5~15次的治疗,有时即使这样,好多手法的适应证疗效还是不太令人满意。
正是因为针刀医学手法具有以上五个方面的特点,使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即徒手治病的医疗手法和现代医学科学融为一体了,可以走进科学的大雅之堂了,西方人再也不会认为中国的手法医学是民间经验医学了。
2011-08-13 20:38 4楼
第四节 针刀医学手法必须达到三个标准


针刀医学手法学既然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有极为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那么它就应该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和科学标准,总起来说它要达到三大标准。
一、准。所谓准就是针刀医学手法的每一个操作,都能够作用到病变部位,不管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尽量避免无病组织受到力的刺激,即使为了手法操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而通过某些健康组织来传递力的作用,也不会使健康组织受到损害性的刺激。比如,肱二头肌挛缩,通过针刀松解后,要使肱二头肌恢复原来的长度,必须配合手法,这个手法的操作是医生一只手托住患肢肘关节的背侧,另一只手握住患肢的腕部,肘关节背侧医生的手向患肢掌侧用力,医生握住患者腕部的手向背侧用力,此时助手将患肢肩部固定,这样反复让患肢背伸,当患肢伸直后,医生用弹性力使患肢过伸1、2次,手法即告结束。这个操作,虽然通过前臂来传到手法的作用力,但是前臂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性的力的刺激,而它真正的作用力全在肱二头肌上。针刀医学手法对治疗作用的准确性是要求很高的,不允许任何一个手法操作的主要作用力作用到非病变组织上,这就是针刀医学手法三大标准之�"准"的含义。
二、稳。所谓稳就是针刀医学手法的每一个操作的设计,都以安全为第一,决不允许有因手法设计的错误,而导致后遗症和并发症(由于不遵照针刀医学手法规定的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事故,与手法设计的本身无关),避免因手法而增加病人痛苦。比如,钩椎关节旋转移位性颈椎病,通过针刀对有关损伤的软组织松解后,必须通过手法来纠正钩椎关节的旋转移位。根据此病的治疗要求和颈部的解剖学特点、生理学特点及生物力学特点,针刀医学设计了两点一面颈部旋转复位手法,此手法让病人仰卧位(此体位使颈部肌肉放松,减少手法的抵抗力),医生一只手的食指勾住患椎棘突,方向和病理性旋转方向相反,同一只手的拇指推住患椎横突的后侧缘,医生的另一只手托住患椎面部的一侧(和患椎病理性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使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方向和患椎病理性旋转方向同侧),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医生双手一起用力,食指勾住患椎棘突,拇指推顶患椎横突,另一手压住面部的一侧,向床面方向按压,此时都可轻轻地将患椎的移位纠正到正常。此种手法的设计,食指的勾拉,拇指的推顶是根据旋转物体的力偶矩的力学原理,两个点就是两个力偶矩,都作用在一个椎体上(患椎),所以非常省力。另一手按压面部是根据旋转面的力学原理(颈部有矢状面和冠状面),轻微按压(实际是让颈部沿切线旋转),即可达到目的,另外,当手按压使面部向床面转动时,它的最大旋转角度不可能超过人体颈部的最大旋转角度45°(因为有床面的绝对阻碍)。这个手法的设计,可以说是达到目前治疗钩椎关节旋转移位型颈椎病最安全的标准。针刀医学任何手法的设计都是建立在这样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的。关于两点一面手法详细的理论阐述请参见本章《常用的颈椎手法》一节。
三、巧。所谓巧是指针刀医学手法要达到操作巧妙,用力轻柔的目的,在手法学上来说,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没有巧无法达到无损伤无痛苦而又立竿见影的效果。怎么才能达到巧呢?巧来源于对生理、病理、解剖学的熟悉,和对力学知识、几何知识的灵活运用,否则是巧不起来的。比如,针刀医学治疗冻结肩,在针刀松解后,肩部的疼痛就会基本消失,但肩关节仍然不能立即抬到90°,此时就必须配合手法。让病人仰卧位,让助手托住患侧上肢外展,此时三角肌处于松弛状态,医生用一只手抓住三角肌,并将三角肌推向背侧,此时三角肌前侧的深面和下层组织的粘连即被分开,同时原来被三角肌前侧覆盖的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腱即暴露在皮下,医生另一只手的拇指侧立压在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腱之间,并沿两肌腱之间向上推进,此两肌腱之间的粘连也就被分开;然后让患者俯卧位,同法将三角肌推向胸侧,三角肌后侧的深面和下层组织的粘连即被分开,此时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肌腱即暴露在皮下,医生另一只手用与分离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腱相同的方法,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肌腱之间的粘连分开,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很巧妙地将肩部肌群牢固的粘连,即所谓冻结分开了,此时患肢上举大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仍然达不到正常的状态,这是因为肩关节囊的挛缩和粘连还没有解开;在上述手法操作结束时,紧接着医生托扶患侧上肢令其上举,当达到一定高度时,患侧上肢就不能继续上举,这是由于关节囊挛缩和粘连牵制的缘故,医生在患者全力上举患侧上肢而不能继续上举的一刹那间,突然而迅速地将患侧上肢推弹至180°,此时能听到关节囊被松开的咝咝声,待患者反应过来,手法已经完成,整个操作不到1秒钟。这个手法的妙处就在于利用患者努力上举上肢的意志,肩部的所有肌群都在为实现这个意志而各自在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医生的推弹力仅仅是协助一下而已,如果让病人知道你要做这一手法,由于恐惧疼痛而和医生做对抗性的反应,肩部的所有肌群也做和医生意志相反的工作,这样,手法不仅不能达到轻巧地将关节囊松开的目的,相反地将使肩部的软组织受到损伤,就会得到一个费力大、有损伤、无效果的结果。可见,上述手法的轻巧是完全建立在对生理、病理、解剖学、生物力学、几何学的恰当运用之上的。关于此手法细致的理论分析请参见本章《常用的肩关节手法》一节。
以上所述就是关于针刀医学手法操作必须达到的三大要求,即三大标准,这三大标准同时也反映了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重要标志。
针刀医学手法学是一个与传统手法相区别,崭新的完整的手法治疗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操作方法,以上所写四节只是就针刀医学手法的理论作一个简单地概括,暂且作为针刀医学手法学的总论,下面我们将针刀医学手法学的治疗部分,按人体解剖部位的顺序作一个较简单的介绍。因为本书主要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将针刀医学的手法学展开论述和介绍,篇幅太大,就有喧宾夺主之嫌。
针刀医学手法学各论主要介绍配合针刀治疗有关运动系统的部分疾病和少量内科疾病,关于它的全面介绍以后将有专著问世。
2014-07-30 16:51 5楼
想学针刀的可以联系我占金桥15002724364 qq2805556201
⬅ 针刀医学膝关节常用的手法 老茶馆 七成汉族人拥有"杜康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