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之我见

2011-04-22 16:20 楼主
伤寒论 是方书之祖,其方简效宏,为二千年中华民族的使用所验证。其中蕴藏的理法方药必是中医药继承、发扬、光大的真理所在,而其书隐没不显医“理”,由于不显,故未能确立,故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此派那流,各呈奇说,什么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什么方证最高辩证说,愈演欲乱,无功于仲景。症候群,说六经是六大症候群的代名词,太浅薄了。方证最高辩证说,贬低理法的重要性,引人按证用方,弃理于不顾,丢了根本。其他表里半表半里看似简明,实则浅薄,里呀半表半里就是糊涂事一件,尤其那个半表半里,辩了千年,依旧不明不白(好在经常对应的就一个小柴胡汤,理不明,但汤还能用),表里间的界面?薄薄没厚度的面,也会病?
我的认识,三阴三阳就是足三阴三阳经,而经与脏腑相连,经与经亦相通,故以部位论,三阴三阳对部位的划分及部位间的联系更全面更灵活。而尤为重要的是,中医对十二经的发现及应用很久远,这从《灵枢》较《素问》为早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可知,经络是对人体部位的早期探知。经验是实践而得、继承而传的,很难想象仲景为何用经脉的三阴三阳名称,而不用其经脉的人体之实是何意思?(尽管经脉、经络的实质是现代意义上的“什么”还不清楚,但其存在却不能否认)。
三阴三阳六经论者,如刘渡舟,用许多辩证案例活生生地印证了经络论的正确。有兴趣者,可参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三阴三阳六经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经络体系,上下纵横、内联外属,形成了人的体表、肌肉、筋骨、五脏六腑---的形质气化系统,这是中医的人的组成系统,人的病,不会越出这些系统而病。在此基础上,显而易见,其他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说是多么浅薄,多么枯燥。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经的三阴三阳是研求伤寒论的前提,前提错,其他事皆错。前提对了,其他事,也仅仅才开头,发掘、继承仲景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仍有太多的努力需付出,因为张仲景没给我们留下一部“仲景内经”或“仲景外经”,他人只好在只言片句中求之,在无字处求之。求不得张仲景的“理”,想发扬光大他的“法”,恐怕是很难的,也就只能有一个方对一个证了, 就是那个“最高的方证对应”了。而得了理,才可处百病,而仅用113方,欲处百病,难啊!
猜想之一,秦汉时医者,灵枢经脉第十篇张口便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挟脊,---,络肾,属膀胱。如此,则太阳所指,清楚明确,则识病自然容易。今人则为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所乱,自然难懂太阳病。
求索吧!
此帖以回王家祥帖发出,但为引起众坛友积极讨论,又以此帖发布。特此说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22 20:43 2楼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脏六腑的三阴三阳。
2011-04-22 20:57 3楼
回复 3# 樊正阳


不解,何谓?
2011-04-22 21:17 4楼
回复 4# zhangjianxinty

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

足少阳胆,手三阳三焦;


三阳为府,三阴为脏,是否?

手足三阴三阳括十二脏腑对否?
2011-04-22 21:26 5楼
回复 5# 樊正阳


明白了。但 即以经络论,则不与脏腑牵。
2011-04-22 21:28 6楼
回复 6# zhangjianxinty


经络不是脏腑气血等运行的通道么?
2011-04-22 21:42 7楼
回复 7# 樊正阳


是的,但不仅仅是。十二经络通过络属把整个人在划分为十二个小系统的基础上完整统一的连接而成为“一个人”,立论时,可以用十二经脉为纲,可以用足六经为纲,亦可以用脏腑为纲,可以用五脏为纲,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有便利与否、简明与否的区别。故而出现了经络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
2011-04-22 22:07 8楼
不管怎么说,经络、脏腑、三焦、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都是讲的人身上的东东。治病不可能治到人外去吧!


仲景不引古今一语,皆出心法,为万世之楷模!
2011-04-22 22:23 9楼
回复 9# 樊正阳


“ 仲景不引古今一语,皆出心法”,誉之太过,任何人都不是神仙,必然是继承后再发展创新,仲景也不能例外。“为万世楷模”是对的,楷模就楷模在他继承正确的,创新有用的。
2011-04-22 22:46 10楼
回复 8# zhangjianxinty


现将在王家祥帖下的其他回帖在此重发,以便一起参看,望有助于与本讨论的深入:

伤寒论序已有精通古文的高人指出,勤求古训,撰用二字后面复列书名不合当时书写习惯,为后人所加,又有日本康平伤寒论可证,况且内径亦是多家学说的汇总,观点不一,同时经络互相联通,互有表里,归纳症状差异不难理解。选六经,可概括者较多,当然,选十二经,概括的更全面,但同时更复杂了。而张仲景在全面与便利间取了方便兼顾全面的六经,而非十二经。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十二经辨证当然可以,吴鞠通《温病条辨》虽用三焦辨证,当条文中却采用“手太阴风温---”,实质上也是用经络分证。柯韵柏的六经界面说与六经不对立,充其量属于六经大集合中的小部分,界面是啥?人体中的物质基础是啥?空中楼阁一个,柯版症候群说。
即选用六经,而不用十二经,那么,手经的六经证候只能用其他方式向足六经归纳了,比如,时下常见的太阳病---风寒感冒,发冷、流清涕、打喷嚏、嗓子干、脉浮,手太阴肺的症状明显,就可用肺合皮毛,而皮毛为人身藩篱,属太阳,而归为太阳病。现在的温病学,理法方药非常详细,用了不同于六经的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但绝不是说温病不能用六经分证,如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明确无误地对温病亦用六经分证。猜想是,张仲景经历的温病较少,没有经验则没法写,故伤寒论中明显针对当今所谓温病的条文就极少。就像今人普遍的糖尿病,那时不见得有多少,比如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得糖尿病的就很少,时代不同吧。

仲景的确未提六经,当若是有许多许多在某某经症状可以对应地划归为三阴三阳的某阳或某阴,不恰恰说明三阴三阳就是六经了吗?这点有许多例子可证。我们有什么理由舍弃明确、准确、具体的足六经脉,而另立什么六个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六个界面?其理由何在?好处何在?

有帖说“从临床看,一些没有按这个经络理解的经方家,其医术并不比刘差,甚至更强,如胡希恕,曹颖甫等。”我的回复是:其实也对,在应用仲景方的层次上,按照方证对应观,辨出方证,便可处方,完全可以成为经方高手。实际上,大部分大部分人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见到脉浮紧,浑身发冷,头痛,刚不久冒了寒,便可直断为太阳伤寒,用麻黄汤,或自拟荆防羌苏汤,若见腹部冰凉,下利清水,直接就用附子理中,不会在脑中出现什么太阳经、太阴经的。但是,遇到不常见的症状,找不出明显的对证方,则难于立方了,此时,按什么“理”,寻什么道才能找出合适的方呢?若不探求出三阴三阳的本质,怎么才能有指路的明灯呢?

足六经的传变,我认为易于理解,六经即是人体的6个互有关联的组成系统,某经有病,自然可影响到其他经,即传经。但不存在绝对的循经传,太阳病可直接传向(用现在的话说,即影响到)其他任何经,而出现并病或合病。伤寒亦可直入,称作直中,如直中太阴,出现下利清水。传哪经,直中哪经,取决于人的体质状态、取决于天(气候一类)。一般看,对体质较好的人,伤寒先伤人体表,因正气充足,易现太阳病,若此人胃肠平素干燥,太阳病就易化火而传变为阳明病,或是阳明气分大热,或成阳明腑实可下之证。传变于何经,一切以见证而判定,不存在预先划定的顺序。关于六经病、六经病传变的总结,建议参看程鈡龄《医学心悟》中关于伤寒及六经的论述,非常简明清晰,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的。
2011-04-22 23:23 11楼
回复 11# zhangjianxinty


对,就是这个思路,有空也来说说我的经络观。
⬅ 揭开《灵枢》的神秘历史面纱(五) 俞世伟 老茶馆 圆白菜可抑制返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