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57味药材
🌿因尘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对叶果 ➡ (贝母兰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伞房贝母兰的假鳞茎或全草。全年可采。
  • 清热止咳,止血定痛,接骨。治支气管炎,感冒,骨折,软组织挫伤。①《文山中草药》:"止血,定痛。治外伤出血。"②《云南中草药选》:"接骨,续筋,清热,止咳。"③《贵州药植目录》:"清热润燥,生津止咳。"
  • 肾经 肺经 茎木 全草
🌿刺萝卜 ➡ (大蓟的别名)
  • 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及根入药。野生品春、夏开花前连根挖出洗净晒干。栽培品在栽后第二年采收。
  •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肝炎,肾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眉毛草 ➡ (笔仔草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清热,利水。治热病烦渴,泄泻,黄疸型肝炎,糖尿病,淋蚀,尿血,小便不利。①《福建民间草药》:俐小便,通淋闭,止消渴,除烦热。"②《广东中药》Ⅱ:"清热,利水,通淋,凉血。主治淋浊,肝热,疳积,小儿尿短。"③《闽东本草》:"治发热口渴,肠风泄泻,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目赤。"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红石头 ➡ (代赭石的别名)
  • 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产山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南等地。
  • 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①《本经》:"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②《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③《药性论》:"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④《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⑤《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⑥《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⑦《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肝经 三焦经 矿物
🌿藩篱草根 ➡ (木槿根的别名)
  • 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
  •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咳嗽,肺痈,肠痈,肠风泻血,痔疮肿痛,白带,疥癣。①《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疮痛。"③《纲目》:"治亦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④《医林纂要》:"治肺痈,肠痈,能下行。"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肺结核。"⑥《南宁市药物志》:"根茎:清热止咳。"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金线草 ➡ (菟丝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马料豆 ➡ (野料豆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开果荚,收集种子,再晒至足干。
  • 补益肝肾,祛风解毒。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①《本草汇言》:"解内热消渴,止阴虚盗汗。"②《本草备要》:"每晨盐水吞或盐水煮食,补肾。"③《本草经解》:"生研涂痈肿。"④《沈氏效方》:"平肝火。治疳疾,目疾。"⑤《百草镜》:"治黄白疸。"⑥《事亲述见》:"补五脏,益中,助十二经脉,调中,暖肠胃,舒筋。"⑦《纲目拾遗》:"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煮汁服,解乌、附毒。"⑧《本草再新》:"健脾除风,利湿消肿。"⑨《饮片新参》:"养肺平肝,清头目。"⑩《上海常用中草药》:"平肝,明目,又有强壮作用。治头晕目花。"
  • 脾经 肾经 肺经 全草 果实种子
🌿柔毛水杨梅
  • 为蔷薇科植物柔毛水杨梅的全草及根。夏、秋采集。切碎晒干。
  • 补脾肾,祛风湿,消痈肿。治腹泻,痢疾,白带,崩漏,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①《云南中草药》:"健脾,补肾,解毒。治食滞腹泻,肾虚腰痛,贫血,乳腺炎,疮毒。"②《陕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消炎止痛,镇痉,治腰腿痛,跌打损伤,乳痈,咽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疡,瘰疬,痢疾,崩漏,白带,小儿惊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晨凫 ➡ (凫肉的别名)
  • 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
  • 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解毒。治病后虚羸,食欲不振,水气浮肿,热毒疮疖。①孟诜:"主补中益气,消食,消虫,平胃气,调中。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助力,和胃气,消食,治热毒风及恶疮疖,杀腹藏一切虫,大补益病人。又治水气浮肿,和五味作粥啖之。"③《日用本草》:"利水,导热毒,去风气疮肿。"④《医林纂要》:"补心养阴,行水去热。清补心肺。"⑤《本草求原》:"益肺胃阴气。"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动物
🌿荈 ➡ (茶叶的别名)
  •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大红腿鸭 ➡ (凫肉的别名)
  • 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
  • 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解毒。治病后虚羸,食欲不振,水气浮肿,热毒疮疖。①孟诜:"主补中益气,消食,消虫,平胃气,调中。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助力,和胃气,消食,治热毒风及恶疮疖,杀腹藏一切虫,大补益病人。又治水气浮肿,和五味作粥啖之。"③《日用本草》:"利水,导热毒,去风气疮肿。"④《医林纂要》:"补心养阴,行水去热。清补心肺。"⑤《本草求原》:"益肺胃阴气。"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动物
🌿木莲金 ➡ (丝带蕨的别名)
  • 蕨类水龙骨科丝带蕨Drymotaemium miyoshianum (Makino)Makino,以全草入药。
  • 主治劳伤。
  • 肾经 肝经 全草
🌿大刺儿菜 ➡ (大蓟的别名)
  • 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及根入药。野生品春、夏开花前连根挖出洗净晒干。栽培品在栽后第二年采收。
  •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肝炎,肾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石巴蕉 ➡ (贝母兰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伞房贝母兰的假鳞茎或全草。全年可采。
  • 清热止咳,止血定痛,接骨。治支气管炎,感冒,骨折,软组织挫伤。①《文山中草药》:"止血,定痛。治外伤出血。"②《云南中草药选》:"接骨,续筋,清热,止咳。"③《贵州药植目录》:"清热润燥,生津止咳。"
  • 肾经 肺经 茎木 全草
🌿豆马黄 ➡ (菟丝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土三加皮 ➡ (刺三甲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②《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③《本草求原》:"止热咳。"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⑤《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⑥《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⑦《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⑨《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⑩《广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龟甲胶
  • 为龟甲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 滋阴,养血,止血。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
  • 心经 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贯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牙格达 ➡ (沙枣的别名)
  • 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以果实,树皮入药。树皮四季可才剥,刮去外层老皮,剥取内皮,晒干备用。果实在秋末冬初成熟时采摘晒干。
  • 树皮:清热凉血,收敛止痛。用于慢性气管炎,胃痛,肠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止血。果实:健脾止泻。用于消化不良。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