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01味药材
🌿福寿柑 ➡ (佛手柑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 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金橘根
  • 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根。
  • 行气,散结。治胃痛吐食,瘰疬,疝气,产后腹痛,子宫下垂。①《四川中药志》:"行血,散瘰疬,顺气化痰。治胃痛,九子疡初起未溃由于气滞者。"②《闽东本草》:"调气降逆,健脾开胃,舒筋活络。治胸腹痛,痰滞气逆,疝气及水肿。"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饭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赤节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迎山红 ➡ (杜鹃花的别名)
  •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或果实。4~5月盛开时采收,晒干。
  • 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③《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 脾经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伏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牛连贴 ➡ (牛脾的别名)
  • 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脾脏。
  • 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①《本草拾遗》:"补脾。"②《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肿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③《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怍脯,消痞块。"④《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瘘。"
  • 胃经 脾经 动物
🌿铁脚梨 ➡ (木瓜的别名)
  •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蜂乳
  • 为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
  • 滋补强壮。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心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肝炎,溃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 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红柴丬花 ➡ (杜鹃花的别名)
  •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或果实。4~5月盛开时采收,晒干。
  • 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③《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 脾经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韭根
  • 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及鳞茎。
  • 温中,行气,散瘀。治胸痹,食积腹胀,赤白带下,吐血,衄血,癣疮,跌打损伤。①《别录》:"主养发。"②《本草拾遗》:"捣根汁多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③《纲目》:"功用与韭叶相同。"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诸癣。"⑤《医林纂要》:"大补命火,去瘀血,续筋骨,逐陈寒,疗损伤;加酒服之,回阳救急。"⑥《分类草药性》:"治风热,消食积,明目清昏,补遗精,止鼻血,清虚火,搽疳疮,熏喉蚁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吐血及衄血,又捣汁涂漆疮。"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七星坠地 ➡ (天香炉的别名)
  •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艳山红 ➡ (杜鹃花的别名)
  •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或果实。4~5月盛开时采收,晒干。
  • 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③《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 脾经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麦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香泡树 ➡ (香橼的别名)
  •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枸橼Citrus medica L.或香圆(西南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香圆亦可整个或对剖两半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 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 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老缅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云南海棠 ➡ (滇池海棠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滇池海棠的果实。
  • 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刺玫果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
  • 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
  • 胃经 脾经 肝经 膀胱经 果实种子
🌿白菝葜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五指柑 ➡ (佛手柑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 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