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122味药材
🌿橙皮 ➡ (橙子皮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
  • 化痰,利膈,消食,止呕,杀鱼、蟹毒。①《食疗本草》:"去恶心胃风,取其皮和盐贮之。"②《开宝本草》:"散肠胃恶气,消食,去胃中浮风气。"③《纲目》:"糖作橙丁,甘美,消痰下气,利膈宽中,解酒。"④《随患居饮食谱》:"止呕醒胃,杀鱼、蟹毒。"
  • 脾经 肺经
🌿金耳环
  • 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纤梗细辛Asarum gracilipes C. S. Yang, mss.以全草入药。春夏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
  • 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用于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风寒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艾蒿 ➡ (艾叶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 脾经 肾经 肝经
🌿白藤 ➡ (小白薇的别名)
  • 为萝摩科植物云南娃儿藤的根。秋、冬采根。洗净晒干。
  • ①《滇南本草》:"专治寒疼,肚腹酸疼。"②《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虚痨,恶性疟疾。"
  • 脾经 肝经 根茎
🌿饴糖
  • 加工品。将米或其他淀粉物质,经过浸渍蒸熟后,加入麦芽,使其发酵,再加水煎熬,溶出所有糖分,滤除渣质,浓缩,即成饴糖。
  •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治脾胃虚弱,干性咳嗽,肺燥咳嗽。
  • 胃经 脾经 肺经 其他部位
🌿泽兰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 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 脾经 肝经 茎木
🌿谷香 ➡ (茴香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果实种子
🌿松叶
  • 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叶。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采后晒干,放置干燥处。
  •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并能防治流脑,流感,钩虫病。①《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②《日华子本草》:"炙罯冻疮、风湿疮。"③《纲目》:"去风痛脚痹,杀米虫。"④《生草药性备要》:"杀螆,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螆疥。"⑤《会约医镜》:"辟瘟疫气。"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 心经 脾经
🌿天南星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犁头 ➡ (花姬蛙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姬蛙科动物花姬蛙的全体。
  • 祛风通络;活血祛。主祛风湿痹痛;腰扭伤;跌打损伤;骨折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动物
🌿马钱子
  •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棠梨 ➡ (挪挪果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的树皮和种子。
  • 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 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苦杏仁 ➡ (杏仁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果实种子
🌿木姜子
  • 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果实,其叶也入药。8~9月采果,晒干。夏秋采叶,晒干。
  • 祛风行气,健脾利湿,外用解毒。用于胸腹胀痛,消化不良,腹泻,中暑吐泻;外用治疮疡肿毒。
  •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满山红
  •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 的干燥叶,根也入药。夏、秋二季采收,阴干,根随时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 叶:止咳,祛痰。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根:止痢。用于肠炎痢疾。
  • 脾经 肺经 根茎
🌿朝鲜参 ➡ (高丽参的别名)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带根茎的根,经加工蒸制而成。人参作为草药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西元456—536)而朝鲜半岛因气候、土壤、温度都事宜种植人参。在高丽时代(西元915—1392)开始广泛种植人参,传入中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推崇,因而得名高丽参。
  • 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补养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明目开心、益智健脑,作用较强。
  • 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伸筋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佛手柑 ➡ (佛手的别名)
  • 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 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
🌿鸡毛菜 ➡ (芜菁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块根及叶。
  • 开胃下气,利湿解毒。治食积不化,黄疸,消渴,热毒风肿,疔疮,乳痈。①《千金·食治》:"主消风热毒肿。"②《食疗本草》:"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热毒风肿。""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③《饮膳正要》:"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④《本草备要》:"捣敷阴囊肿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芸薹根捣汁,鸡子清调涂诸热毒。"⑤《医林纂要》:"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柠檬皮
  • 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柠檬的果皮。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外果皮,晒干。
  • ①《陆川本草》:"疏滞、健胃,止痛。治郁滞腹痛、不思饮食。"②《广西中药志》:"行气,祛痰,健胃。"
  •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