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345味药材
🌿糯米
  • 禾本科糯米Oryza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以种子入药。
  • 益气健脾。主治下痢禁口,久泄食减,小便白浊。
  • 胃经 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鳜鱼
  • 鲈形目鮨科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以肉入药。
  • 补气,健脾。主治虚劳损伤,肠风下血。
  • 胃经 脾经 其他部位
🌿香菇
  •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蕈Lentinus edodes (Berk.)Sing,以子实体入药。
  • 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的炎症,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
  • 胃经 肝经
🌿茶叶
  •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知母 ➡ (南沙参的别名)
  •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 胃经 肺经 根茎
🌿野鸭 ➡ (凫肉的别名)
  • 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
  • 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解毒。治病后虚羸,食欲不振,水气浮肿,热毒疮疖。①孟诜:"主补中益气,消食,消虫,平胃气,调中。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助力,和胃气,消食,治热毒风及恶疮疖,杀腹藏一切虫,大补益病人。又治水气浮肿,和五味作粥啖之。"③《日用本草》:"利水,导热毒,去风气疮肿。"④《医林纂要》:"补心养阴,行水去热。清补心肺。"⑤《本草求原》:"益肺胃阴气。"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动物
🌿鸡内金
  •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不要先用水洗,否则难剥离且易破碎),洗净,干燥。
  •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 胃经 脾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动物
🌿绿豆
  • 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以种子入药。
  • 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 心经 胃经 果实种子
🌿卷心菜 ➡ (甘蓝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
  • ①《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②《本草拾遗》:"补骨髓,利五藏六腑,利苯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菹,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 胃经 肾经 茎木
🌿麦芽糖 ➡ (饴糖的别名)
  • 加工品。将米或其他淀粉物质,经过浸渍蒸熟后,加入麦芽,使其发酵,再加水煎熬,溶出所有糖分,滤除渣质,浓缩,即成饴糖。
  •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治脾胃虚弱,干性咳嗽,肺燥咳嗽。
  • 胃经 脾经 肺经 其他部位
🌿竹木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樱桃
  • 蔷薇科梅属植物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以叶及核入药。夏采叶及果实,捡果核洗净,晒干。
  • 核:清热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叶:透疹、解毒。用于麻疹不透;外用治毒蛇咬伤。
  • 胃经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打不死 ➡ (红萆薢的别名)
  •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Smilax mairei Levl.,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祛风除湿,调经,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慢性胃炎,月经不调。
  • 胃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菱角 ➡ (野菱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菱科植物野菱和细果野菱的坚果。
  • 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疮肿
  • 胃经 脾经 其他部位
🌿小米 ➡ (粟米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
  •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③孟诜:"陈粟米:止痢。"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⑥《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⑦《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 胃经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南瓜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空心菜 ➡ (蕹菜的别名)
  • 旋花科植物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 [I. reptans (L.)Poir.],以全草及根入药。夏秋采,鲜用或分别晒干。
  •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食物中毒,黄藤、钩吻、砒霜、野菇中毒,小便不利,尿血,鼻衄,咳血;外用治疮疡肿毒。
  • 胃经 根茎 全草
🌿刺梨
  • 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
  • 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 胃经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小茴香 ➡ (茴香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果实种子
🌿海米 ➡ (师实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砂钻苔草的果实。
  • 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呕吐呃逆
  •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