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431味药材
🌿独角莲 ➡ (白附子的别名)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芥 ➡ (芥菜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莱的嫩茎叶。
  • 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 胃经 肾经 肺经 茎木
🌿人参芦
  •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
  • 涌吐,升阳。治虚人痰壅胸膈,气陷泄泻。①《本草蒙筌》:"发吐痰沫。虚羸老弱,痰壅,难服藜芦,用此可代。"②《本经逢原》:"盐哮用参芦涌吐最妙。"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葖子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香茹 ➡ (香薷的别名)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 胃经 肺经 茎木 果实种子
🌿伯药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昌阳泥菖蒲 ➡ (水菖蒲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根茎。
  • 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
  • 心经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二色内风消
  • 木兰科二色内风消Schisandra bicolor Cheng,以根、藤、果入药。
  • 理气活络,健脾。主治劳力过度,四肢酸麻,胸闷,胃口不好。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蓝花菜 ➡ (齿瓣延胡索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rschaninovii Bess.的块茎。
  • 同延胡索。
  • 胃经 肝经 茎木
🌿浙术 ➡ (白术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岩柴 ➡ (黑壳楠的别名)
  • 樟科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
  •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咽喉肿痛:用树皮1两,捣烂加淘米水炒热,外包喉部,水干即换。风湿麻木疼痛:用根3~5两,煎水洗。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茆蒜 ➡ (小蒜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 温中,下气,消谷,杀虫。治吐泻,心腹胀痛,疔肿毒疮,毒虫咬伤。①《别录》:"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②陶弘景:"主溪毒。"③《千金·食治》:"叶主心烦庙,解诸毒,小儿丹疹。"④《食疗本草》:"去诸虫毒,丁肿,毒疮。"⑤《随息居饮食谱》:"下气,止痛,杀虫。"
  • 胃经 脾经 茎木
🌿吹风散
  •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风湿,跌打,刀伤,蛇伤。"②《文山中草药》:"藤: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治肠胃炎,感冒,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骨折。"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海椒七 ➡ (红毛七的别名)
  • 为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类叶牡丹Leontice robustum (Maxim.) Diels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理气止痛,祛风活血。用于月经不调,胃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姜 ➡ (生姜的别名)
  •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碎米兰 ➡ (米仔兰的别名)
  • 楝科米仔兰属植物树兰Aglaia odorata Lour.,以枝、叶及花入药。夏季花开放时收集晒干。
  • 枝、叶: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骨折,痈疮。花:行气解郁。用于气郁胸闷,食滞腹胀。
  • 胃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吹风散 ➡ (地血香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茎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②《广西中草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痛经,产后腹痛.急慢性胃肠炎。"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④《云南中草药选》):"藤茎: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土田七 ➡ (峨参的别名)
  • 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洗净煮熟,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 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麻芋子 ➡ (白附子的别名)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麻茶泽 ➡ (没食子的别名)
  • 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通常于8~9月间,采集尚未穿孔的虫瘿,晒干。
  • 固气,涩精,敛肺,止血。治大肠虚滑,泻痢不止,便血,遗精,阴汗,咳嗽,咯血,齿痛,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①《药性论》:"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利不禁。"②《唐本草》:"主赤白利,肠滑,生肌肉。"③《海药本草》:"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④《开宝本草》:"主小儿疳露,治阴疮,阴汗,温中和气。"⑤《本草从新》:"涩精固气,强阴助阳,止遗淋。"⑥《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咳嗽,咯血,咳血等症;外用于刀伤出血,慢性皮肤病等症。"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