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92味药材
🌿大毛蛇 ➡ (叶底红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
  • 养血调经。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
  •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粘雀藤 ➡ (山甘草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全年可采。
  • 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①《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②《泉州本草》:"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散恶疮肿毒。"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④《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暑,凉血解毒。治大茶药中毒,皮肤湿疹。"⑤《实用中草药》:"治深部脓肿。"
  • 大肠经 肺经 膀胱经 茎木
🌿狐丝 ➡ (菟丝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四方雷公根 ➡ (活血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
  •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
  •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全草
🌿假太竹 ➡ (山大刀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九节的嫩枝及叶。全年可采。
  • 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干水杀螆。"②《岭南采药录》:"清热去湿。熏洗痔疮,煎凉茶多用之。"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白喉;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胸中滞痛;跌打损勿,骨折;蛇咬伤;疮疡肿毒。久不收口的慢性溃疡。"
  • 肺经 膀胱经 茎木
🌿独立枝生 ➡ (粤瓦韦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粤瓦韦的全草。
  •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主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烫火伤;蛇咬伤;小儿惊风;呕吐腹泻;热淋;吐血
  •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蚁塔 ➡ (小二仙草的别名)
  • 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晒干。
  •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用于咳嗽哮喘,痢疾,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大肠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王母钗 ➡ (异型莎草的别名)
  • 为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
  • 行气,活血,通淋,利小便。治热淋,小便不通,跌打损伤,吐血。(性味以下出《泉州本草》)
  • 心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
🌿黄花鱼灯草 ➡ (黄堇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小花黄堇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 杀虫,解毒,清热,利尿。治疥癣,疮毒肿痛,目赤,流火,暑热泻痢,肺病咳血,小儿惊风。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儒毒杀虫。治毒蛇咬伤。"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暑,利尿止痢。"⑧江西《草药手册》:"治疮毒疥癣。"
  •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
🌿席草根 ➡ (蒲草根的别名)
  • 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根。秋季采根,晒干。
  •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热症牙痛,淋症,白带。"
  • 胃经 肾经 膀胱经 根茎
🌿豆瓣草 ➡ (小二仙草的别名)
  • 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晒干。
  •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用于咳嗽哮喘,痢疾,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大肠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锁眉草 ➡ (笔筒草的别名)
  • 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全年可采。以4、5月间生长茂盛时采集最好。
  • 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①《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②《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③《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④《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⑤《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⑥《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 心经 胃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天鹅抱蛋 ➡ (荚囊蕨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荚囊蕨的根茎。
  •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淋证;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 心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阔叶石韦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阔叶石韦的全草。
  • 利尿通淋;收敛止血。主热淋;血淋;肾炎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狭叶海金沙
  • 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狭叶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
  • 清热利湿。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烫火伤
  • 膀胱经 全草
🌿尿珠根 ➡ (薏苡根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秋季挖取。
  • 清热,利湿,健脾,杀虫。治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痛。①《本经》:"下三虫。"②《补缺肘后方》:"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肿痛欲死,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③陶弘景:"小儿病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④《滇南本草》:"清利小便。治热淋疼痛,尿血,止血淋、玉茎疼痛,消水肿。"⑤《本草蒙筌》:"治肺痈。"⑥《纲目》:"捣汁和酒服,治黄疸。"⑦《草木便方》:"能消积聚癥瘕,通利二便,行气血。治胸痞满,劳力内伤。"⑧《分类草药性》:"治疝气。"⑨《浙江民间草药》:"治白带。"
  • 脾经 膀胱经 根茎
🌿缠豆藤 ➡ (菟丝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江南野海棠 ➡ (叶底红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
  • 养血调经。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
  •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尖凤尾 ➡ (星蕨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星蕨的全草。
  • 清热利湿;解毒。主淋症;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痢疾
  • 大肠经 膀胱经 全草
🌿矩圆石韦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石韦的全草。
  • 清肺热;利尿;止血。主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肾炎
  • 肺经 膀胱经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