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590味药材
🌿称筋散 ➡ (小被单草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 《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祛瘀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 全草
🌿九股牛膝 ➡ (白牛膝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 凉血,活血,利湿,消肿。治妇女经闭,倒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瘰疬,痈疽肿毒。①《滇南本草》:"补肝,破瘀块,凉血热。治月经闭,湿腹痛,蓐痨,室女逆经,衄、呕、吐血,红崩,白带,尿急淋漓,寒湿气筋骨疼痛,强筋舒筋,攻疮痈热毒红肿,痄腮,乳蛾,男子血淋赤白便浊,妇人赤白带下。""舒通筋络,破血。散瘰疬结核,攻痈疽肿毒红硬,服之有脓出头,无脓立消。"②《云南中草药》:"利尿消肿,催产。治疝气,水肿,肺结核,难产,死胎不下。"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撵疮毒。"④《云南中草药选》:"除湿利水,舒筋活血。治跌打损伤,骨折,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接骨草 ➡ (庐山楼梯草的别名)
  • 荨麻科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以全草入药。
  • 活血祛瘀,消肿解毒,止咳。主治挫伤,扭伤,骨折,流行性腮腺炎,闭经,肺结核发热,咳嗽。
  • 全草
🌿太极草 ➡ (小被单草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 《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祛瘀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 全草
🌿臭枫根 ➡ (臭牡丹根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10月间采收,晒干。
  • 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①《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②《草木便方》:"渭热,补气,健脾。治虚痨骨蒸,气肿,黄疸,脚弱。"③《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④《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⑤《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臌涨,治腹痛。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⑥《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⑦《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回回蒜毛茛 ➡ (回回蒜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
  • 消炎退肿,截疟,杀虫。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疮癞,牛皮癣。①《中国药植图鉴》:"全草为引赤刺激剂,并用治气管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治牙痛,外搽治牛皮癣。"②《陕西中草药》:"降血压,消炎退肿,退云翳。治高血压症,哮喘,食道癌,恶疮痈肿,角膜云翳。"
  • 肝经 全草
🌿麦子黑勃 ➡ (麦奴的别名)
  • 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 发汗,止痛。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和头痛,无汗,热极烦闷,口噤。
🌿黑麦乌米 ➡ (麦角的别名)
  • 为麦角菌科麦角菌属的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Fr.)Tul.在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菌核。夏秋麦穗黄熟时采收。阴干或烘干备用。
  • 收缩子宫,止血。用于产后子宫出血(促子宫复位),偏头痛。
  • 肾经 肝经
🌿麒麟叶 ➡ (爬树龙的别名)
  • 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活血散瘀,除湿,消肿。治骨折,跌打损伤,只湿性腰腿痛,痈疖疮肿,感冒,咽喉肿痛。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除湿止痛。"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
  • 根茎 茎木
🌿饿蚂蝗 ➡ (粘人花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全草。
  • 《云南中草药》:"止血,消炎。"
  • 肝经 全草
🌿石苁蓉 ➡ (海芙蓉的别名)
  • 蓝雪科海芙蓉Limonium arbusculum Makino,以根、全草入药。
  • 据文献报道,可治癌肿。
  • 根茎 全草
🌿阳雀花根 ➡ (金雀根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四川多于夏末秋初挖取),挖得后,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鲜用或晒干用。或再剖去木心,将净皮切段后晒干。
  • 清肺益脾,活血通脉。治虚损劳热、咳嗽,高血压,妇女白带、血崩,关节痛风,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治跌打损伤,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②《植物名实图考》:"去皮,煮猪心,除痨症。""补筋骨。"③《开宝本草》:"清肺益脾。治头晕,咳嗽,哮喘,五痨七伤,衄血。"④《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利尿。治淋疾,白带。又可催乳。"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胃。治虚损劳热,阴脱等症。"
  • 脾经 肺经 根茎
🌿仰天盅 ➡ (天香炉的别名)
  •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沙糖根
  • 茜草科沙糖根Hedyotis capitellata Wall. ex G. Don[Oldenlandia capitellata (Wall. ex G. Don)O. Ktunze],以全株入药。
  • 散寒通络,养血截疟。主治感冒,疟疾;外用治骨折。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黄花三七 ➡ (芋儿七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或白花延龄草的根茎。夏、秋采挖,剪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 祛风,舒肝,活血,止血。治高血压,头昏头痛,跌打骨折,腰腿疼痛,外伤出血。①《陕西中草药》:"止血,镇痛,生肌,除风湿,消肿毒。治外伤出血,各种腰痛,劳伤,跌打损伤,无名肿毒。"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祛风,发散带补。"③《神衣架中草药》:"祛风舒肝,止血生肌。"
  • 根茎 茎木
🌿鸡头七 ➡ (竹节三七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
  • 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②《中国药植志》:"健壮补药,并有疗伤,止血作用。"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扑损伤,消肿脓、积聚。""并治寒湿及筋骨痛。"④《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及崩中下血。"⑤《本草推陈》:"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畅;积血不行,吐血及外伤出血。"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葫芦草 ➡ (天香炉的别名)
  •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万花梢 ➡ (百尾笋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万寿竹之根茎及根。夏,秋间采收。
  • 润肺止咳,健脾消积。治虚损咳喘,痰中带血,肠风下血,食积胀满。①《草木便方》:"治劳伤气血虚损,耳鸣,清火化痰,消气肿痞满积聚。"②《分类草药性》:"治虚咳,清气火。"③《天宝本草》:"补脾,润肺,壮筋。治肠风下血,痔。"④《四川中药志》:"治胸腹胀及小儿食积。"
  • 其他部位
🌿大叶半枫荷 ➡ (半枫荷根的别名)
  • 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①《岭南采药录》:"善祛风湿,凡脚气、脚弱、痹痛,以之浸酒服。"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积,产后风瘫。"③《广西药植名录》:"治气管炎。"
  • 脾经 肝经 根茎
🌿赤苓 ➡ (赤茯苓的别名)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