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61味药材
🌿短叶牛角藓 ➡ (牛角藓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
  • 养心安神。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
  • 心经 其他部位
🌿芒果核
  •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果核。
  • 健胃消食;化痰行气。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咳嗽;疝气;睾丸炎
  • 胃经 小肠经 其他部位
🌿香扁柏 ➡ (柏树的别名)
  • 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种子、叶和树脂等入药。种子于球果秋季未裂开前采摘;树脂在夏秋采收;叶四季可采。
  • 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
  • 果实种子 其他部位
🌿黑葡萄液汁
  •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 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
  • 胃经 肝经 其他部位
🌿雀舌豆
  • 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 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 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茶油麸 ➡ (茶油粑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 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茶麸 ➡ (茶油粑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 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茶子饼 ➡ (茶油粑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 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东北蝲蛄 ➡ (蝲蛄石的别名)
  • 甲壳纲蝲蛄科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朝鲜蝲蛄C. similis (Koelbel);蝲蛄C. schrenskii (Kessler),以体内的碳酸钙石入药。
  • 止血,止泻,利小便,壮筋骨。主治刀伤出血,小儿软骨,泻痢,心腹刺痛等。
  • 大肠经 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树格达 ➡ (小喇叭的别名)
  • 地衣类千层石蕊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以地衣体入药。
  • 止血,清热。主治刀伤,咳血,烫伤。
  • 其他部位
🌿羊奶根 ➡ (羊屎条根的别名)
  • 为忍冬科植物黑汉条之根。全年可采。
  • 治痢疾,下血,痔疮脱肛,风湿痹痛,白带,湿毒疮疡,跌打损伤。①《纲目》:"主痈疽发背,捣烂敷之。能合疮口,散脓血,干者为末,浆水调敷。又治下血如倾水,取生根一斤,生白酒二斗,煮一斗,空心随量饮。"②《分类草药性》:"根:治痔疮,痒子。花:治羊毛疔,跌打损伤。"③《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收敛药,用治痢疾,妇女白带。"④《四川中药志》:"根或叶:治风湿筋骨疼痛,腰肋胀满,跌损瘀结。"⑤洗湿毒疮疡。(四川)
  • 其他部位
🌿沙枣胶
  • 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茎枝胶汁的干燥品。
  • 治骨折。沙枣胶23克,茜草10克,曼陀罗子15克,硫酸镁30克,明矾10克。共为细末,每10克加蛋清一个,调敷患部。
  • 肾经 其他部位
🌿白栎蒲 ➡ (白栎蔀的别名)
  • 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
  • 健脾消积,理气,清火,明目。治疝气,疳积,火眼赤痛。
  • 其他部位
🌿棕树心
  •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心材。
  • 《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心悸,头昏。"
  • 心经 脾经 其他部位
🌿枯饼 ➡ (茶油粑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 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寸柏香 ➡ (柏树油的别名)
  • 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砍断树干,待树脂渗出凝结后,7~8月间采。
  • 祛风,解毒,生肌,治风热头痛,白带,淋浊,痈疽疮疡,刀伤出血。①《草木便方》:"除风毒,生肌。治痈疽疮疡,刀斧损伤。"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收敛精气。"③《重庆草药》:"解风热,调气镇痛。治风热头痛,白带淋浊。"
  • 其他部位
🌿栗刺壳 ➡ (栗毛球的别名)
  •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
  • 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①《补缺肘后方》:"治丹。"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③《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 其他部位
🌿青杠膏
  • 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
  • 清热解毒。治寒热夹杂之泻痢,肠炎及哮喘。种子亦可入药,功用相同。
  • 其他部位
🌿牛角藓
  • 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
  • 养心安神。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
  • 心经 其他部位
🌿杧果核
  • 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
  • 治疝气,食滞。①《岭南采药录》:"能消食滞。"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疝痛。"③《中国药植图鉴》:"内果皮粉末作驱虫药。"
  • 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