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030味药材
🌿鸡骨草 ➡ (倒扣草的别名)
  • 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
  • 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强筋,散血。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酸角 ➡ (罗望子的别名)
  • 豆科罗望子属植物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以果实入药。春季采,除去种子,晒干。
  • 清热解暑,消食化积。用于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
  • 果实种子
🌿番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玫瑰茄
  •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
  •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
  • 肾经 其他部位
🌿芭蕉花
  • 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
  • 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不畅。①《日华子本草》:"治心痹痛。"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④《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能通经。"
  • 心经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贯众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二郎剑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穗兔耳风的全草。
  • 散瘀清热;止咳平喘。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毒蛇咬伤;肺热咳嗽;哮喘
  • 全草
🌿紫葳 ➡ (凌霄花的别名)
  • 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根春秋采,洗净,切片晒干。
  • 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胃肠炎。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王瓜
  • 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果实。
  • 清热,生津,消瘀,通乳。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滞少,痈肿,慢性咽喉炎。①《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②《医学入门》:"治噎膈。"
  • 心经 肾经 果实种子
🌿过江龙 ➡ (插田泡的别名)
  • 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以果实、根及茎、藤着地所生的不定根入药。根与不定根随时可采,果近于成熟时采摘,晒干。
  • 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席草 ➡ (石龙刍的别名)
  • 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③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 全草
🌿光棍树 ➡ (绿玉树的别名)
  • 大戟科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以全草入药。
  • 催乳,杀虫。主治缺乳,癣。
  • 全草
🌿捆仙绳 ➡ (糯米藤的别名)
  • 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 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①《天宝本草》:"治跌打伤,痒疬,诸疮痈疽发背。"②《峨嵋药植》:"根:捣烂,敷治刀枪伤。"③《贵州民间方药檠》:"补虚,催乳。"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增血液,健脾胃,固中养血。炖肉内服治心脏衰弱。"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补肾。治乳炎及小儿疳积。"⑥《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健脾消积,止血。治疔疮,九子疡,小儿食积胀满,外伤出血。"⑦《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消炎止泻。治痢疾,痛经。"⑧《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湿热白带,对口疮,跌打肿痛。"
  • 根茎 全草
🌿过路黄 ➡ (大金钱草的别名)
  • 为报舂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或带根全草。5月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反胃噎膈,跌打损伤,疔疮肿毒。①王安卿《采药志》:"治反胃噎膈,水肿臌胀,黄白火丹,阴症伤寒。"②《草木便方》:"除风毒。癫狗咬伤,捣酒服。疠风,丹毒,生服、(外)涂。"③《四川中药志》:"清血热,清肺止咳,消水肿。治肾结石,胆结石,跌打损伤及疟疾。"④《重庆草药》:"治痨伤咳嗽带血。"
  • 根茎 全草
🌿北瓜 ➡ (南瓜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佛甲草
  • 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夏、秋季采。
  • 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①《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②《纲目拾遗》:"治痈疔,便毒,黄疸,喉癣。"③《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④《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⑤《贵阳民间药草》:"清湿热,解火毒。外敷鸡眼。"⑥《本草推陈》:"对于各种化脓病发热烦闷,脓毒病(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野兰 ➡ (合萌的别名)
  •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
  • 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 胃经 肺经 全草
🌿毛犀 ➡ (牦牛角的别名)
  • 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角入药。
  • 清心,解热,镇静,镇痉。主治高热神昏,惊狂谵妄及热毒入血分、营分,斑疹,痈疡吐血,衄血等症。
  • 心经 胃经 肝经 其他部位
🌿五爪龙 ➡ (凌霄花的别名)
  • 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根春秋采,洗净,切片晒干。
  • 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胃肠炎。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龙吐珠 ➡ (九龙吐珠的别名)
  • 马鞭草科九龙吐珠Clerodendron thomsonae Balf. f.,以叶入药。
  • 解毒。主治慢性中耳炎。
  • 脾经 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