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109味药材
🌿赤萝 ➡ (鹿梨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
  • 《本草图经》:"煨食治痢。"
  • 大肠经 果实种子
🌿木稗 ➡ (合萌的别名)
  •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
  • 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 胃经 肺经 全草
🌿拦蛇风 ➡ (扛板归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扛板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①《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②《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③王安卿《采药志》:"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④《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⑤《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⑥《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⑦《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消毒。治痢疾,金疮,湿疹;外用治疥癣。"⑧《四川中药志》:"化管生肌。治气虚头昏,哮喘,眼生云翳,水肿。"⑨《闽东本草》,"治龋齿。"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 肺经 小肠经 全草
🌿水牛舌头 ➡ (酸模的别名)
  • 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 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 根茎 全草
🌿禾镰树子 ➡ (合萌的别名)
  •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
  • 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 胃经 肺经 全草
🌿鹿梨 ➡ (豆梨的别名)
  • 蔷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
  • 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荈 ➡ (茶叶的别名)
  •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土梨 ➡ (棠梨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实。
  • 敛肺,涩肠。治咳嗽,泻痢。①《纲目》:"烧食止滑痢。"②《玉楸药解》:"收肠敛肺,止泄除呕。"
  •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角鸱 ➡ (鸱鸺的别名)
  • 为鸱鸮科动物红角鸮等的肉或骨。
  • 祛风,定惊,解毒。治眩晕,癫痫、瘰疬、疟疾、噎食。①《纲目》:"治疟疾。"②《本经逢原》:"治劳瘵。"③《吉林中草药》:"解毒,定惊。治鼠疮,噎食,羊痫风。"
  • 心经 肝经 动物
🌿龙蒭 ➡ (石龙刍的别名)
  • 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③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 全草
🌿铜锤草根
  • 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的根。
  • 清热;平肝;定惊。主小儿肝热;惊风
  • 根茎
🌿悬菟 ➡ (石龙刍的别名)
  • 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③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 全草
🌿水绣球 ➡ (红酸杆的别名)
  • 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 Don,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清热凉血,利尿。用于泌尿系感染,痢疾,腹泻,血尿;外用治尿布疹,黄水疮。
  • 全草
🌿柑
  • 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成熟果实。
  • 生津止渴,醒酒利尿。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②《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③《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 果实种子
🌿万年草 ➡ (佛甲草的别名)
  • 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夏、秋季采。
  • 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①《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②《纲目拾遗》:"治痈疔,便毒,黄疸,喉癣。"③《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④《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⑤《贵阳民间药草》:"清湿热,解火毒。外敷鸡眼。"⑥《本草推陈》:"对于各种化脓病发热烦闷,脓毒病(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龙修 ➡ (石龙刍的别名)
  • 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③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 全草
🌿犁头草 ➡ (铧头草的别名)
  • 为堇菜科植物白花地丁、长萼堇菜或尼泊尔堇菜的全草或带根全草。2~7月有花果时采收。
  •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①《草木便方》:"治月瘕胀满,刀斧伤。"②《分类草药性》:"去风火,消毒肿疔疮,散瘀血。"③《四川中药志》:"通经,消肿,解毒。治红肿疮毒,疔疮及淋浊。"④《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阳黄,肠痈,疔疮,热毒。"⑤《广西中药志》:"治眼疾及瘩背。"
  • 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虎鞭草 ➡ (倒扣草的别名)
  • 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
  • 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强筋,散血。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全草
🌿栝楼茎叶
  •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茎叶。
  • 《别录》:"疗中热伤暑。"
  • 茎木
🌿贯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