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87味药材
🌿杨梅 ➡ (矮杨梅的别名)
  • 为杨梅科植物矮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果实。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
  • 治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风湿疼痛,跌打劳伤。①《云南中草药》:"收敛,止血,消炎。防治痢疾,内出血,风湿疼痛,崩漏。"②《云南中草药选》:"收敛止泻,止血,通络。治痢疾,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直肠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食健胃,收敛,祛风湿。"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杨梅
  • 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根及茎皮全年可采,去粗皮切片晒干备用。果夏季成熟时采,鲜用,干用或盐渍备用。
  • 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绣球 ➡ (蝴蝶树的别名)
  • 忍冬科蝴蝶树Viburnum plicatum Thunb. f. tomentosum (Thunb.) Rehd.[V. tomentosum Thunb.],以根、茎入药。
  •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
  • 根茎 茎木
🌿管仲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红孩儿 ➡ (岩蜈蚣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带根茎全草。
  • 舒筋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根茎 茎木 全草
🌿红孩儿 ➡ (爬山猴的别名)
  • 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全草及根茎。秋后采集。
  • 《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舒筋活血。治跌打损伤,消伤肿,逐瘀血。"
  • 根茎 茎木 全草
🌿竹木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金刚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血藤
  • 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 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臌胀,金疮。"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通气,又治恶毒。"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舒筋活络,通经破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调月经。"④《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⑤《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强筋壮骨。治五痨七伤,跌打损伤,风湿血痹,筋骨肢节酸痛及脚气,痿躄。"⑥《贵州草药》:"除湿,理气止痛。治胃气痛。"
  • 根茎 茎木
🌿爬山虎 ➡ (吊岩风的别名)
  • 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异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us (Blume)Merr.,以根、茎入药。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跌打肿痛,疮疖。
  • 根茎 茎木
🌿血藤 ➡ (黄皮血藤的别名)
  • 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 B. Clarke的根及藤,果也药用。待果实成熟后,连根挖起,摘下果实;剩下的根和藤分别切片晒干。
  • 根、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脉管炎,跌打损伤,胃痛,骨折。果:敛肺止咳,止汗涩精。用于肺虚喘咳,自汗,盗汗,遗精。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血藤 ➡ (饭团藤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茎、叶。全年可采。
  • 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②《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 茎木
🌿韭黄 ➡ (韭根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及鳞茎。
  • 温中,行气,散瘀。治胸痹,食积腹胀,赤白带下,吐血,衄血,癣疮,跌打损伤。①《别录》:"主养发。"②《本草拾遗》:"捣根汁多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③《纲目》:"功用与韭叶相同。"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诸癣。"⑤《医林纂要》:"大补命火,去瘀血,续筋骨,逐陈寒,疗损伤;加酒服之,回阳救急。"⑥《分类草药性》:"治风热,消食积,明目清昏,补遗精,止鼻血,清虚火,搽疳疮,熏喉蚁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吐血及衄血,又捣汁涂漆疮。"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黄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金耳环 ➡ (铺山燕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
  • 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主咳嗽气喘;咯血;胃痛;腹泻;慢性肝炎;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疮癣;痔疮肿痛;跌打肿痛
  • 根茎 茎木
🌿黑老虎 ➡ (饭团藤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茎、叶。全年可采。
  • 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②《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 茎木
🌿萆薢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两头忙 ➡ (插田泡的别名)
  • 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以果实、根及茎、藤着地所生的不定根入药。根与不定根随时可采,果近于成熟时采摘,晒干。
  • 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胡颓子 ➡ (铺山燕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
  • 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主咳嗽气喘;咯血;胃痛;腹泻;慢性肝炎;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疮癣;痔疮肿痛;跌打肿痛
  • 根茎 茎木
🌿凤尾草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