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330味药材
🌿白杨树
  • 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 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治肾炎,感冒,蛔虫症,牙痛。
🌿木通 ➡ (风藤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藤茎和叶。
  • 祛风清热;和络止痛。主风湿关节痛;风疹瘙痒;疮疥;肿毒;火眼疼痛;及小便不利
  • 脾经 肺经 茎木
🌿莱菔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爬山虎 ➡ (薜荔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茎、叶。4~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晒干,除去气根。
  • 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②《日华子本草》:"藤汁敷白癜疬疡及风恶疥癣。"③《本草图经》:"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效。"④《国药的药理学》:"藤汁为激性药,有壮阳固精之效。又为消炎药,治肿物,肠痔及恶疮痈疽,一切疥癣。"⑤《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治丝虫病,跌打损伤,腰痛,热痢,水泻,热淋,肚胀气坠。"⑥《广东中药》Ⅱ:"利水去湿,散毒,滑肠通便。治痔疮,天泡疮,酒湿患疮。"⑦《江西草药》:"治血尿,砂淋,梦遗,早泄,咽喉肿痛等症。"⑧《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消肿,利尿,止血。治风湿痛,手足关节不利。"
  • 根茎 茎木
🌿莎草
  •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茎叶。
  • 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①《履巉岩木草》:"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②《纲目》:"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
  • 肺经 肝经 茎木
🌿女贞子
  •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 肾经 肝经 茎木 果实种子
🌿紫叶 ➡ (紫油木叶的别名)
  • 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尖。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疮疡湿疹。
  • 大肠经
🌿红药 ➡ (雷公藤的别名)
  •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以根、叶、花及果入药。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 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 心经 肝经 根茎
🌿茶芽 ➡ (茶叶的别名)
  •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马奶 ➡ (星毛羊奶子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星毛羊胡颓子的根、叶或果实。
  • 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跌打肿痛;痢疾
  • 大肠经 肝经 小肠经 根茎 果实种子
🌿苦丁茶 ➡ (枸骨叶的别名)
  • 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
  • 肾经 肝经
🌿黄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黄荆
  • 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及牡荆V.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以果实(黄荆子)及根、茎、叶入药。四季可采,以夏秋采收为好,根、茎洗净切段晒干,叶、果阴干备用,叶亦可鲜用。
  • 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鲜叶:捣烂敷,治虫、蛇咬伤,灭蚊。鲜全株:灭蛆。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苦丁茶 ➡ (苦茶叶的别名)
  • 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贞的叶。全年可采。
  • 清热,解毒。治火眼,口疳,齿匿,乳痈,肿毒,汤火伤。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清凉解热,利尿。"②《贵州民间药物》:"清火解毒。"
  • 肝经
🌿虎刺 ➡ (刺蓬花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排浓,解毒,逐水。用于痈疮、肝炎、大腹水肿。
  • 茎木
🌿苦丁茶 ➡ (土茶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红芽木的嫩叶。
  • 解暑清热;化湿消滞。主感冒;中暑发热;黄疸;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疮疖
  • 胃经 大肠经
🌿芭蕉叶
  • 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
  • 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①《本草再新》:"治心火作烧,肝热生风,除烦解暑。"②《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脚气,外用消痈肿。"③《中国药植图鉴》:"皮及叶:敷蜂、虻刺伤处,可止痛,并有止血作用。"
  • 心经 肝经
🌿黄栌
  • 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叶:用于丹毒、漆疮。
  • 根茎 茎木
🌿金弹子 ➡ (黑塔子的别名)
  • 柿树科黑塔子Diospyros cathayensis A. N. Steward.,以根、叶入药。
  • 清热除湿。主治痔疮,肠风下血,风火牙痛,肺热咳嗽。外用治疖肿,烫火伤。
  • 根茎
🌿春柳 ➡ (柽柳的别名)
  • 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 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 心经 胃经 肺经 肝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