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94味药材
🌿黄荆 ➡ (牡荆的别名)
  • 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叶: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根: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6、疮癣。用荆沥涂搽。
  • 其他部位
🌿秋蝉 ➡ (蚱蝉的别名)
  • 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全虫。6~7月间捕捉,捕得后蒸死,晒干。
  • 清热,熄风,镇惊。治小儿惊风,癫痫,夜啼。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夜蹄,癫病,寒热。"②《别录》:"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③《药性论》:"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④《唐本草》:"主小儿痫绝不能言。"
  • 其他部位
🌿发菜 ➡ (江蓠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江蓠科植物真江蓠、脆江蓠、芋根江蓠、凤尾菜、龙须菜、细基江蓠、扁江蓠等的藻体。
  • 清热;化痰软坚;利水。主内热;痰结瘿瘤;小便不利
  • 其他部位
🌿桑果 ➡ (桑椹子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 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 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琼枝
  • 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其他部位
🌿苦丁茶 ➡ (序梗女贞的别名)
  • 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春季采叶,潦,闷后作成饼,晒干供药用。
  • 清热散风,除烦解渴。主治头痛,齿痛,耳鸣,目赤红肿等症。
  • 其他部位
🌿乌鱼 ➡ (乌鳢的别名)
  • 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以全鱼入药。
  • 利水,袪风。主治湿痹,疗面目浮肿,利大小便;亦治肠痔下血,又能预防小儿麻疹。
  • 其他部位
🌿老米 ➡ (陈仓米的别名)
  • 禾本科陈仓米Oryza sativa 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
  • 理脾助气,调胃止泻。主治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
  • 心经 胃经 脾经 其他部位
🌿羊肝
  • 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肝入药。
  • 滋补强壮,明目。主治夜盲,贫血及虚弱消瘦等。
  • 肝经 其他部位
🌿石华 ➡ (琼枝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其他部位
🌿滑石粉
  • 本品系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制成。
  •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 胃经 肺经 膀胱经 其他部位
🌿苦笋 ➡ (苦竹笋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
  • 清热,除湿,利水,明目。治消渴,面目黄,脚气。①《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②《食疗本草》:"主逆气。"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④汪颖《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风失音。"⑤《纲目》:"干者烧研入盐,擦牙疳。"
  • 其他部位
🌿蚬子 ➡ (蛤仔的别名)
  • 瓣鳃纲帘蛤科蛤仔Venerupis (Amygdala) philippinarum (Adamset Reeve),以贝壳、肉入药。
  • 贝壳:清热解毒。主治臁疮,黄水疮。肉:有降压作用。
  • 其他部位
🌿鸣蝉 ➡ (蚱蝉的别名)
  • 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全虫。6~7月间捕捉,捕得后蒸死,晒干。
  • 清热,熄风,镇惊。治小儿惊风,癫痫,夜啼。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夜蹄,癫病,寒热。"②《别录》:"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③《药性论》:"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④《唐本草》:"主小儿痫绝不能言。"
  • 其他部位
🌿变蛋
  • 为鸭蛋用石灰、草灰、盐等腌制而成。
  • 《医林纂要》:"泻肺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
  • 其他部位
🌿铅粉
  • 加工品。原料为铅和醋酸。
  • 祛湿,消肿败毒。外用治痈疽恶疮,杖疮肿毒,黄水脓疮,血风臁疮。
  • 其他部位
🌿龙须菜 ➡ (江蓠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江蓠科植物真江蓠、脆江蓠、芋根江蓠、凤尾菜、龙须菜、细基江蓠、扁江蓠等的藻体。
  • 清热;化痰软坚;利水。主内热;痰结瘿瘤;小便不利
  • 其他部位
🌿龙须菜
  • 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
  • ①《纲目》:"治瘿结热气,利小便。"②《本草求原》:"去内热。"
  • 其他部位
🌿熊蜂 ➡ (竹蜂的别名)
  • 为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竹筒蜂Xylocopa dissimilis (Lep.)的干燥全体。秋冬较易捕捉,当蜂群居竹节内,封闭竹孔,将竹砍下燃火加热,俟蜂闷死,破竹取出,干燥即得。民间有用盐水腌浸贮藏备用。
  • 清热泻火,祛风。用于牙{匿虫虫}、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 胃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天竺黄
  •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 心经 肝经 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