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81味药材
🌿小地罗汉 ➡ (天青地白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日本鼠曲草的全草。花后采收,晒干。
  • 解表,清热,明目,利尿。治感冒,咳嗽,头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热闭,淋浊,白带,痈肿,疔疮。①《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火痛,白浊,崩带。和肝食能明目。"②《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肝,利尿解热。"③《广西中药志》:"治一切眼科内外障,金疮伤口。"④《四川中药志》:"治咳嗽痰多,风寒骨节疼痛。"⑤《湖南药物志》:"治百日咳,白带。"⑥《闽东本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
  • 脾经 肺经 肝经 小肠经 全草
🌿蘧蔬 ➡ (茭白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 脾经 肝经 茎木
🌿量天尺花 ➡ (剑花的别名)
  • 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夏、秋间采收净花,纵向切开(基部相连),略蒸后,晒干。
  • ①《岭南采药录》:"止气痛,理痰火咳嗽,和猪肉煎汤服之。"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润肺,止咳。治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结核,腮腺炎。"
🌿柳蕊 ➡ (柳花的别名)
  •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 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③《品汇精要》:"主齿痛。"
🌿一苗蒿 ➡ (洋蓍草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6~8月采收。割下带有花序的全草,阴干。
  • 清热解毒,和血调经。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月经不调。①《植物学大辞典》:"用于肺结核。"②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发汗,驱风。"③《中国药植图鉴》:"芳香性发汗药,强壮药,收敛药。治痔疾流血,月经困难。"④《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调经。治蛇犬咬伤,疮疖痈肿,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阴虚骨蒸。"
  • 全草
🌿白梅花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 肺经 肝经
🌿茶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蒙花 ➡ (莸叶醉鱼草的别名)
  • 马钱科莸叶醉鱼草Buddleija caryopteridifolia W. W. Smith,以花苞、根入药。
  • 花苞能润肝明目,散风去翳。主治急性结膜炎、弱视及视盲。根治肾虚眼雾,见风流泪及白带。
  • 根茎
🌿异叶青兰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于6~7月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晾干。
  • 清泻肝热。用于黄疸性肝炎,肝火上升的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
  • 茎木
🌿棉花蒿 ➡ (黄蜀葵的别名)
  • 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 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 根茎 果实种子
🌿墨斗草 ➡ (墨旱莲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 肾经 肝经 茎木
🌿茅揠 ➡ (白茅针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 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①《本经》:"主下水。"②《药性论》:"能破血,治消渴。"③《本草拾通》:"主恶疮肿,未溃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疮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痈毒软疖不作头,浓煎和酒服。"⑤《本草图经》:"按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药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青叶胆
  •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 N. He et W. L. Shi,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
  •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全草
🌿黑墨草 ➡ (墨旱莲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 肾经 肝经 茎木
🌿鸳鸯七 ➡ (红黑二丸的别名)
  • 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根茎。夏季开花前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 活血止血。治跌打损伤,红崩白带,痢疾。
  • 根茎 茎木
🌿毫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黄花醉鱼草 ➡ (莸叶醉鱼草的别名)
  • 马钱科莸叶醉鱼草Buddleija caryopteridifolia W. W. Smith,以花苞、根入药。
  • 花苞能润肝明目,散风去翳。主治急性结膜炎、弱视及视盲。根治肾虚眼雾,见风流泪及白带。
  • 根茎
🌿白狗肠 ➡ (凌霄花的别名)
  • 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根春秋采,洗净,切片晒干。
  • 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胃肠炎。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白玉簪 ➡ (玉簪的别名)
  • 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以全草、根和花入药。全草四季可采,多鲜用。花多在夏季含苞待放时采,阴干。根秋后采挖,鲜用或晒干。
  • 根、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根:外用治乳腺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结核,疮疡肿毒,烧烫伤。叶:外用治下肢溃疡。花:清咽,利尿,通经。用于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痛经;外用治烧伤。
  • 根茎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