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4230味药材
🌿防风 ➡ (青海防风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
  •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 根茎
🌿吊兰 ➡ (栗寄生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叶。
  • 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
  • 肾经 肝经 茎木
🌿水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常春藤 ➡ (地锦的别名)
  • 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茎。
  • 活血,祛风,止痛。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 肝经 根茎 茎木
🌿列当
  • 为列当科列当属植物列当Orobanche caerulescens Steph.,以全草入药。夏初采收,晒八成干,捆成小把,再晒干。
  • 补肾助阳,强筋骨。用于性神经衰弱,腰腿酸软;外用治小儿腹泻,肠炎,痢疾。
  • 大肠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蕙兰
  • 兰科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以根皮入药。
  • 润肺止咳,杀虫。常年咳嗽:根皮2钱,水煎服,白酒为引。蛔虫症:根皮1两,研细粉,加面做馍吃,3日吃完。头虱:根皮适量,煎水洗。
  • 根茎
🌿石花 ➡ (乳花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钟乳液滴石上散溅如花者。
  • 温肾;壮骨;助阳。主筋骨痿软;腰脚冷痛;阳痿早泄
  • 其他部位
🌿核桃仁
  •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 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南瓜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②《纲目》:"补中益气。"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 心经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红薯 ➡ (番薯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冬季收采,刨出块根,除去泥土。
  •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鲗鱼、鳢鱼食,调中补虚。"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④《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 脾经 肾经 根茎
🌿山茶花 ➡ (杜鹃花的别名)
  •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或果实。4~5月盛开时采收,晒干。
  • 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③《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 脾经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小茴香 ➡ (茴香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果实种子
🌿羊肉
  • 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
  •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疼,寒疝,中虚反胃。①《别录》:"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②《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丈夫五劳七伤。"③《日华子本草》:"开胃肥健。""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④《日用本草》:"治腰膝羸弱,壮筋骨,厚肠胃。"
  • 心经 脾经 肾经 动物
🌿金刚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驼峰 ➡ (骆驼脂的别名)
  • 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
  • 润燥,祛风,活血,消肿。治风疾,顽痹不仁,筋肉挛急;疮疡,肿毒;折伤。①《日华子本草》:"疗一切风疾,顽痹,皮肤急,及恶疮肿毒漏烂,并和药敷之。野者弥良。"②《开宝本草》:"筋皮挛缩,腕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入肉。和米粉作煎讲食之,疗痔。"③《饮膳正要》:"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蜂子油服之,好酒亦可。"
  • 心经 肝经 动物
🌿香蕉 ➡ (紫玉盘的别名)
  • 番荔枝科紫玉盘属植物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 Roxb. var. microcarpa (Champ.)Finet et Gagnep.,以根、叶入药。随时采根;夏秋采叶,晒干。
  • 健胃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
  • 根茎
🌿白糖 ➡ (白沙糖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 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 脾经 茎木
🌿花生 ➡ (落花生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秋末挖取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俗称"花生米"。
  • 润肺,和胃。治燥咳,反胃,脚气,乳妇奶少。①《滇南本草》:"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②《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③《本草备要》:"补脾润肺。"④《医林纂要》:"和脾,醒酒,托痘毒。"⑤《药性考》:"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⑥《纲目拾遗》:"多食治反胃。"⑦《现代实用中药》:"治脚气及妇人乳汁缺乏。"
  • 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八角 ➡ (阴香的别名)
  • 樟科樟属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 (Nees)Blume,以树皮、根皮、叶、枝入药。夏秋采收,阴干。
  • 祛风散寒,温中止痛。用于虚寒胃痛,腹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疖肿毒,外伤出血。
  • 根茎 茎木
🌿棉花 ➡ (棉花的别名)
  • 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秋季采收。
  • 止血。治吐血,下血,血崩,金疮出血。①《纲目》:"治血崩,金疮,烧灰用。"②《药性考》:"烧灰止血,敷冻瘃。"
  • 心经 肝经 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