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林:中医临床取象思维研究

2011-04-11 09:21 楼主
陕西中医学院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中医临床取象思维研究

马建林

中医基础理论

医学硕士科学学位

邢玉瑞教授

目的:深入研究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取象思维方法与规律的认识,以促进取象思维方法的正确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中医临床角度,利用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和学院的图书资源,全面收集历代名家有关取象思维的医案资料,对其基本用法及规律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对其创造性和局限性进行研究。
结果:在认真阅读、梳理历代名医临床验案的基础上,首次从取象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两个方面讨论了其临床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临床医案,详尽地探讨了取象思维的创造性、局限性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认为取象思维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确有的创造性优势给我们提供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遇。取象思维的正确应用,必将有力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同时指出了避免其局限性的有效途径:一是要遵循同一性和差异性同等地位原则;二是对或然性结论,要经过科学验证。

结论:取象思维方法足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我们能以中医临床为根本,充分发挥取象思维的优势,借助现代系统科学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归纳总结,把隐藏在人体生理、病理之“象"背后的象规律找出来,形成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必然性理论,必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取象思维研究现状综述

取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其在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在中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中外学者对取象思维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韩非子在《解老篇》中说:“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段话说明了“象"的“意想’’底蕴。同时,从发生学角度指出“象’’最初是作为事物的相似性而衍生起来的,如《易传·系辞下》日:“象也者,
像也。"而将“象”转化为一种文化符号,则与龟卜和巫占有关,《左传·僖公十五年》言:“龟,象也。’’《易传·系辞下》说:“易者,象也。’’龟兆和易卦,可以沟通天人关系,统摄一切文化信息,它们被称为“象",象从此便成为一切文化信息的符号载
体。近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人类对医学水平认识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医学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从取象思维的相关概念及涵义,取象思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对近年来取象思维研究综述如下。

1.取象思维相关概念及其涵义的认识

1.1对“象"的研究
邢玉瑞Ⅲ教授指出:“象可以为客观之象和主观之象两大类。细分之又有物象、知觉形象、表象、意象等几类。’’‘‘物象指客观事物表露于外的形象、现象。它是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知觉形象直接来源于物象,是物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主体内所产生的直接形象。它直接受物象在主体面前呈现样式的制约;而表象是内化的物象,是经过多次感觉、知觉后,为人脑所摄取、留存、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观念性形象使主体摆脱了直接呈现在主体面前物象的束缚。表象是认识巾由生动的感性形象向抽象思维推进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同基础。’’诸多学者对上述三者概念涵义的认识较为一致,而对意象的涵义可谓众说纷纭,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表述,有时同一学科的学者的认识也有分歧。从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意象就是表象,表象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术语,英文为image,有人译为表象,有人译为意象乜3。但从思维科学角度而言,二者有质的区别b1,表象作为感性认识的最高形态,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性形象,但它还只是物象的摄影、复写,仍然没有超出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阶段,只是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意象则是一种能动的理性反应。中国传统文化对意象的认识,与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又不完全相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言之意象是由两个并列的概念合成,其中象主要代表某种意义的卦象、图象或物象,具有借喻及象征意义;意则是语言所指称象所代表的抽象意义。意象即是外在“象"和内在意的复合体H1。刘长林喳1则明确提出象规律的概念,他认为:“象,至动至颐,随机变化,很不确定,但仍有规律可循。就是说,现象层面仍然存在着本质性、重复性和普遍性的联系。我们称这一层面的规律为象规律。”并指出了象规律有代表性的三种形式:①.感应式规律;②.境域式规律;③.常守式规律。

1.2对取象思维涵义及其本质的研究认识学者们对于取象思维的表述也有称为“象思维”、“意象思维”或“象征思维”、“象数思维"、“形象思维”等的。但总离不开一个“象一字,即以“立象’’为思维手段,达到“尽意"的思维目的。对其本质的认识也不尽一致,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取象思维属于逻辑(抽象)思维。如孙元化{6】认为取象思维是中医学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内经》所言“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名也";《易经·系辞》所说的“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事能毕矣。”都是取象思维的用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掌握大量感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或共同点,然后把已经知道的某一事物或现象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似事物或现象,也可能有与之相同的知谚{和结论。刘庚祥【71着重从象探讨中医的思维形式。他也认为中国古代的“象’’是古人逻辑思维的一种观念形式。并指出中医思维采用的是比象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一种模拟自然的智能认识过程。于春海【8】认为取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比附的逻辑推理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张永洛等【9}则认为,中医学取象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刘长林【1o】认为意象思维并不排斥抽象思维,而且需要与抽象思维合作,但要将其统摄在自己的框架之内,而形式逻辑是抽象思维的基本理辑,所以意象思维与形式逻辑的关系是包容,而不是排斥。有学者认为它本质上是抽象思维,但在表述上采用了形象化、模糊化的基本手段,因为取象思维的目的不是塑造形象,它甚至根本不执着于形象和具。
象,它始终以抽象的义理为出发点与归宿【111。另外,何丽野㈣认为“象"的思维方式产生源于本体论之材不可说,又不能不说"的矛盾,这就造成“象”本质上不同于一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邢玉瑞教授IB】明确指出取象比类,也称为取象思维,是指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取象比类即可借助于自然界日常见闻的物象,也可借用卦象、爻象、太极等意象以明理。取象比类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观物取象、据象类比、据象类推和据象比附几个层次。

2.取象思维在中医学地位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取象思维在中医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张哲【14】等就认为中医学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象理论的思维方式。李开生等l】5】认为中医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中,其理论框架的组成核心来自于《周易》“取象比类’’的逻辑思维法,中医理论的确立就是“取象比类’’的灵活运用,也就是中医逻辑思维的基石。董永祥116j认为中国传统医学目前公认的许多理论如天人观、形神观、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脏象、六淫、七情等,运用的都是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就足说,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取象比类思维之上,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它贯穿于中国古代传统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黄自元fl 7】用意象来解释中医思维,他认为意象思维是通过象的直观与比类,并用心智的体悟把握被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其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取象比类,是指通过物象或符号表示抽象意义,通过意象的体悟提出理论的方法。2.运数比类,是指以易数表示抽象意义,并通过意象的体悟提出理论的方法。关于取象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应用及作用方面,任秀玲【181将取象思维在中医基础理论建构中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方而:一是取象命名,即整理特征现象,制定名称概念,包括取脉形制定脉象名称、取藏象制定脏腑名称、取病形制定病名、取针形制定针名等。二是以象测脏,即凭借表面之象把握某种潜藏的本质,包括以象测病因、疾病、死期、生死、邪在部位、病传、常病或善病、寿夭、血气意志、五脏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以及以象论刺等。三是取象比类,即通过已有领域推测未知领域。邢玉瑞教授¨圳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一,取象思维与藏象理论的建构。包括建构藏象系统,阐释脏腑功能、推论气血运行,阐述阳气生理、构建经络理论,阐释气血多少等。第二,构建病因病机理论,他认为《内经》病因病机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取象思维。第三,取象思维与治则治法。他认为取象思维不仅在中医理论建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李亚光幽1则从生理、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方剂与药物四个方面论述了取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张宗明12IJ认为何裕民教授将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中的应用分成类比推导、类比说理性质不同的两类是非常有见地的。并论述了这两类方法的差异:前一方法是通过类比从已知推导出未知,目的和结果是求得新的知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同一性是此法的逻辑基础,而两者间的差异性及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联系的非必然性,又限制了此法结论的可靠性,故此法推导出的认识是或然的,尚待进一步证实。后一方法中,类比的一方往往是人们普遍了解的常识,被类比的则是某种见解、理论或经验等,两者都属于已有认识,尽管被类比的认识并不一定十分完备和确切,但它们都来自医家的实践,有着客观基础,故其意义不可忽视。进行类比只是对这些认识的论证和阐发,目的和结果是彰明这些认识,并使之深化和广为接受,所以说这一类类比是论证说理的手段。

3.取象思维局限性、创造性及其思维机理的研究
现代学者在这几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其创造性的研究,只足指出其具有创造性及其重要性,而没有作深入探讨。

3.1对取象思维局限性的研究
蒙培元【22l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经验综合性的主体意象性思维”,认为中国传统思维“重视对感性经验的直接超越,却又同经验保持着直接联系,即缺乏必要的中间环节和中介"。周立斌【231认为“这种方法不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体系的形式构造,忽视在宇宙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同层次和过渡环节,思想家们只是把直观体认到的东西告诉我们,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体系中的概念的逻辑规范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不确定性和神秘性,认识最终导致辩证法的反而,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黄志杰㈣认为取象比类法是从现象方面说明事物,无法辨别人与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质的区别,无助于提示医学的特殊性,造成中医学理论的封闭性:取象比类法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来进行逻辑推理的,但事物之间还存在着差异性,事物之间差异性又限制了类比法的正确性,根据其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推出的结论若刚好是其差异性的话,其结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从而影响了中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避免取象思维的局限性,陈晓1251指出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①.宏观比类原则。天人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取类比象应着重从宏观角度进行,以分析研究天人关系,把握天人整体的运动变化规律。②.特殊比类原则。在对具体的医学现象应用取类比象时,要分析天人间的差异,特别要注意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特殊性,遵循人体自身的变化规律,避免生搬硬套。如此运用取类比象方有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邢玉瑞汹1教授归纳总结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指出:“取象思维给中医学带来了表象性、整体性、模糊性等特点,即使像阴阳这样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也会直接引起一系列形象性的联想。而且由于象的无限制的推类,造成科学认识局限于猜测性的思辨和表象观察描述相结合的水平,而不是沿着以经验材料为基础的实证分析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中医学一方面理论思维玄虚,几个包容量极大、可做多方面领悟、解释的基本概念包罗万象地来说明一切:另一方面,对临床及药物等各种现象的观察细致入微,并有详尽的原始记录,然而却不能通过这些大量的经验材料,经过归纳整理,总结出具有可重复性、可比性和可检验性的定律、命题,进而构成具有逻辑结构的理论来,科学实践、认识停留在感官直观观察表象的水平上,大量的经验材料往往被比附于先验的形式框架里,而失去了固有的科学事实的特征。总之,
对象思维应该采用辩证的、历史的态度来看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取象思维的创造性及其思维机理的研究
王宏利等【27】研究探讨了“象”的科学内涵,他们认为中医取象比类的象包括阴阳之象、五行之象、六气之象等等,无论是阴阳、五行、还是六气,甚或其他中医学中的象,所表现的都是对一类事物形象信息的抽象、概括。阴是对具有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暗等形象的一类事物的形象信息的抽象、概括;木是对具有生发、条达舒畅等形象的一类事物的形象信息的抽象、概括:风是对具有升发、向上、向外、善行而数变等形象的一类事物的形象信息的抽象、概括,等等诸如此类。取象比类过程中运用的象正是这种对一类事物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的意象。而中医学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从客观事物的形象(物象)到事物的象(意象)的抽象、概括的过程。
赵继伦ⅢJ论述了“象"的思维机制,他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无不与“象"相关。“象"是事物外型的概括与组合,有法式或效法之意,表征或象征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与“象"有关,抽象思维没有完全脱离形象,形象思维也包含有抽象。“象"在思维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从物的形象到观念的形象——观物取象;从观念的形象到观念分析——观念抽象;从形象分析到形象综合一综合具象; 从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类比想象:从现实的形象到理想的形象——构造意象:从意象到外化的形象——物化显象。“象”字意义的演化,是人类思维进化的缩影,其丰富的蕴意是文化创造的凝结。周德生129J认为取象思维是历代医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和技巧,恰当的应用,不但能够阐明深奥的医理,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学说。王前∞】论述了“象思维’’的机理及“心"与“象’’的关系,并把“象思维’’分为物态之象、属性之象、本原之象和规律之象四个层次,并进一步指出:“象思维有其大脑结构功能上的根据,注重大脑各部分功能办调发展,能够表达概念思维所难以充分表达的意象知识,因而具有很强的创造功能。"“当建立了未知之象弓已知之象内在联系之后,已知之象所涉及的象的关系网络就会自动将未知之象纳入其中,从而扩展象的关系网络的广度和深度。人们由此可以浮想联翩,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李继宏f3IJ等把科学思维中的意象称为科学意象,并从心理学上进一步分析科学意象的特征和功能,揭示了其具有创造性的原因:“庞加莱、爱因斯坦和海森伯的科学发现案例表明,科学意象在科学发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切科学思维,特别是创造性科学思维都是通过科学意象进行的,科学意象是连接科学思维和感:觉的中间媒介。’’“科学意象的对象一般是不在场的或不存在的事物,人们要与这些事接触,就必须通过心理呈现,赋予这些事物的心理存在。因此,在科学思维中,如果科学意象再现出那些实际存在,但又不可得到的事物形象时,就会促使科学家去探索,以便找到那个渴望获得的事物,如果这种事物从未存在过,也会促使科学家去创造它,如果这种事物既找不到,也暂时不能创造出来,科学家就会通过科学幻想逐渐认识它,然后再一次地探索或创造。"

4.与取象思维相关的其他研究
与取象思维相关的象数思维、象科学等的研究,现代也较多。虽然提法不同,而实质相同或是取象思维的一部分,有些是并列关系。如唐明邦【321所论《周易》中的“象数思维’’。他认为这种思维在其思维过程中离不开卦象和爻象,并将其分为取象比类和运数比类两大类,其实质即取象思维。又如宗坤明眙∞从形象发生的角度指出:从总体上看,客观世界上的形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之物、社会物和人体本身的形象,即具有实在性的形象;另一类足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能产生的意象和艺术创造的形象,即意识形态的形象。作为科学范畴的形象则是对这两对类形象的一种抽象,是就这两大类形象的一般性或日共通性而言的,是在历史运动中所凝成的一种内在规定。这样的形象也就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实践表现,其中蕴涵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历史统一。或者说,形象实际上存在于自然、社会和精神的总体关系上,这三个方面通过形象而形成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形象的科学内涵。
邢玉瑞教授∞钔认为取象思维是借某种直观形象作为诱导物,触类旁通引起联想,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其中蕴含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乃至知觉思维的成分,但又不完全相同,而是有一定的并列关系。并详尽地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刘长林n跣把科学分为象科学和体科学,并指出:“象科学与现代系统科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采用意象方法,以时间统摄空间,时间是本位,主体融人时间,融人客体,因此,它捕捉的对象没有被对象化,主体与客体并生借行,客体向主体呈现为自然的、现象的整体,保持着本始的丰富性,即本始的复杂性,是为时间整体。时间整体之本始的复杂性具有完全性、无限性,而现代系统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由于被对象化,因而足复合的复杂性,无论多么复杂,归根到底足有限的,不完全的。总之,象科学以自然呈现的现象为认识层面,现代系统科学虽然以整体的运动方式为对象,但不在现象层面。"
据上所述,我们可知人们对取象思维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取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专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没有足够量的前入经验和其它学科的支持,由于对思维自身特性与思维过程中的特点混淆,看到取象思维的逻辑性就以为它属于逻辑思维,看到它的非逻辑性就以为它属于菲逻辑思维,甚至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处于分歧阶段。对其局限性的论述也较少。而且对取象思维在中医临床(结合具体医案)的研究更少,特别是对取象思维的创造性论述只是一笔带过。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科学家认为,中医药可能给生命科学带来新的突破……”而取象思维方法的应用将是这种“新的突破”主要来源之一。取象思维固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仅就其创造性的优点而言,要解决新问题,涉足未知的领域,建立新的理论,取象思维方法将给与我们极大的帮助。所以对取象思维作迸一步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其创造性方面的研究,其贡献不啻对中医学大有裨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11 09:52 2楼
尚哉,象数,不费义理,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 采药时节 老茶馆 中药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