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物检查新发现 江苏莴苣叶检出极微量碘-131

2011-04-08 18:51 楼主
本报讯(记者 查金忠) 记者昨从省卫生厅和省疾控中心获悉,继北京、天津、河南等地的菠菜检测出放射性物质之后,4月6日在我省监测点露天种植的新鲜蔬菜(莴苣叶)中检出了放射性碘-131。专家指出,由于测出的核素极微量,不会影响公众健康,市民无需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一监测点莴苣菜叶检出微量碘—131

省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所长余宁乐告诉记者,此次检出核素的莴苣菜叶,是前天早上8点左右采集的。经过20余小时检测,昨天上午实验室人员发现其中含人工放射性碘-131,含量为1.29Bq/kg。与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蔬菜中检出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含量基本一致。这个含量极微量,只相当于拍一张胸片所受辐射剂量的万分之三。

余宁乐介绍,自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发生以来,省疾控中心每天均对沿海3市及南京的蔬菜、饮用水辐射量进行监控,南京的蔬菜由疾控人员亲自赴菜地采摘,其他城市的蔬菜则由当地疾控人员邮寄。由于露天生长的大叶、表面有微小绒毛的蔬菜容易吸附空气中沉降的放射性物质,因此省疾控中心优先选择菠菜、莴苣菜等大叶蔬菜做检测,这样可以较早发现是否有核污染。由于检测程序复杂、耗时很长,目前每天只做一种蔬菜检测。

她说,下一步不排除再进一步检测其他常见蔬菜,包括包菜等不太容易被核辐射影响的品种。

放射性物质存留与近日降雨有关

余宁乐说,4月6日早上采摘的莴苣菜检出核辐射,与5日晚起降下的小雨有关。

由于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沉降到地面上,晴天时这个剂量极微量,降落下来也无法检出;但降雨加速了放射性物质沉降,而雨量不大又使这些物质容易存留、聚集,所以给实验室检出提供了条件。

理论上说,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浓度越高,沉降到露天生长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就越多。省疾控中心在检测蔬菜的同时,也对空气落下灰进行检测。不过,由于落下灰检测时间较长,约需两天时间,因此本轮降雨是否含有辐射物的准确结论,目前还没有得出。

用水冲洗可有效减少蔬菜表面放射物

据介绍,由于此次检测到的放射性碘-131元素极微量,远远低于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市民无需特别防护。

专家推算,以目前测出的辐射剂量,公众需食用莴苣叶3500公斤,所受辐射才相当于拍一次X光胸片;需食用230公斤这样的莴苣叶,才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一天的剂量,所以公众不必恐慌。

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含放射性碘-131的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已经过一定时间的衰减,加之烹饪前水冲洗又可有效减少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因此目前检测到的含量水平到烹饪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食用不会影响公众健康,也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如果降雨增多,食品和水中放射性核素污染会不会越来越严重?卫生部门昨对此回应称,这取决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则取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及大气环流等)。目前的辐射量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卫生部门会持续就相关情况进展作权威发布。

省疾控中心放射性检测实验室每天都要检测从全省各地寄来的蔬菜。图为等待检测的新鲜蔬菜。 本报记者 查金忠摄

让核素"现形",至少要20小时

本报讯(记者 查金忠) 让核素"现形",需要多少时间?昨天,记者从省疾控中心放射性检测实验室了解到,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小时。

省疾控中心放射性检测实验室负责人杨小勇介绍,该中心同时以两种方法检测蔬菜是否被放射物污染。一种是"放射化学法",用"马弗炉"(一种高温加热设备)把蔬菜烧成灰、精炼浓缩后,加入碱等化学物质,迫使核素"现形";另一种是"放射物理法",把鲜菜切碎后,放入精密仪器"γ谱仪"中检测。

前者要几天时间,而后者20个小时就可以出结果。本次检出放射性物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

杨小勇给记者演示了"放射物理法"的检测过程。

先将采摘来的样品蔬菜简单刀切后,放到家用食品加工机里,约1分钟时间后,菜全被打成碎末。把蔬菜粉末放入保鲜袋,装入样品盒,套上一层保鲜袋,放入一个叫做"γ谱仪"的精密仪器中。

这个"γ谱仪"看起来像一个蒸馒头用的7层蒸笼,虽然直径只有80厘米、高约1米,但重量却达两吨。原来,为隔离天然本底辐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这台仪器的外壳是一层厚厚的铅,厚度约10厘米。

"γ谱仪"的下方连接着-196℃的液氮,目的是降低电子学噪音,让检测结果更准确。仪器的另一端连接着电脑,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监测数据,只要发现辐射超标,屏幕上就会以红色线条显示出异常。

作者:查金忠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1994年4月8日 世卫组织宣布小儿麻痹病基本绝迹 老茶馆 自认为“懂医” 一女士自误治疗反致病后悔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