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刘渡舟与胡希恕

2011-03-30 08:46 楼主
有人也曾经说过,刘渡舟老师到了晚年也谈方证相对。
胡刘二人学术见解截然不同,但结论一致,只是,一个是经历的五运六气和脏腑经络的曲折徘徊才到达,一个是从一而终。

引自孙曼之老中医 读医札记(11)从一则《伤寒论》佚文引起的思考,学经方的要看下面这句话!

这就说明,对于经方的运用,必须走从病机原理入手的路子,才能真正的掌握辨治方法,从而面对病症千变而应对无穷。
方证对应的方法无异于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看似简便,其实反而缩小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用该题其实是想提出到底该如何学伤寒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实践性极强,用到临床上,有没有效,立即明了。

引用两个帖子:
本来对胡希恕老师崇拜的不得了,一看孙老师的看法,又疑惑了,人家说的有道理啊!

我认为中医要想发展、生存下去只有一条:疗效!老百姓只认这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那怎样才能把伤寒方子用的好,用的到位呢?
中医好像不是理论好临床都好吧,所以理论好的话你说的、写得天花乱坠,老百姓不认呢,还耽误后学者。
我一个病人曾是刘力红老师同学,说当年刘老师看病要问患者生辰八字,思考中医 也多从五运六气、易经方面讲解,但是临床上有多大用处,刘老师现在还用吗?
听说柯琴晚年潦倒,他的伤寒著作可是一直备受称颂的,从经济角度讲,如果柯琴临床医术高明,再怎么不收病人钱,以医术糊口应该不成问题吧。
还有近代秦佰未、任应秋等等大家,都是稔熟古典经籍,任老更是对古代 六经 到了张口即来的程度,但是听说临床可是。。
绝没有诋毁的意思啊,只是从中医学习角度讲的,还有陆渊雷,刚从孙曼之论坛上看到,说其曾打官司诉讼费都要靠脱衣服付,如果真是医术高明,药到病除,糊口应该不难。

还是引用:
很实际的现代中医学院人的生活,在大学混,你不写论文,不出书,咋办,很实在,你在野,行医提高技能,在朝,在大学里不这么办咋有出头之日,一种选择而已,谁也别瞧不起谁
这是现在的中医发展方式,就像对稀有动物的保护一样,把他圈养起来就能避免该物种的灭亡了吗

(以上文章为转载,欢迎大家讨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30 12:03 2楼
中医生本身就是有高有低,任何人都有自身的限制,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的条目在解读时还能提出不同意见呢。
搞中医本身有商医:倪海厦,周文兵等,有仁医,像文中说的没钱的,各有各的活法
2011-03-30 13:00 3楼
抛开经济,中医是不是也可以分工一下:有搞临床的,有搞理论的,各个都有所偏重,大家共同把中医发扬光大。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得益彰,就好了。如果像现在的学院派民间派一样相互攻击就会分裂,削弱力量。临床的有时候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论的一伸手就抓瞎。
2011-03-30 19:32 4楼
其实我觉得说刘渡舟晚年回归方证,其实有点勉强,虽然刘的文章有说到方证。但是刘的方证和正统的方证是有点区别的。刘我感觉是杂家,他把很多研究经方的都学了,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但是他都吸收了一点,觉得对的或者他人同的就吸收了,包括方证,他也吸收了一点,但是不是回归到方证。
2011-03-31 22:03 5楼
谈医论药,本沒有什么派不派的,只有能不能治好病吧。现时有国家行医资格证的,被称作正式医生,对疑难杂病并不怎么样,如在血压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病症,除了能暂时缓解一下外,已无他法,中风是迟早的事吧又如肿瘤方面的病症,除了手术、放、化疗外已现技穷 但照样是钱途无量

那些没有国家行医资格证的,虽有一技之长,但碍于一纸文字凭证而到处受到打压,不但不能放开手脚去干,虽能高效治好某些病,但随时都有牢狱之灾
2011-03-31 22:32 6楼
这段文字已经说到点子上了,如果真是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就算不当医生,间中帮人看看病,都是能小钱不断,又岂止能糊口,生活也是挺休闲的。
2011-04-04 12:00 7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在角落流鼻涕。
⬅ 说点个人对当前走势的认识 老茶馆 肥胖高血脂经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