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2009-04-15 15:02 楼主
由红日药业生产的“血必净注射液”是目前国内批准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上市药物。
1974年,中西医结合专家开始研究中药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衰竭。上世纪80年代,血必净第一代“神农33号”面世;上世纪90年代血必净注射液在国内进一步完善,在“菌、毒、炎并治”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改进工艺技术;2004年血必净注射液取得国家药监局的生产批文并上市,填补了国内对症治疗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药物空白。该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有效缩短病程,控制发热、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血必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
对脓毒性休克有治疗作用
脓毒性休克主要是感染性因素所致,以体循环阻力降低为主要表现,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其血液动力学特点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和心率的改变。脓毒性休克时的血压下降主要是继发于阻力血管的扩张,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的基本原因是血流分布异常。脓毒性休克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40%~80%。研究表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策略(血必净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两2次,连续7天),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功能、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使肺通气/血流比例趋于正常,肺内分流率减小,从而使呼吸机气道峰压参数明显降低,促进肺泡氧合功能,改善组织细胞缺氧和氧代谢谢障碍,使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得到改善,高血乳酸水平在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
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凝血系统异常在脓毒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脓毒症时由于炎性细胞和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了凝血系统,同时纤溶系统和生理性抗凝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血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研究表明,血必净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凝血功能。对内毒素造成的大鼠损伤器官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血必净对损伤组织的保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为基础。临床实践证实,血必净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血小板聚集,消除促凝因素,恢复凝血与纤溶系统动态平衡。
应用于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道是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重要细菌和(或)内毒素来源,Marshall等认为胃肠道黏膜氧合障碍和缺血性损伤是多脏衰的始动因素。临床上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30%找不到感染灶,但经血培养发现血中存在与肠道常驻菌相似的细菌。Baue等发现心胸疾病患者在胃肠道功能受到损害时,不仅引起多器官衰竭,而且胃肠道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疾病的转归。因为人们认识到肠道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靶器官,而且可能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启动者。
脓毒症时,肠系膜微循环障碍严重,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数量明显增多。动物研究显示,血必净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肠微循环,显著减少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数量,缓解多形核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提高脓毒症的存活率。
同时,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回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对脓毒症大鼠回肠黏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严重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临床特征的疾病,X线胸片显示斑片状阴影,并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肺水肿而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不高为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血必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降低细胞因子水平而有效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使各种炎症介质释放减少,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呼吸困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
研究证明,血必净注射液有拮抗内毒素、抑制炎性介质、调节免疫功能、恢复凝血平衡、保护组织器官等药理作用。
该药于2004年上市后,于同年就获得发明专利;在2005年“中国500最佳新产品”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并在生物医疗行业中名列前茅;2007年7月,被评为“百姓放心药”; 2007年9月,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2006年度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一等奖”荣誉证书;2008年11月,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制备及其防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被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2月荣获天津市专利优秀奖。(洪 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真能“效不更方”吗? 老茶馆 蒋健运用经方2则 ➡